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暴发户?你希望自家的墙上划个“拆”字吗?

在中国建设的滚滚浪潮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城市应运而生;一条条高速、高铁蜿蜒盘旋。作为老城的居民,因为城市改造、棚户区改造,你可能面临拆迁;作为老城的周边农民,因为城市扩建、开发区建设,你可能面临拆迁;作为城市边缘的农民,因为高铁、高速的修建,你也可能面临拆迁。而这成千上万的拆迁户,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从前人们互相打招呼会说:“吃了没?”,现在见面会问:“你家拆了吗?”

2010年前,很多城市的改造,都是房地产开发商拿了地块后,结合当地政府出台的拆迁补偿政策再给出一些优惠奖励办法,找拆迁公司拆迁。应该说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积极的配合搬迁,也有一小部分无法顺利解决。这部分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困难户,居住面积实在太小,30~40平米住着一家4、5口人,同等面积回迁根本无法住,增加面积又付不起超出的那部分钱;一种是钉子户,漫天要价,不达目的,决不拆迁。

因为开发是商业行为,政府也不好过多干预,于是开发商拿出断电断水等绝招,甚至强行推到住户房屋。而拆迁户也拿出上访上吊的招数,甚至身上淋着汽油、抱着煤气罐,抗拒暴力强拆。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有部分拆迁户与开发商达成了妥协退让,完成了拆迁。而剩下来的经过身心洗礼的拆迁户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开发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因为资金成本等问题最终会选择割肉换来了项目的顺利开发。

不规范的拆迁制度,让拆迁户们看到了“老实吃亏,抗拒有利”。 人心变得越来越贪婪,拆迁难度越来越大。为了避免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政府收回了市场化拆迁,改为政府统一监管。但政府又没有那么多专职的拆迁人手,于是向各个部门征调人员,或者拆迁地块进行部门包干。一时间满城都在搞拆迁,“你家拆了吗?”成了一句时尚的问候语。

至于解决拆迁中遇到的“钉子户”,首先把他家“八代祖宗”,“远亲近邻”,“同学战友”打探的一清二楚,然而通过一切的手段,如果“钉子户”或者他家的亲属是公职人员,那就要求这个公职人员动员家里成员拆迁完了后再来上班;如果“钉子户”是单位员工,那就让单位领导亲自说服拆迁;如果“钉子户”是个体户,那就让工商税务人员说服拆迁...城市化的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全民参与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的。

2010年的冬天,我的一个朋友接到家里的电话,说赶紧回家扫雪,家里盖的房子要被压塌了。我笑着说,你也是搞建筑的,家里的房子还能被雪压趴了?他解释说,那是临时盖的,不住人,村子要被开发区征用,家家户户都盖了好多这种简易房,为了争取更多的拆迁补偿。不到一年,他们村被开发区全部征用,他们家4口人,分了3套房,还补偿了二百多万。一夜之间,他们村里家家户户有房有车,多分出的安置房要不卖掉,要不出租给开发区工厂里的工人。

以前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拆迁多以回迁为主,政府补偿搬迁费、租赁费等,但经常出现无法按时交付回迁房的现象。有的拆迁户指望拿到回迁房给儿子结婚,结果孙子都抱上了,回迁房还没有拿到。

现在大多数城市向沿海城市学习,采用货币补偿的方式,将城市进行区域价格评估,根据不同地段的价格,给予拆迁户货币补偿,让拆迁户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市场自由选择购房。

随着拆迁政策的更趋合理,拆迁行为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透明,拆迁的红利不再只是对“钉子户”,对违法违规人员的倾斜,而是更趋公正的分摊到每个拆迁户的头上。

“你家拆了没?”你希望自家老屋的墙上划上一个大大的“拆”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