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莫言的《酒色赋》怎么看?

浩室智慧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莫言这首诗赋的内容再做评论。

莫言《酒色赋》: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结婚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代世界级“文学大师”写出来的东西,所以就反复的看,反复的思考,但是不论我怎么反来复去的看,怎么想琢磨出世界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人生总结的高人之处,可就是越看越感觉到这首诗赋纯粹就是一名性饥渴者在进行发泄。

所以看透了之后就觉得这就是在宣扬赤裸裸的享受至死的资产阶级的腐败观念。过去当有人推崇“酒、色、财、气”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地时候,人们都感觉到这是一种邪恶目的地存在。而莫言干脆“财、气”也不要了,直接“酒、色”附体,并且男女都不要安分守己,这才是最具人性的,也是作为人来讲最有价值的行为。这也许只有莫言以及少数极个别人才能够做到的。


冬青里的骆驼草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莫言已经证实,这则流传甚广的《酒色赋》不是自己写的。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人一出名嘛,就有很多假冒他的文章出现。我们姑且不论这首《酒色赋》的原作是谁,如果不冒莫言的名字,似乎就没有今天的传播效果。但是从它的意思上说,还是不错的。

这首《酒色赋》本质上是为男人爱酒、爱美色而辩护,这都是人的天性,是人有生命活力的表现。在前几个问答中,我回答了为什么历代诗人都留下了与酒有关的诗作,因为酒就是文学的发酵剂,色是文学的永动机。人类、文学之所以生生不息,跟这是密切相关的。

历史上的强人,从拿破仑、希特勒到斯大林,到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马尔克斯到奈保尔,哪个不是好酒好色?这样才有无尽的动力,才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没有酒,人类永远在清醒当中,缺乏那种在酒精麻痹下的昏昏然、飘飘然、薰薰然,就不会有奇思冥想,就不会有想象奇特的奇崛作品;没有美色,就不会有眼前一亮,就不会对自己的精心装扮,就不会使劲浑身解数来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就会昏昏沉沉,就会浑浑噩噩,就会昏迷不醒,就会衣衫不整,就会放浪形骸。

美酒和情色的力量太大了,这是写一两部专著都写不完的东西。算了,不写了,让我们迷醉吧!


迷楼


这篇酒色赋,本不是莫言先生所做,别人用他的名字借以炒作而已。对酒色气财这四个字,自古以来,倒是有不少说法和见解。

比如,曾有人打油说:

无色世上人渐稀,

无酒毕竟不成席。

无财谁肯早早起,

无气处处受人欺。

但是,有人就强烈不赞同,于是,又有打油诗:

酒是穿肠毒药,

色是剔骨钢刀。

财是惹祸根苗,

气是雷烟火炮。

这两种说法都被认为过分片面,于是有人折衷写道:

吃酒不醉最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

和气忍让气自消。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结婚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据说,这是莫言的《酒色赋》。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挥如椽之巨笔而论洒色,举重若轻,头头是道。

酒是粮食的精华,食物富余时方能酿造,又有令人迷醉的神奇功效,因此是物质富足,精神逍遥快活的象征。酒不仅能敬人,还可以侍奉鬼神。古人祭祀时,最早是用血,后来便常用酒。在甲骨文中,“福”字便是示字旁边加一酒罐,有时也写作两只手捧着酒罐。以美酒奉鬼神,鬼神开心了,才能庇佑人们安乐幸福。酒之德,可谓盛矣!

读《书经》中的《酒诰》,《诗经》中的《宾之初筵》等篇章,可知古人最是喜爱饮酒,而且有时酒风颇劣。

当然,酗酒成癖,不仅伤身,还误事。历史上,人们也每对旨酒充满戒惧。汉末三国时,曹操曾颁布禁酒令。天下英雄,使君与操,刘备果然与曹操英雄所见略同,也禁酒。

曹操禁酒,孔融表示不满意,作了一篇《难曹公表制酒禁书》,说:“酒之为德久矣。……故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据说唐代诗仙李太白对这几句表示非常赞同,作诗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刘备禁酒,规定“家有酿具同罚”,以求斩草除根。一天,刘备与简雍外出,见路上男女同行,简雍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这是巧辩谲谏,也有几分讥嘲。

总之,酒是不能禁的。因为,人呀,玩的就是心跳,酒作为一种刺激性饮料,生活真需要。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欧美人士之酗酒,更甚于我邦。因为吾国自酒之后,又兴起了另一种刺激性饮料:茶。从此,茶与酒平分春色。西人则只能单做酒鬼。

