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认为只有像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一样的理工男才能振兴中国,其它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墙洞雀


你打官司吗?

有一个人,看到隔壁村里面有人养牛,顺手偷走一头,牵着牛往回走,经过一个小山丘的时候突然肚子疼,于是把牛栓在一棵树上,然后找个地方大便,这时候牛主人刚好路过,看到自己牛被拴在树上觉得奇怪,于是把绳子解开牵回家了。

问:这小偷偷牛,到底是犯罪既遂,还是犯罪未遂?

来,各位理工男,给解答一下。可别判错案子啊。

这叫法律


你住房子吗?

去在你们小区看看,是不是有假山?

你们城市里面,是不是有那种雕塑?

你看看那些造型精美的产品,是不是需要设计?

怎么着,你指望让搞物理化学的来设计这些东西?

这叫艺课


你上学吗?

我的意思是,你是不是通过上学来获取知识的?

难道你还在读私塾?我才不相信呢。

你既然上学,那你肯定接触过教师对吧,你老师知道是什么别的?师范。

知道师范属于什么课吗?文科。


你知道文物吗?


这是什么?这叫司母戊大方鼎,商朝的,很自豪吧,我们老祖先很厉害。

可是你怎么知道这就是商朝的呢?

韩国人可以说这是韩国的,你怎么就确定这就是中国的呢?

因为根据各种历史资料记载,因为从鼎上的花纹,文字考察出来的。

你怎么能从花纹文字考察出来的?需要历史学,考古学。

然后你还要把他摆在博物馆对吧,又需要博物馆学。


你害怕犯罪吗?


出现了杀人案,就在你小区旁边,你怕不怕?怕。

你希望警察能及早把坏人逮住,不然你也不安全对不?

那就需要破案,怎么破案?当然是勘查现场,找证据,找痕迹。

你通过种种证据显示,查到了某个嫌疑犯,然后你把他抓住。

抓住以后怎么办?需要送交检察机关审查,然后公诉,然后审判,定罪。

所以你需要治安学,你需要侦查学,需要法学。

怎么着?你准备用原子弹炸死这个犯罪嫌疑人么?


所以你不懂,社会运行起来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的,你说这个话,提这个问题,代表你不懂社会分工,不了解社会分工,马云就是师范大学毕业的,那又怎么样?妨碍他开创一番大事业了吗?


李建秋的世界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文科与理工科,哪个更重要?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大声地说,理工科更重要!!!

以前,我们文科生批评理工科的局限时,最“犀利”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造福人类,也会毁灭人类。后来发现,这完全是瞎扯淡!至今为止,科学技术从来只有造福人类,从没害过人类。伤害人类的全部都是文科——邪恶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中国人之所以怀疑科学,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没有西方人的独立不依的客体概念,所谓的天地人三才,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质上都是人的反映。因此,中国人虽然不反科学,但也不爱科学,认为科学不重要,才会把科学当作奇技淫巧。而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认为,存在一个自在、自决、自主的客观世界,科学就是系统研究这个客观世界的理论体系。因此西方文明才可能诞生科学。

缺乏科学和科学精神,导致中国人喜欢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多谈主义、少谈问题。不仅不知道反思,还沾沾自喜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

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理论、太多的道理,太多的功利,但少的就是不计利害、非功利的求知精神。

至于题主提到的,只是三个优秀的技术人员,虽然贡献很大,但不必太夸大其作用。没有科学,技术无法持续。


江南俗士1


个人是个工科毕业生,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很明显是错误的。稍微有点工作常识,或者生活经验的人都能够明白,在中国读理工科并不是真正的能够振兴中国。目前来看,在中国理工科适合家庭条件不太好,或者家境非常一般的人去读。因为理工科由于实用性比较强,找工作其实相对容易一些。努力工作的话,搞技术的人养家糊口是没问题的,要是真的说振兴中国,就有点太托大了

目前,一旦工作了,理工科的限制还是非常大的。因为理工科的人说白的了都是走技术路线的,相当于过去的手艺人,凭的是自己的技术吃饭。国内的教育体系时间是非常长的,一般读完研究生才能够从事研发工作,这个时候就25或者26岁了。技术这东西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对于很多一线从事技术的人来说,干技术的时间不会太长。年纪大了,有了家庭,很多事情就有心无力了。

