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戴宗、李逵、张顺出去吃饭,谁应该买单?

神行太保戴宗,原是江州牢城营两院押牢节级,位在管营、差拨之上,本身又是江州蔡九知府的眼前红人(蔡九知府送家书,就是差戴宗前往。个中原因当然是戴宗走得快,但也说明蔡九知府对戴宗的信任)。有这个背景,即使他级别低,手中也有相当大的权力,所以就要公然诈取犯人银钱,犯人不给,他就大棍打将来。之所以说他“公然”诈取钱财,是因为他看见宋江第一句话,就明明白白地要钱:“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各位,我们往前看看,林冲刺配沧州,沧州的差拨也想问林冲要钱,但是他就不敢明说,只是对着林冲一通臭骂,骂了半晌,丝毫不提钱的事儿。武松刺配孟州,孟州的差拨也想问武松要钱,他也不敢明说,只是骂武松“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也没有明确提钱的事情。从这个方面说,戴宗在江州的势力,远非旁人可比。

然而,宋江和旁的犯人不同,首先,他名扬四海,江湖敬服;其次,他手里掌握着吴用的书信,知道戴宗身为官员却私通梁山好汉的证据。所以当宋江点破戴宗吴用这层关系后,戴宗大吃一惊,哪里还敢打着要钱?反而约宋江出去吃饭。各位请注意,戴宗约宋江吃饭,他就是主人,论理说他就该买单;然而,牢头约犯人吃饭,情况自然不同。宋江再有名的好汉,到此也是个犯人,所以宋江临出门,却“慌忙到房里”,“自带了银两出来”,表现得十分懂事。这席酒,书上虽然没说,显然是宋江买单。

正是在这顿饭间,李逵出场。李逵虽然是傻人,也知道宋江是远来的客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完了,他就应该做东,请宋江吃饭。但是他是个赤贫之人,身上没钱,所以他心里懊恼,想“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请他”。他没别的办法弄钱,就还去赌,希望赢几贯钱来,“请他一请也好看”。可见粗鲁的人,未必不懂礼节。他太想赢钱请客,所以不惜大闹赌场伤人。可见在花钱请朋友吃饭这个问题上,李逵颇懂规矩、好面子。

后来,宋江戴宗李逵,又去浔阳楼上继续饮酒。因为宋江要吃鲜鱼,引出黑旋风斗浪里白跳,认识了张顺,宋江又约张顺一起吃饭。张顺是宋江约来的,而且他加入浔阳楼饭局的时候,这个饭局基本上已经快结束了(书上说酒保“连筛了五七遍酒”,而且大家又都吃了鱼汤,李逵还多吃了二斤羊肉),这个时候来的人,一般不会买单。但是,记着,张顺是个鱼伢主人,是个生意人,生意人和人吃饭,无论去的多晚,都要买单,除非同席者有另外的生意人。然而,浔阳楼饭局,参加者是什么人呢?一位是远来的客人宋江,一位是官员戴宗,一位是个监狱协警李逵而且还是赤贫之人,最后一位是生意人张顺。你说谁买单?当然是张顺。所以饭毕,张顺提出“这席酒钱,我自还他”。然而宋江觉得脸上挂不住,因为毕竟张顺过来,是他约的。所以宋江就说:“兄弟,我劝二位来吃酒,倒要你还钱?”然而张顺“苦死要还”,说“权表博意,非足为礼”。宋江不好意思,戴宗却好意思,他看宋江张顺抢着买单,自己不掏钱,却来劝宋江别争了,说既然张顺一片相敬之心,“仁兄曲允”,你就让他买吧!宋江说这个“却不好看”,但是拗不过,只好约改天他再回请。

四个人,两顿饭,反映了一个人情道理:一,戴宗作为颇有权力的官员,吃拿卡要惯了,自己绝不买单,别人请他,他觉得很自然,不会觉得难为情。二,李逵作为协警,则不大一样,因为级别低没权力,估计平时请他吃饭的人少,所以他还没有形成白吃的习惯,且知道要面子,知道有客人远来,自己要做东请吃饭、脸上才好看。三,张顺是生意人,天生买单的命,要么别去吃饭,去就得拿钱。四,宋江家里有钱,一直以来都是仗义疏财,出去吃饭,买单成了习惯。可是,他虽然如此天下好汉、四海闻名,一听说戴宗约他出去吃饭,他却要“慌忙回房里拿钱”,这个“慌忙”,也可见他身在矮檐下、不敢不低头的凄楚。

事态人情,《水浒》这一段书都写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