饱暖思淫欲。酒醉肉饱,人们未免开始想酒下边那个字。色不是淫,色又即是淫。《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对贾宝玉说:“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西方爱情专家也说,爱情和色欲虽然类而不同,却是一胞双生。好色知情,源于人类的有性生殖。而繁殖后代,是生命的首要任务。自私的基因,总是希望确保本身传之久远。大约人类都逃脱不了这些自然法则的桎梏。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无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万千年来,上演了无数男欢女爱春伤秋愁相交织的悲喜剧。

食色,性也。在文学作品中,吃喝与情爱是两大永恒的主题。《红楼梦》“大旨谈情”,对色欲的描写不在少数,同时又动辄设宴吃酒。以专写酒色而成名著的,吾国有《金瓶梅》,西土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值得一读。

大欲所在,大道存焉。


莫安排


一个人的见解。

世上人,那么多

不饮酒人一样活

和尚庙,也不少

没有老婆一样过

从春秋,到战国

还是孔子礼数多

诗书论语碑上刻

大学中庸文献阔

要做人,莫乱说

站着不如躺下多

日月最终告诉你

唯心事儿不要做

文学不是一人啰

古典名著何其多

岁月如歌人人写

蜻蜓点水一笔落



半壁诗歌


《酒色赋》


后面这篇赋经莫言证实,不是他写的,不过看这语言颇具感染力,描写也十分现实,但是整个的格调境界不高。这些特点都很“莫言”,难怪有人冒用莫言的名字呢。

自己本就一俗人,格调境界也都不高,实际上,现实生活里的劳苦大众,又有几人是格调高雅之人呢,所求的不过是衣食住行的安度。一旦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就会追求个人享乐。很多人拼死拼活工作,追求的是什么,房子大一些,车子豪华一些,孩子的学校好一些,然后自己可以享受多一些,美酒美色……不要说什么要为社会做多大贡献,创造多少就业机会,那些都是顺带的事,本质目的还是要搞搞清楚。这《酒色赋》写的很露骨,也很现实。

酒这个东西大部分人都喝过,每到似醉非醉,半醺半醒时,飘飘然十分舒服,特别是那好酒,喝一口浑身舒畅,饮一杯飘飘欲仙。美色更不必说,带来的享受和快乐更胜美酒。酒色在一起有时候不仅仅单纯的代表酒跟美色,更代表着欲望。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但过度的欲望也可以使人丧失自我。

喝惯了五粮液茅台,再去喝十块钱的二锅头,肯定喝不惯,见多了西施貂蝉,也就瞧不上一般的胭脂俗粉。几乎所有人都有对欲望的追求,只是看有没有机会激发罢了。过分的强调欲望未必是件好事。

古往今来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发生,很多人变得有钱了,开始花天酒地,寻花问柳,原配妻子哭诉,说原来不是这样的,现在怎么这样了,都是钱惹的祸,男人有钱就变坏。如果仔细去看,真的是因为钱才变坏的嘛,我看不是,其实人一开始就有欲望有歪心,只不过先前条件不允许,所有的坏心思都被压制了。后来一旦有了机会,坏心思的萌芽就会发展壮大,不受控制,只有少数意志力坚定的人可以永远控制自己的坏心思。不过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从普通人变得飞黄腾达,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做个平凡的好人,也只能做一个平凡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推进,以前那种男人有钱就变坏的论调也受到了冲击。现在各种诱惑多不胜数,更能激发人的欲望。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离婚率逐年攀升,有很大一部婚姻破裂是因为第三者插足,男女有问题的个人在数量上并没有明显的比例差别。可见,面对诱惑,男女的欲望底线相差不大,都表现的让人不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的欲望已经达到顶峰,不必再做一首赋来着重强调。这《酒色赋》看看就好,不必太当真。


一览众河小


《酒色赋》原文: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迷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结婚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恋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对这篇《酒色赋》怎么看?我这么看。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照样有活头。难道男人为美酒而活?

如果男人不迷恋美色,女人照样有盼头。难道女人只为男人而活?

如果结婚只为生孩子,日子照样有过头。难道过日子不是为了养育子女?

如果男女都安分,作家照样有写头。难道男女安分了,作家就没什么可写了?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照样有看头。难道作家只会写酒色文学?

如果男人不迷恋酒色,照样愿意去吃苦头。难道男人吃苦头是为了酒色?

