现阶段,我国的总人口是在增加还是减少?每年新增人口和死亡人数都是多少?

仙魉怀殷阳


我国总人口一直都是在增长的,只不过增长率已经大幅度放缓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我国大陆地区总人口139008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737万人,自然增长率5.32‰。

近20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很快。1998年,我国人口出生量1991万,出生率16.03‰;净增人口1184万人,自然增长率9.53‰。2005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净增人口76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89‰。到2017年人口出生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净增人口737万人,自然增长率5.32‰。

可以看出,1998-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量从1991万下滑到1723万,出生率率从16.03‰下滑到14.43‰;人口净增长从1184万下降到737万,自然增长率从9.53‰下滑到5.32‰。不管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出生人口和经增长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期中人口出生率下滑最严重,下滑幅度达到44%。

1978-2016年各年份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如下。可以看出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死亡率则相对稳定,有小幅上升。

目前,我国的总体生育率却已经降到了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妇女只生了不到1.5个小孩,远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中国人不是太多了,而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未来出生的婴儿将会太少!

人口增长率将会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中,英、法、德、日本等国人口都陷入了低增长或者负增长,而美国是一个例外,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因此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低生育率一般伴随着老龄化。在年轻劳动力不再增加,甚至减少的同时,65岁以上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也就是从事生产的人减少,而消费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就难以为继了。


红谷新视界


我国人口发展总体趋势是: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死亡人口逐年增加。虽然是这样的趋势,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总人口数量还是逐年增加的。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而老年人口却在逐年增加,幼儿新生人口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增加,这是我国的生育政策决定的。所以我国现在的老龄化问题还是挺严重的。据统计,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5亿,占总人口的17.98%;预计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3.46亿,占总人口的28.66%,社会抚养比也将由2017年的0.68飙升至1.0左右,届时我国养老体系有崩溃的危险。



据网上的2017年人口的数据分析,尤其是二胎政策已经开放2年了,但人口出生数反而还是下降的。这是什么情况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代的经济导致的,就像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很多家庭都是“丁克族”,就是结婚不生小孩,过二人世界。中国现在也有很多家庭是“丁克族”,不只是忙着赚钱,还因为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耗费太多的精力了。所以现在的新生儿数量是在逐年减少的,但并不是说人口数量在减少。


中国现阶段的老龄化也是非常严峻的,中国现在的经济飞速发展,各种医疗体系和机构也在升级改造中,让人们病有所医。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提高。虽然每天都有人去世,但远远比不上每天出生的人数,由于人口基数大,总体净增人口还是多的的,但是增长率是下降的。

截止2017年底,我国人口总数为13.9亿,2017年度我国新增人口1720万人,死亡810万人,净增人口数91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二。由此可见,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到2025年将达到人口峰值,预计为15.2亿人。此后,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率,我国人口增长率将会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我国的出生峰值还没来到,老龄化形势就已经非常严峻了,这是不符合国家发展的规律的。所以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是正确的,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国家完全进入了老龄化阶段,那是非常恐怖的,没有了青壮年劳动力,养老体系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当然,一个国家的人口也不能暴涨,这会给社会就业和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的。

中国想要更好的发展,要在完善养老体系的前提下,去完善二胎政策,不能让中国现阶段的人口出现断层的现象。


大三老学长


我国人口目前每年仍在增加,但人口增长速度、净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发展总体趋势是: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死亡人口逐年增加,净增加人口在逐年减少。

隐藏在上述数据中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劳动人口逐年减少,而老年人口却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5亿,占总人口的17.98%;预计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3.46亿,占总人口的28.66%,社会抚养比也将由2017年的0.68飙升至1.0左右,届时我国养老体系有崩溃的危险。



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社会抚养负担重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建议引进外国移民来弥补我国劳动人口不足;此外,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罗天昊建议引进1亿以上的亚非拉移民来弥补我国人口、劳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以留学生的名义每年将引进50多万亚非拉年青人来我国,并积极落实留学生居留许可、工作安排,并大力鼓励中国女大学生和留学生联姻,这些措施正是该建议的具体落实,相信未来不久华夏大地将成为非洲人的又一故乡。


村野散人


我们刚做了2017年的人口分析,尤其是二胎政策已经开放2年了,但人口出生数反而还是下降的。这是什么情况呢?