因为国内的体系就是这样的,技术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往往搞技术的在体系内是毫无价值的。除了IT行业工资高以外,大部分的传统行业是没有人能够长期呆在基层,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因为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即使做出了成果,掌握了技术,其实也没有什么用。毕竟在管理者的眼中,这些成果都是他们的功劳。你的技术也算不了什么,公司那么多做研发的,也不差你一个人。所以说做研发的人才真正的是百无一用。我同事有句话说得很好,他们都是干管理的,专门管我们这群工程师的。

所以国内往往会形成一种现象,那就是基层的研发人员数量不多。比如一个十个人的项目组,一个升不上去的老工程师带着两个刚毕业的学生干技术,其余专家、高工、主任之类的人天天干管理,专门管理他们这三个人。比如前不久航天六院11所张小平就是一个好例子。据说这个人是个技术大牛,他的离职影响了登月计划。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重要的一个人,为什么只是一个研究员?别人现在走了,他上面的管理者是怎么做的,想直接打官司,强行把别人留下来。

我们以前确实穷,没有钱,大家一起奉献没有错。可现在经济都高速发展几十年了,真正搞技术的人毫无地位,还提倡奉献,不是蠢,就是坏。毕竟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想想看别人天天看着你干活,你天天想一个完全不懂的人汇报,最后所有的成果都是他们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中国缺哲学,缺科学,缺逻辑,缺理性,缺反思,缺质疑,缺否定,缺创新,缺人才,最缺的是不以人师自居,理能改变物质世界的进步和需求,文能提供智慧思考方法和精神动力,指导大众从精神领域走向科学、正确、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公民、人权的文明方向,引导人类在物质和精神领域里,从此级文明,跨入更高级文明的人类级真智慧圣贤导师。

中国自古不缺,以人师自居,以大师之名煽惑鼓吹人类最愚蠢、最垃圾、最劣等、最反智邪恶之徒,甚至泛灆成灾,烂到极致,自已理科不能解方程,做理化实验,文不能对人类社会科学贡献一个有用词汇,终生生活在空中虚幻楼阁,不着边际瞎喷中,离开自已能力夸夸其奇谈,不靠谱无极限无效喷骗,自已做不到,要求别人去做,摇头晃脑,故做高深,煞有介事的空洞无物圣人蛋阉智骟脑反智、反人性、反科学、蒙昧、毒化人的灵魂世界,原始愚昧的废言废语,以大师自居,满中国撞骗,跨不出国门半步的废物人渣。



准确讨论这个问题,这里想借用一个成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成语的字面解释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大家看了这个解释,自然就会说:看工科厉害吧。好,工科的确厉害,利器是善事的必要工具条件。

对这个成语还有更深意义的解释: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从这更广更深的意义来讲,做好一件事,不仅仅需要的是工具、器械和科技力量,还需要人力、时间、配合协作、精神调剂、人文关怀、教育、可持续规划等等其他众多因素的储备支撑,其中涉及很多的管理要素是文科的范畴,能说文科不重要吗?

管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综合协调力量。就如一座山,无尖端技术和理论的高峰不能谓其高,无庞大的根基不能谓其固,无山腰的群峰和丛林的保护就不能谓其茂。这高、固、茂才造就了山的巍峨。国家也是如此,需要文理工等多方面人才、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治理国家这一庞大工程,实现长治久安、国运昌盛。不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单从理科、文科谁重要,以至掰扯,就显得很"搞闹"了,大家觉的如何?


Ukola瞭望哨


完全没有必要夸大文科的作用也没有必要夸大理科的作用。文科主要是研究社会内人类活动的。理科主要是自然科学的。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生产力是促进成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主要依靠的就是技术的进步啊,要不人类现在还在奴隶社会呢。社会因为技术的进步同时给予了研究自然科学更为宽松和舒适的环境。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文科生之所以争议这么大,而理科生少,其主要原因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是理科的对错标准是吃不吃饭,结果一目了然。文科的标准是吃什么的问题,那不吵翻天了。还有一个更突出的现实就是全世界的科学理论是一样的,但是国家模式作为社会的总模式确五花八门,两党民主制的,国王封建的,君主立宪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发现理科生的教条主义者很容易被打破。而文科生的教条主义者比比皆是。其次理科的理论由于是自然科学验证时标准明确,负担小。文科生不一样了设计的是社会方方面面验证对错风险很大,苏联一套休克疗法自己玩完了。