如果真是莫言先生写的《酒色赋》(我希望不是莫言先生写的),那莫言先生的胸怀、眼界未免太狭小了,不但贬低了人性,而且忽略了人活着的本质。追逐酒色,虽然是人的本性,但人绝非单纯地为酒色而活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目标,都高于酒色,否则社会岂不成了酒色的社会了?

男人只为酒色而活,不是真男人、真丈夫、真英雄!

女人只为取悦男人而活,不是真女人、真母亲、真巾帼英雄!


辽西布衣10


《酒色赋》不是莫言作的。这是冒名的伪文。


但是 《酒色赋》却不失为一篇好文。句句是实情,行行有道理。人生在世,离不开酒,更离不开色!古人曰: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绝人稀。《酒色赋》把美酒和美色的作用说到了点子上,真正体现了男人的嗜好!从第一句分析: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人类自古代开始,就学会了釀造美酒。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刘怜,是传说中的酒仙,曾作《酒德颂》,唯酒是务,焉知其余。以酒浇愁,借酒避祸。酒成了刘伶活着的精神支柱。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曾作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人金樽空对月。美酒成了李白写诗的必须物品。我在此假没,如果没有美酒,历史记载就没有酒仙刘伶和诗仙李白了。

从第二句分折: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孔子曰:食色,性也!对于美色,每一个男人从骨子里都迷恋。窈窕淑女,君子好述。男人的本性如此,女人才能有爱情,才可以嫁夫生子,才能够满足一生的欲望。美色可以成就江山,也能够毁灭社稷。多少历史,由男人恋美色开始,多少往事,由男人失美色结束。

从第三句分折:(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婚姻的意义在于男女双方组成家庭过好日子,恩爱夫妻,爱情第一。有爱就有幸福,人活着才有滋味。生育只是为了繁衍后代需要,儿孙满堂并不代表日子过得好。


从第四句分折:(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自古以来,爱情故事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男欢女爱,男女私奔,男女偷情都是作家笔下精彩的内容。如果男女都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不可能有像《金瓶梅》、《红楼梦》这样流芳千古的名著了。

从第五句分折:(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人的生活离不开酒色二字。男人追求酒色,女人接受男人,文学反映生活!没有一个傻瓜作家会脱离生活实际去写作品的。因为写出来没人看,不吸引读者,打个比方,这叫瞎子点灯白费蜡。翻开中外文学名著,不是爱情,就是奸情。不是酒壮英雄胆,就是酒醉男子汉。酒是细节,情是主线!


从第六句分折:(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人们常讲,酒是兴奋剂,色是诱人花。男人好酒好色是生命的需要。酒的主要成分除水以外都是酒精,酒精能够给男人带来兴奋,产生快乐。男人要养家糊口,工作压力大,酒能舒缓身心疲惫,去忧愁,减苦闷,促进血液循环。色是美女,是鲜花,看她会赏心悦目,搂她能提振精神,睡她能满足欲望。因此,男人视酒色为宝物,愿意吃苦受累去追求,得之皆大欢喜,缺之魂不在体!


从第七句分析:(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人活着的意义,无非是吃、喝、玩、乐!酒色都在其中,不可惑缺!一个男人不喜欢美酒,不爱好美色,傻子都知道那是浪费时光,浪费生命!这里面的原因只有三个:一是风烛残年老不中用,二是病痛缠身行动不便,三是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反正都是离见上帝的日子不远了。

综上分析,旅游老爹认为:《酒色赋》是一篇悟透人生,真话实说的佳作



旅游老爹


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朝成名,流量倍增,名字便常被人用来蹭流量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名字被人利用最多的,恐怕要数鲁迅先生了。最近六七年,被利用最多的,当推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

网传所谓《酒色赋》为莫言所作。看了下那几行汉字,感觉简陋拙劣,怎么也难以相信作者是莫言。忍不住搜了下,发现,并无可靠证据表明莫言是作者。

别告诉我百度百科上写明的!百度百科,与维基百科的最大差距之一,不在开放性,而在于体例,不注明信息的可靠出处,就能随便创立、编辑和更改词条。百度百科上的内容,鱼龙混杂,错漏百出!有段时间气愤不过,连续纠正了几十条。有几个涉及到稍微专业点儿的问题,负责审核的不知是何方神圣,竟然没有通过,也不给出理由。对别的领域,我自然不敢信口开河,中国文学方面还是有些自信的。

回到本题,无论网上的《酒色赋》是否为莫言所作,都无法改变这么一种现实,即这段所谓的文字,根本不是什么“赋”?至于其背后的思想文化意识,虽有可取之处,但显然存在问题,一味对肯定歌颂这样的文字,只能显示出今日世风比晚明还堕落腐化!

