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云人物——顾维钧,最卓越的外交家

民国风云人物之顾维钧:最卓越的外交家

(早年顾维钧)

顾维钧(外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 Koo,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华民国外交家。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国、英国大使,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

早年

顾维钧生于大清帝国江苏省太仓州嘉定县,初入旧式私塾,于1899年考入卫理公会的上海英华书院预科,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自费赴美国留学,入纽约库克学院。一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毕业后攻读政治学研究所。1909年获硕士学位,19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外交生涯

1912年经唐绍仪介绍,回国任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兼外交秘书。1914年与唐绍仪女儿唐宝玥结婚。1915年2月获悉中日“二十一条密约”,无奈之下将其泄露,以期获得舆论的支持而为中国争夺权益。同年10月赴美国任驻美公使。

巴黎和会

1919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巴黎和会。会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战胜国的身份接管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顾维钧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冷,震撼欧美代表,扭转了舆论形势并博取列强同情。后由于意大利退出和会,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胁生效而导致和会流产,于是将德国于山东的本有权益割让给了日本。此时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离开巴黎。因此顾维钧实际上暂摄团长职权,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20年顾维钧改任驻英国公使。1921年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之一,参加华盛顿会议。

国务总理

1922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并于1924年和1926年两度代理内阁总理。1927年1月正式组阁任国务总理,6月张作霖改组军政府,顾辞职,寓居天津英租界。在1924年他曾与李大钊会面,据顾回忆说李激昂地认为应当将外蒙置于苏俄统治下以致于他认为后者失去了理智.

1928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统一全国,顾维钧被国民政府通缉。1930年经张学良斡旋,加入国民政府,重返外交界。

国联调查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国政府委派,参加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不畏日本阻挠甚至生命恐吓,坚持进入中国东北实地考察并且独立进行了许多工作,向调查团提出了揭露日本侵略行径的长篇备忘录,对调查团施加影响,为中国争取利益。

二战前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顾维钧长期出任驻美大使,为中国抗日战争在美国奔走呼号,争取援助。1945年6月26日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首先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顾维钧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根据典藏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顾维钧档案显示,顾维钧在抗战与内战时期曾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发等人会晤,接触内容及结果不详。

1946年后顾维钧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长达十年,对游说美国支持中华民国政府贡献甚多。

中央政府迁往台北后,顾维钧与外交部长叶公超曾代表中华民国于1954年与美国签署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1948年中共发布的“国民党战犯”43人名单上,顾维钧位列第22。

国际法院

顾维钧1956年从驻美大使职务退休,转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副院长。1967年于海牙退休,赴美定居直到去世,1972年,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曾拜见顾维钧并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逝世后,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麦克逊大道坎培尔殡仪馆吊唁。遗体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Ferncliff Cemetery)。晚年口述了计13卷,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该著作后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顾维钧与家属另委托哥伦比亚大学保管其私人信函与文件,并未出版,研究者需专项申请方能阅览。

家庭

顾维钧有过多段婚姻:

§ 张润娥,张云骧之女,1908年结婚后共同返美,后离婚;

§ 唐宝玥,唐绍仪之女,1914年结婚,生子顾德昌、女顾菊珍,1918年病逝;

§ 黄蕙兰,“亚洲糖业大王”黄仲涵之女,1920年结婚,生子顾裕昌、顾福昌,1956年离婚;

§ 严幼韵,1959年结婚。

顾维钧与唐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