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减少63万,10省市出生率不增反降。2018年情况也不容乐观,上半年江苏出生38.3万人,同比下降高达12.8%。就连生育大省山东今年各市公布的数据都呈下降趋势。面对严峻的出生人口形势,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各种鼓励生育的方式方法。未来,解决人口问题的出路在哪?

出生人口减少出生率下滑

2014年实行单独二胎,出生人口曾大幅增加,出生率也小幅上升。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出生人口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上涨至12.95‰。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同比下降0.52个千分点。

从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目前二胎政策效果明显。但是细观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不难看出今年出生率大大下降。根据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江苏上半年出生38.3万人,同比下降高达12.8%。就连近两年成为生育大省的山东,今年各市公布的数据都呈下降趋势,烟台、潍坊、淄博、德州几市降比分别为16%、18.1%、23%、22%。

育龄妇女数量逐年减少

出生人口减少很大部分原因是,中国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减少。根据全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当年的育龄妇女(指年龄在15-49岁的女性)约3.8亿人,2011年育龄妇女人数达到高峰,达到约3.82亿人,随后进入持续下降通道。2017年,育龄妇女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400万人左右。其中,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按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到2018年,全国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人,这一数据较2017年降低约70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一孩生育数量明显不敌二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二孩出生人数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62万。2016年一孩出生人数占比54.5%,2017年则以二孩为主,二孩出生人数占比高达51.2%。

育龄妇女生育时间延长,直接影响了一孩的出生数量。全面放开二胎,这两年二胎生育需求集中释放,未来,二孩的出生数量或减少。

北京等10省市不增反降

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43‰,18省市人口出生率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 山东、西藏、新疆、广西、福建人口出生率超15‰。人口大省山东出生率最高,2017年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其中一孩生育登记47.8万人,二孩生育登记116.9万人。从数据上看,山东2017年出生人口同比减少2.08万人。人口出生率17.54‰,同比减少0.35个千分点。 西藏、新疆、广西少数民族居多,受生育政策的影响较小,2017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6.00‰、15.88‰、15.14‰。福建生儿育女观念较为浓厚,2017年福建省出生人口58.4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人口出生率15.00‰,同比上涨0.5个千分点。此外,海南、安徽、贵州、江西生育观念较为浓厚,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4.73‰、14.07‰、13.98‰、13.79‰,出生率较2016年均有所上涨。

此外,广东的生育率也不低,出生率13.68‰。2013年广东出生人口曾负增长,2014年单独二胎和2016年全年二胎后,广东出生人口不断增加。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比上年增加22.18万人,全年出生率13.68‰,同比增长1.83个千分点。

房价是最高的避孕药,较为发达的地区江苏、北京、上海、天津,出生率都偏低,排在倒数几名,人口出生率均不足10‰。其中,北京出生率9.06‰,上海出生率8.10‰。此外,东北地区经济衰落,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问题严重。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生育率垫底,生育率分别为6.76‰、6.49‰、6.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7个千分点、5.94个千分点、6.21个千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是全面放开二胎的第二年,不少省市人口出生率有所上涨,其中,广东、广西、吉林、安徽同比涨幅超1个千分点。但是,江苏、辽宁、宁夏、北京、青海、湖南、河南、山东、重庆、上海等10省市人口出生率却出现下滑,其中上海降幅最大,2017年人口出生率8.10‰,同比下滑0.9个千分点。重庆人口出生率降幅0.59个千分点,北京降幅0.26个千分点。

