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辽宁舰会拆掉12具重型反舰导弹发射器?

大国武器大观


因为无论是库兹涅佐夫还是辽宁舰,都是按照载机巡洋舰的思路设计的不过这一级的航母是属于真正的航母一类的,而类似明斯克航母是完完全全的载机巡洋舰。

当时苏联的设计思路并不是为了用自己的舰载机去对付美军的航母,而是通过辽宁舰和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上搭载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对美国航母编队发起攻击。


而中国买来辽宁舰是当真正的航母使用,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因为中国拥有东风26 东风21D还有鹰击12 18 等反舰导弹无需航母自身有太过强的反舰能力。

中国的作战思路是在远海区域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获取制海权制空权,让舰载机成为主要武器。

所以不管中国有没有花岗岩导弹中国都不需要这套发射装置,更何况中国也没有花岗岩导弹这发射系统摆在这里看啊?还不如拆掉。


李晓伟


中国现在有两艘航母,一艘是从乌克兰买来的辽宁舰,另一艘国产航母还在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强的航母就是美俄航母,对于中国航母来说,到底是要学习美航母还是俄航母呢?两者差距很大,最近,辽宁舰大修就给出了答案。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辽宁号航母接受大修大改,不但对舰桥舰岛进行了“切割整容”,而且还对辽宁舰上的火力部署做了大规模的清除,268个导弹位全部都被造船厂的工人们拆掉了,例如甲板上的12枚“花岗岩”SS-N-19反舰导弹,甲板外侧的SA-N-9垂发系统,这两个导弹部署位置就已经能装弹192枚。

对此俄罗斯专家表示不解,称这样做会削弱辽宁舰的反舰和防空能力,让6万吨的航母变成活靶子。

不得不说毛子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大炮巨舰的时代,认为航母+超音速反舰导弹就天下无敌了,如若保留“花岗岩”导弹系统,全部舰首都被占据,装载战机的数量就少之又少了。

例如美国的一艘航母上有82架,甚至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规范载机大约为90架,但是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简称库舰)上仅仅只装41架舰载机,而现代化海战是以夺取制空权为主要目标,航母主要的进攻手段就是舰载机,导弹必须得为舰载机让位。

不过也不怪俄罗斯思维老旧,其航母设计也是考虑到其国情,毛子从太平洋的海参崴出门,当面就会撞上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第七舰队,甚至还包括韩国海军菜。从波罗的海出门也很悲催,沿路一堆虎视眈眈的北约国家,黑海舰队不谈,被关在澡盆里的舰队,所以毛子的航母一出门就得自备战斗机,这也是有如此多导弹位的原因。

拆了导弹之后,辽宁舰载机对比库舰也不会减少,装载20至30架歼15,外加十几架各类保障飞机没有问题,但离美航母还是有段距离。


武器跟踪狂人


当然是因为没用啦!原本的12具反舰导弹发射器并不是我们国家加装的,而是涅瓦设计局在原本设计的时候给安上去的!而之所以安装反舰导弹,那是因为俄罗斯对于航母这种兵器,在理念上与世界各国有所不同。

库兹涅佐夫型航母之所以加装垂发装置主要还是因为苏联的战略需求问题。当时苏联最担心的就是美国的核弹,它的海军并不像美国那样以攻击为主,防范美国的核攻击才是其主要职业。所以苏联对于库兹涅佐夫型航母的定义其实并非航母这种纯攻击性武器,而是载机巡洋舰。也就是说舰载机并非是这艘战舰的主要武装力量,舰体本身的火力才是这款战舰的优先考虑,所以才会有了在航母上加装反舰导弹这种奇葩设定。


而对于我国来说,苏联时期的这个理念就有些错位,建设蓝水海军是我们几代人
的梦想,走向远洋才是未来航母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需要的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再加上未来我国航母编队有055这种舰队防空主力做屏障,航母本身也并不需要太大的火力去个敌军战舰死磕,拆掉那些反舰导弹也就理所当然了。
当然了,我国的航母上也不是一枚导弹都没有,些许对空拦截导弹还是安装了的,这个不止我们,老美的船上也有。作为航母最有力的防护手段,拦截导弹才是一艘航母真正需要的导弹类型。


飞猪涨姿势


这还真不是我们拆的,只不过是封闭了而已。

辽宁号的图片太多了吧,W君这边就不放了,放点原汁原味的。

要说真心话,W君其实还很喜欢库兹涅佐夫元帅级的设计的。

毕竟,这12具反舰导弹的发射装置在航母上并不占太大地方。


中国当年实际上也向了发出邀约希望购买P-700反舰导弹,但是这笔买卖最终没有谈成。所以辽宁舰上的那12个导弹发射井是空的,而且也没有希望继续装弹就给封闭了。


那么我们回头看看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上的发射井吧——眼馋一下。

这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的平两视图,在滑跃甲板中段,我们能看到一堆黑色的小方块,这个位置就是导弹发射井了。本身并没有占航母太大的空间。