且看《酒德赋》原文: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结婚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首先,所谓《酒德赋》并非严格的“赋”作,不过一“段子”而已。

中国文学中的赋,发源于荀子《赋篇》,屈原和宋玉的楚辞之作。赋最突出的特征是铺陈叙事,描绘事物,亦可抒情,也能说理。这篇段子,属于说理之作。但是,却无赋作应有的押韵,偶字句都以“头”字结尾。这不是押韵,叫顺口溜!

当然,有人可能说,这是白话赋作,拜托,请找几篇经典可信的“白话赋作”来。网上不知阿猫阿狗码的几坨字,就能算作“赋”,这显然是对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杨雄、庾信、李白、李商隐、欧阳修和苏轼辞赋圣手的侮辱!这种下三滥的文字,都能与屈原等人的作品一样,被称作“赋”?!

其次,这段文字,不过是尊重人的情欲,甚至鼓励人宣泄乃至放纵酒色欲望,还以偏激的方式表现出来,昭示出一种纵情享乐、沉沦物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为凡庸之人所作,亦无可厚非,如是知识分子所作,就难逃“斯文败类”之讥了。

把《酒色赋》调整一下语序,简化下表达,就是这样的:

男人活头,只在美酒。男人贪恋美色,女人才有盼头。结婚只为生育,日子就没有过头。男女都不安分,作家才有写头。文学写酒色,作品才有看头。男人迷恋酒色,才愿意吃苦头。对酒色不心动,生命就已走到尽头。

除了结婚生育问题上,三观比较早正,其他的,都不过是在鼓励人们沉湎酒色而已!还把酒色看作男女一生最大最重要的追求,仿佛没了醇酒美妇,男人的生命就没有价值似的,按照这个逻辑,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杜甫、韩愈、苏轼等一大批男子,大概都是不正常的男子了。按照这种逻辑,花木兰、李清照、梁红玉等奇女子,都不是正常的女子了。

这种文字,平凡百姓,庸常之流,写之信之,皆无所谓,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历史大河中的沙与沫而已,没有天命在身,亦鼓不起多大风浪,难以造成很大危害。要是那些能量巨大的大人物,也这么想,这么做,则是国家苍生之大不幸了。

知识分子,作为道义的担当者,如果仅仅停留在肯定人的基本生理欲望的层次,不继续追求更高的尊严、价值实现等需求,那么,这样的民族和团体,没有任何希望可言。

最后,感慨一句,莫言先生好无辜,竟然被嫁名写了这等拙劣的文字~~


风雅人文观察


《酒色赋》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莫言已经说过,这则流传甚广的《酒色赋》不是他写的。不管是谁写的我们姑且不论。但就这首《酒色赋》所论,已道出了人类生活千万年来不变的本性。人类都是在酒色中繁衍沉浮。它是人类生活的主题,也是人类和平友谊有爱交往的桥梁。失去它生命生活将会没有激情和动力。

古有《昭君出塞》就是用美色和亲结盟,兴国安帮。还有董卓,貂蝉,吕布都是在酒色权势中迷失了自我。乱了时局,丧了性命,丢了江山。


从平民到伟人到名流,哪一个离开酒色了?斯大林,卡扎菲,萨达姆,拳王泰森,艺人……谋……龙……挺…峰,平民酒色,虽没记载,但不近酒色者肯怕还是不多。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圣人道不避之。世人以色尽兴,沉迷之中,那就是正常之事了。


美国的红灯区,奥门的大赌场,日本的KTV,中国的洗头房,网上的召女郎。哪个不是在酒色上下功夫!就是酒色让人奋进,就是酒色让人堕落。但就是酒色,才使生命生活更有激情动力。

夜夜物欲横流,天天艳歌艳舞。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酒色,酒色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本色。也是人类生活永恒不变的本质。多少时局时事都是因酒色而改变。用酒色和亲结盟安帮,用酒色扰乱朝纲。


因此酒色让人陶醉,因此酒色让人迷恋,因此酒色让人流泪,因此酒色让人发奋。因此酒色让人高兴。

只因酒色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逍遥自在;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相互格斗;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倾家荡产;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家破人亡;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锒铛入狱;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身败名裂;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安定大局;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暗箭伤人;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疯狂作恶;

只因酒色,有的人为此篡位夺权。


再过千万年,酒色还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
即兴而作,望君指正,有错即改,在此谢谢!俊波🍎🍎🍎🌹🌹🌹🙏🙏🙏图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