鼓励生育 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2018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或小幅下跌。许多发达国家的实例已经证明,一旦陷入低生育圈,想要回升是难上加难。对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让“不敢生”变为“敢生”,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将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的同时,新增6项专项附加扣除,特别提出子女教育可定额扣除。意见稿将提交国务院讨论,于明年1月1日实施。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最近两年各地鼓励生育的政策细则,主要表现为延长女职工产假、配偶陪产假,出台孕产期相关政策,及其他生育相关政策。近期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这些政策多在孕期和产期相关政策上发力,大致有以下四类:加大医保支持,推行基本生育免费;延长产假、配偶陪产假(护理假);增加产科、儿科医护力量;推行弹性工作制,支持生育后重返岗位。

有些省份为鼓励二胎生育更进一步。辽宁实行生育登记服务,简化生育审批手续。黑龙江开展部分三胎尝试,陕西建议适时全面放开生育。此外,陕西、湖北在提供教育住房政策支持方面也出台了相应政策。

解决人口问题的出路在哪?

近几年,很多专家建议全面放开生育。当前虽然全面放开二胎,但是依旧会限制3胎及以上生育。生育政策应该让想生的人可以生,不用变相强迫那些不想生的人生。此外,应加快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地方政府鼓励生育的“小恩小惠”,难以挽回低迷的生育率。


中商情报网


出生约1500万左右。死亡1600万左右。实际人口约12.8亿。现在是人口负增长。但官方不承认。


春华秋实160657101



Wwbing


我国的人口一直在增加。从刚解放时的4亿5000万。增加到现在的13亿9000万。每年都在增加。去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减去死亡的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最近这几年我国的人口平均每年增竞争都在800万到1000万左右。这样的增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增加现在的人均寿命80岁左右。未来攻克癌症以后人均寿命可以达到200岁到500岁。这样出生的多,死亡的少。营口的增加会加快的。人口增加到20亿左右就达到土地的最高承载能力了。只要增加土地产,不出那么多粮食,就会出现人口危机。遇到大灾之年,就会有饿死人现象的发生。所以计划生育是对的。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样的政策是对的。对于提出开放二胎的专家学者都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混蛋。因为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资源有限。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土地,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口,人口超过了土地,承载能力。必将受到惩罚。饿死人的现象就会发生。所以减少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当务之急。希望国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继续贯彻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的政策,这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这是工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政策。国家应该继续执行下去。


1379656096修德忠


计划生育要永远搞下去,不要只听几个专家瞎忽悠!!!!~俄罗斯才多少人,美国多少?????


用户83708716124


中国人口明显太多,即使按照2016,2017年的出生人口1700万算,人均岁数76岁。中国人口也会稳定在1700万乘以76等于13亿人。所以那些说人口会降低到几亿的动动你们的猪脑子吧。别被砖家忽悠去生多胎。


阿七47192


这问题不好信口糊答的。得有正规的人口统计数据。我曾回答过,这种数据是绝灭的。人增人减,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一对照,便知人口增减了。由于实行的是计生政策,也许并不打算去摸这种人口之底。无人认为增,众人不愿生,少就少了呗,与计生又不冲突。政策也给了您生二胎,是您自己不生,难不成还得替生不是。放心吧,中央有人口基数的设定的。但不可能有国资买娃,多少钱一个娃,生一个,一百万的。生育权已给了公民,就如土地耕种权,宅地居住权给了农民。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应有的思考,是国民的自我考量,欠命是肯定会自断血脉的。会给后代造成不必要的困难,财产不好处置。这种困惑是很大的。以至于人一生只愿意做个月光族,心理上不可能健康阳光。从日本看,老年人要活得比年青人勤奋得多,那是观念造成的,无药可治。啃老的,独身的,出家的,单亲的,会越来越多,日本要发展,不移民已不太现实。日本农业,是移民种养的,而城市服务未见报导,二十年前,有中国民工在日本背尸。日本的电梯是不允许送死人的,请中国民工将死人背下楼梯,装进灵车去火化。现在情况怎样?没见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