在库兹涅佐夫元帅级别之前的苏联航母叫基辅级,采用直通甲板设计,现在通常的滑跃甲板位置就是巡洋舰的配置,装有8个导弹发射器和舰炮防空导弹等一系列的巡洋舰武器。所以基辅级航母的最恰当的称呼叫做载机巡洋舰。 但其载机雅克38由于需要垂直起降因此腿短的可怜,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于是在库兹涅佐夫元帅级上就改用了倾斜甲板布局和滑跃式起飞的方式。


但毛子总是有火力缺乏恐惧症的。于是就将水平安放的导弹发射器改成了垂直发射了,将发射井放在了滑跃甲板中段。

发射井打开就是上图的样子。唯一的不足(而且就是这么一点点不足)就是发射导弹期间会影响飞机起飞。


库兹涅佐夫元帅号发射P700导弹的样子。这12枚导弹一般的情况下是需要齐射的,会形成一个导弹群向敌方的航母战斗群飞去。在集群控制下分别攻击航母和其周围游弋的其他大型军舰。每枚导弹携带750公斤重的战斗部,基本上对航母就是一发重伤。更何况是12枚齐射呢。


6.8吨一枚的P-700,多帅啊!


最新的消息是俄罗斯起初要对自己的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进行改进,也计划封闭垂直导弹发射井,但后来思来想去的,直接给发射井进行了升级,使之可以发射更先进的红石和俱乐部两种反舰导弹。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连导弹一起买来,所以只好封闭了。一声“可惜”难解眼馋之情。


军武数据库


辽宁舰的前身是苏联海军完工大半的“瓦良格”号,苏联解体后,无力再发展航母,所以这艘航母的建造工程随后也终止了。我国的企业于1998年购买了“瓦良格”号,2002年拖至大连,2005年开始改装。




当时“瓦良格”号从黑海造船厂抵达我国的时候,只是一副空壳子,除了保存还算完好的船体,剩下的只有几台主机;其余的配套电子设备在出售前就已经遭到破坏和拆除了,俄罗斯宣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核心机密泄露。



和俄罗斯海军现役的“库兹涅佐夫”号一样,“瓦良格”号上原来也预留了12单元SS-N-19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不过我国在改装的过程中,并没有保留这个系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拆除这套重型反舰导弹的装置呢?



苏联在航母上配置重型反舰导弹是出于冷战思维的考虑,当时“瓦良格”号配置的武器规格还包括 24联装SA-N-9防空导弹垂发装置、8座“栗树”弹炮合一近防系统、6座AK-630近防炮、2座RBU-12000深弹发射器。



从上述中可以看到,苏联海军设计的航母均具有一定的“巡洋舰”风格;比如60年代苏联发展的“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其定义就叫“载机反潜巡洋舰”,直到后来的“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还沿用这一风格,当然这种风格放在今天已经显得落伍了。



我国在改装“瓦良格”号时已经明确,要走潮流的编队作战与依靠舰载机的思路,而不是复刻苏联这种强调单舰全面作战能力的路线,所以对于“瓦良格”号上原有的反舰导弹舱布局设计进行了修改,将之改装成艇员舱室与储物室,这样既扩大了舰上的休息室,同时也能提高航母的自持力。



梁无咎


首先澄清一下这个准确的名词应该是发射井不是发射器,1143.5航母上的前型级1143.3“Kiev”上前甲板整的那一大堆东西才能叫反舰导弹发射器,1143.5安装反舰导弹的是12个倾斜式的发射井,位于起飞甲板中前部,每个发射井可以装填1枚P-700“花岗岩”(北约代号为SS-N-19“海难/舰毁”)巨型反舰导弹,该型反舰导弹发射重量为7.5吨,几乎比米格-21还要重,可以携带1吨重的巨型半穿甲高爆弹头,在冷战中后期可谓是苏联红海军为了突破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御而打造出的又一神兵利器。

至于为何1143.5级的“瓦良格”号被拉到中国后并未使用这12个发射装置,主要原因也并不复杂。一是俄国并未向我国转让P系列巨型反舰导弹的技术——这个不难理解,在红海军的作战序列里,那个什么3M86、Kh-61其实都是敲敲边鼓的角色,Kh-35这种货色更是跟小手枪没什么区别,红海军向美军航母发起的全力一击,主力靠的全是P-700、P-1000、P-1200这种射程远、重量大、威力强的巨型反舰导弹。地位既然如此重要,怎么可能拿出来随便卖呢?当年,有传言说乌克兰准备将仅有的一艘“光荣”级巡洋舰“乌克兰号”转让给我国时,还打算连带转让P-1000反舰导弹的技术,结果被俄国方面及时喝止了。搞不到P-700的技术,就算我们有心为它配套反舰导弹也没得配啊,难道配套YJ-8这种短腿货?

