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在位期间“节俭”竟成了攀比之风

历史上的道光皇帝原名叫做绵宁,他是清朝时期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历代以后第一个用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道光皇帝在位的时候,清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了,他为了挽救清朝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最有名的就是道光帝的节俭了,在他三十多年的皇帝生涯里,用自己节省下来的千万多银两,全部都用在了朝廷的大事上面。那为什么道光皇帝这么的节俭,最后还是逃不过"愈俭则愈吝耶"呢?

都知道,在道光上位的时候,朝廷里面的国库已经窘迫起来了,但是道光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治国的根本,只是一直提倡节俭做些舍本逐末的表面功夫,那样是不可能改变当时的情况的。那个时期,"节俭"成为了判断臣官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道光皇帝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了"声色货利谕"的制度,表明了他要用节俭治国的态度。而且道光先是自己做榜样,在皇宫的衣食住行上边下手,能省的全部省下,不能省下的想办法也要省下。

之后就开始大肆的抵制奢靡之风,要是有的官员在家里宴乐的话,道光皇帝就会立即下令把此人革职。于此相反的是,在道光十四年的冬天,他看到京城里面的巡逻军队都穿着简朴的衣服,就把负责此事的官员升了一职。就这样没有实际的根据,只是因为节俭程度而定的官阶制度也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种节俭成风的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以后的官员们在上朝的时候都争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而破烂不堪的衣物则成为了民间的推崇之物。节俭仿佛成为了攀比之风,官员们的行为也只是表面上的节俭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履行制度。

道光皇帝不但对朝廷之事担忧,还对好些小事都十分的注重。比如说有一天道光帝想吃面片汤,但是这种属于民间的小食御膳房竟然不会做,所以为了迎合道光皇帝的口味,第二天内务府就上书皇帝,想设立专门做片汤的膳房,并且提出了万两的费用,这把道光皇帝吓了一跳,此事也就作罢了。

还有一次道光皇帝的御裤破出了一个洞,被内务府拿去修补,等补好之后道光皇帝得知竟然花费了两千两的银子,气的他立马责骂了内务府人员,并说用这些银两可以做上百条裤子了,内务府赶紧解释道"皇上您的御裤是用有花的湖绉布做的,得到很是费劲,所以才有这么大的花费!"

从上边的记载里面外面可以看的出来,在节俭治国当中,道光皇帝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心思,而且以身作则为臣民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但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时候,因为当时政局的变动,使得清朝慢慢的走向了灭亡,而且也没有因为道光帝的那些政策改变方向。

在道光三十年,也就是1850年的时候,在位30年,年龄69岁的道光皇帝驾崩。留给后人的只有在史书里面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