最后讲一讲当代为什么大家轻视文科重视理科,作为大多数普通人理科就业机会比较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文科生现在现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侵蚀下,理论完全技术化堕落化了,春秋战国时代,无论是孔子,老子,墨子,鬼谷子,等等各个学派,无论位置高低,无论理论有多少局限性,他们的思维格局都是人类,社会,国家的格局之上思考问题的。而现代社会自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潮以后,不论西方东方都很少出现格局很大的社会思潮。相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确占了上风。而普通人之所以反感,主要是一群狗屁专家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样的奇葩言论,成功学只强调主观的偏激理论,这样的事太多了。所以本能有反感。

这个社会不是文科不重要,相反是非常重要,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文科生的思维格局太小了,打个比喻,如果一个律师只为能不能打赢官司而获得报酬而不思考法律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那么文科就是一个工具而已,远远达不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真的很嘛发


把国家和民族比作一艘船只,理科就是船只的动力(发动机),文科则是船只的方向(指南针)。两者缺一不可!

重理轻文,最具有代表性的反面教材就是近代德国的发展。德国近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更是得到飞速的提升。近代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德国占据一半。但与科学家被重视相比,德国的民主政治和理性主义却一直被压抑成长。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帝国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民主思想和理性主义并未被深深的烙印下。德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却错误的让自己走上了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上(只有俾斯麦一人比较清醒,明白德国的地缘政治绝对不适合争霸)。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深深的灾难。直到战后德国才开始彻底的民主制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又成为整个欧洲最富庶的国家。可以这样说,威廉二世、希特勒这些独裁者都不是合格的舵手。试问船只的动力再强大,方向却错了,与全人类为敌,他们能成功吗?

重文轻理,最典型的失败者就是中国明清两朝。更深刻的来说,是法家“弱民”思想的弊病。封建统治者利用这来弱化社会内部矛盾,但当民族矛盾爆发时,就会输得一败涂地。

文理并重,最成功的典例是中世纪至二战前的英国。理科方面,英国是最早出台保护专利法律并实施,。保护科学家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文科方面,民主思想在英国良好的得到发育,从《大宪章》到光荣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一直遥遥领先欧美。国家发展策略离岸平衡手,对世界霸权牢牢的控制了几百年。庇护了欧洲大陆上太多受到封建政权迫害的政治家、思想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这些都得益于英国对知识的尊重与清醒。

所以,那些鼓吹文科无用的理科生,请你们清醒的意识到,科学没有哲学的指导,将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福尔豪斯1


你信不信可以让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去扫厕所?

你又信不信可以让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每天戴顶高帽子挨批斗,每天忙着写检查,根本无暇从事他们的研究工作?

如何保障科学家可以安心、踏实,心无旁骛的从事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这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

这个环境的存在是需要一些前提条件的,不是无任何前提条件就可以存在的!

怎么来建构这个社会环境?这就是社会学领域的问题了!


蒂姆安迪


先纠正一个小问题,屠呦呦是女性。理工科并不都是男性,随着教育程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踏入社会,从事各种技术性、非技术性的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以前有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表明了理工科的重要地位,强调了理性大脑(左脑)的优越性。但现在,越来越重视文科、艺术,开始宣扬感性大脑(右脑)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理工科代表的是自然科学,文科中有自然科学,艺术有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其实这三个都非常有用。

拿理工科来说,物理学、工程学价值很高,促进国家生产技术的发展;文科中的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同样是无价之宝,物理化学不可替代;美术、音乐的存在,又让我们感受到美感的体会。三者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文科理科这就像一个一个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分工一样,男的负责赚钱养家,创造了很多经济价值,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女的照顾家庭,生育孩子,抚养孩子,付出很多价值也很大,男人不可能在做好工作的时候,同时照顾好家庭。所以一个家庭只有男女互相尊重和理解,才能幸福美满,不要觉得对方的责任很轻松,谁都不容易。

但是现在都要文科理科都得懂,专业的技能要70%+30%的非专业能力才是最受欢迎的。比如,一个数学家,他的数学水平和考研能力应该占70%,30%的能力还可以写作、人际沟通、抗压力。文科理科不可分割,左右手都重要,只是对于每个人可能更擅长其中一个而已。

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星远xingyuan


虽然我是一个文科生,但是不得不承认理工类对社会科技进步贡献更大些。文科类,就是写写文章,研究社会科学,政府起草文件,宣传文明社会之类的。理工类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美国那么强大,都是他们有一流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文科类对社会贡献有限,更多的是完善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