二是中、俄两军对于航母战斗群地位与使用原则的不同,俄国海军对于航空母舰的使用原则在冷战时期是作为前出舰队的伴随防空力量而存在的,主要任务是使用舰载机在舰队外围构建防空网,拦截蜂拥而来攻击苏联舰队的美军F/A-18A、A-6攻击机等舰载机,为舰队逼近美军航母、在防御圈外围发动反舰导弹齐射创造机会,最后一击靠的是各舰齐射的反舰导弹。在这种情况下要创造足够的火力密度与突防强度,参战的每艘战舰最好都携带反舰导弹,航空母舰自然也不例外;而中国海军对于航空母舰的使用观点更类似于美国海军,即将航空母舰视为Task Force的核心舰只,通过承担多元化的任务(战斗巡逻、对地攻击、反舰攻击等)来确保T-F作为移动的海上打击基地存在,并掌握这一海区的制海权以确保己方力量可以自由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舰载航空兵的出动效率、任务强度、任务广度全面压倒了单一的反舰攻击的需求,而1143.3航母的导弹发射井在发射时与发射后都严重影响舰载机的放飞作业(发射准备时间较长,发射后尾焰对甲板烧蚀严重),两相取舍的结果就是我国海军的“辽宁”号航空母舰改装时彻底舍弃了这一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CV-16、CV-17两艘航空母舰尽管没有如1143.3型航母一样在飞行甲板前部安装导弹发射井,但是对于这一闲置出来的区域,我军似乎也未能做出其它安排,传言说我国的造船企业将其同机库区域打通后用于扩大舰载机的停放面积的传言是不属实的,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闲置区域有可能作为备品航材库,储备油水舱室存在,也有可能就是一个空舱室。


军武次位面


中国在军事武器前期装备上,参考了很多苏联的设计。包括我国的辽宁号前身就是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他也参考了苏联的载机巡洋舰的配置。而苏联的航母配置,优点在于具有很大的攻击性和防御率。而缺点也在于它的舰载机过多,有时候会影响机动性。

俄罗斯在前段时间,调整了他们对舰载机的设计理念。拆除了甲板上的花岗岩反舰导弹。其实早在辽宁舰参考苏联的航母设计时,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弊端。早早将12具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器全部拆除。摒弃了苏联一贯的重型巡洋舰设计方案。

苏联对花岗岩反舰导弹的设计,虽然有很大的威力。但是非常笨重,而且占用了很大一部分航母的甲板空间。在实战过程当中,中国考虑需要有机动性更强的反舰导弹。所以进行了改造。在以前反导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花岗岩可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设计,但是现在随着反导系统的跟进,这种重型巡洋舰的优势就已经不复存在了。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设计出了,体型更为轻便,机动性更强的鹰击反舰导弹。

它的弹头含半穿甲高爆炸药两百多斤,射程达到500公里,速度为1.5马赫。占用甲板的空间非常小,中国的这些设计改造也给了俄罗斯参考。曾经在中国海军不发达的时候,我们在借助他们的理念,而新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军事观察员东旭


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在以我国海军训练舰的身份为海军培养并且输送人才。仅仅30年的事件,辽宁号从黑海畔残破的造船厂的废铁变成了一个国家耀眼的明星,中间不但是付出了人力物力去将它修复,更是为了让它更像航母而改动了与原版误差的数据。辽宁号的前身是1134.5级重型载机巡洋舰瓦良格号。之所以叫做重型载机巡洋舰是赫鲁晓夫时期航母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而把辽宁舰从重型载机巡洋舰变为航母,它付出了许多的代价,其中一项便是把超高战力的导弹发射器拆除。

与大部分人的印象不同。辽宁号并不是如同美国航母一般是个纯粹像母鸡一样放飞小鸡的平台,与其说辽宁舰是母舰,不如说是公舰——辽宁号的前甲板上有12具重型导弹发射器,可以发射置美国航母于死地的重型导弹。如此利器,为何要拆掉呢?辽宁舰拆掉发射器以后由于空间编排问题,原有的发射器位置只能封死,无法被开辟成新的机库,对于战斗力是一种提升。此外,将没必要的功能清理出舰载机滑跑跑道无疑对甲板的健康程度是有利的。

至于苏联人为何要在航空母舰上安装发射架,据说有两种考虑:一,即掩人耳目,指航母为载机巡洋舰以避免老古板上级们的责骂。二,将一切水面发射平台拥有发射重型反舰导弹的能力,从而给饱和攻击的实现加一分力。


紫龙防务观察


人站在“花岗岩”反舰导弹的发射井旁边,映衬出该导弹系统之庞大!

苏/俄航母安装大型反舰导弹和其它重型武器是有传统的,早在第一型通直甲板的“基辅级”上就安装“重巡洋舰”等级的重型反舰导弹、远程防空导弹……这主要还是苏联海军的作战思想所致,苏联海军没有类似美国海军那样的大型航空母舰,而且舰载机质量上也很差,从“雅克–38”垂直战斗机入役之后这种差距仍然没有缩小,正是由于自己对舰载机没有多少信心,苏联海军要求“基辅级”也要安装重型反舰导弹,也就是说:舰载机不行,还有射程超过500㎞的反舰导弹,也能威慑到美军航母和其它大型水面舰艇!突出的是单舰作战能力,即便是没有其他战舰护航也能单独完成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12个发射井的位置的确不好!虽然也在停机区之外,不影响战机的停放空间,但是它们就布置在“滑越起飞区”中心线上…就算飞机起飞时顶盖关闭,也会给苏33等战机飞行员起飞造成心理压力,一旦飞机起飞时偏离“滑越线”压到“井盖”上有可能出重大事故的!

到了“库兹涅佐夫级”这种作战思想与设计被延续下来,包括它的姊妹舰“瓦良格”。但是“瓦良格”离开穷家抵达我国后,我军将它续建成“辽宁舰”时摒弃了这一笨重的武器系统!原因是我军不需要!苏/航母作战思想与现代航母作战理念格格不入,现代航母作战仍然是以“美式航母编队”为标准,讲究的是群体作战,而非单打独斗,要发挥编队整体优势!航母虽然仅有一些近程防御武器,但是它的进攻武器就是舰载机,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舰载机越来越先进,机上所携带的精确制导弹药的打击效能已经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航母自身携带重型反舰导弹去攻击目标,显然是在走“邪路”!

这种航母发射重型反舰导弹的情景只能在“库兹涅佐夫号”上可以看见。
“基洛夫级”核巡洋舰也在发射“花岗岩”,外形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由于是头部有进气道,怕有异物进去,在头椎是加了一个帽罩罢了。


等导弹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个头椎罩就被抛投掉了。

“花岗岩”这种超大型导弹是苏/俄独有的武器,重量大(战斗部也大)、射程远、超音速飞行,对1980年代的美军航母编队是重大的威胁,但是到了1990年代末特别是21世纪后,它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武器了!原因是“花岗岩”发射之后采用高弹道飞行(万米高空),只是在末端几十公里才下降该度“砸向”目标舰,也正是由于这种“高弹道”飞行给了“宙斯盾”非常从容的跟踪、测算、发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去拦截。就这种基本不能变轨的落后武器我军怎么可能看上眼?而且,这种苏/俄独有的武器,不但要购买导弹,整套的跟踪、火控系统都要购买!这钱花的不值得呀!

“辽宁舰”舰艏,前面两架歼15中间站着那位引导员的位置,就是以前“花岗岩”的垂直发射井。

武器装备的自行生产或者外购,都要以适合自己的建军思想和使用原则为准,特别是外购装备,仍然要以消化吸收外购武器的设计经验为主!而不是不管适合与否他有我也要有,以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吸收好的摒弃落后的,才是正确的方向。


皇家橡树1972


首先明确一下,“辽宁舰”做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次级舰,在性能配置上两者基本一至,根据公开资料,“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资料更丰富,我们进行对比分析。

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苏联赫鲁晓夫时代所提倡的“导弹万能论”,主要基于导弹的高效费比,难于拦截、威力大、相较于飞机既经济又划算。同期,苏联大力发展潜艇,以不对称方式对阵美国(古巴危机时一败涂地),而航母只是做为潜艇的掩护力量存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联早期各型航母名称都冠以“载机巡洋舰”,舰体布局杂乱,大量装备反舰、防空武器,只能起降垂直短距飞机。

“新罗西斯克”号载机巡洋舰。

“巴库”号载机巡洋舰。

“基辅”级重型载机巡洋舰。

这是小编在天津“基辅”航母上拍的,甲板上载机确实太少,舰头部分如上图所示,都是武器装备,占用大量空间。

“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是苏联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第三代),设计舰载机为4-50架,装备12枚反舰导弹,由早期的“玄武岩”改为“花冈岩”。相对于西方航母来说,装备大量反舰、防空系统,自身防御火力极强,但是挤占了大量舰体空间,在强调体系对抗时代,整体性能反而下降。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发射P700反舰导弹,这么大动静,一时半会很难再起飞战机。

导弹发射瞬间

这是小编在天津“基辅”级航母拍的“玄武岩反舰导弹”(SS-N-12),看个头就知道会占用大量空间。

花岗岩反舰导弹P700

做为引进的同级“辽宁舰”,中国军工人员在吸收各国航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装,舰体更为整洁,舰内空间更大,可以增大载机容量,并且提高载机起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