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接班却突然挂掉的完美太子,皇帝很悲痛,真相太奇葩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属性,决定了皇位继承人问题始终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除了少数民族政权以外,汉人统治者大体上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把一切交给出身来决定。

这种做法的后果就如一柄双刃剑,在割断某些隐患的同时,也容易割伤自己的手,更有甚者,还收割了自己的命。因为“嫡长子”制度只是确立了继位的合法性,却难以保证继承人本身的质量。连流放的囚犯都敢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样是皇帝的儿子,明明自己更优秀,只不过因为娘胎不同或者投胎迟了一些,就被剥夺了继承的权利,心里能服气吗?所以,杨广、李世民们就将屠刀高高举起,大刀向自己的哥哥甚至父亲的头上砍去。

大体上,历朝历代未能顺利继承皇帝宝座的嫡长子们,要么因为不够强大而被弟弟逆袭,要么因为得罪了父亲而被废黜,本身确实是有问题的。

可有这么几个人,身为一代雄主的嫡长子,各方面表现堪称完美,受父亲宠爱,被弟弟崇拜,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认可和拥戴,继承皇位不过早晚的事情,却在生命的黄金时期突然挂掉,令父亲悲痛欲绝,后人扼腕叹息,甚至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他们是谁,又是因何而死的呢?

最窝囊之死——曹昂

身份:曹操嫡长子,未来皇帝

死亡年龄:大约不满30岁

死亡原因:曹操“偷吃”被当场捉奸,曹昂为曹操挡刀而死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可以算是三国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他一向以雄才大略、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同时他的疑心病很重,也是为后人所熟知的。

而实际上,曹操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好色。其实单单好色也没什么,男人的通病嘛,要命的是,曹操最喜欢别人的漂亮老婆,这就有些过火了,既违背伦理道德,又容易被人诟病,甚至因此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公元197年,曹操打败了张绣,张绣原本已经投降,结果曹操看到张绣的婶婶邹夫人长得漂亮,就去乱搞,惹得张绣很不高兴。曹操见张绣不上道,可能会破坏自己的人妻攻略,就准备将其秘密除掉,结果张绣先动手起兵偷袭曹操。混战中,孝子曹昂将战马让给曹操,这等于将自己的性命也让了出去。最终,曹操逃出生天,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均在这次事件中丧生。

曹昂,是曹操长子,虽非正妻丁夫人所生,但从小过继给了丁夫人,因此亦算嫡长子。他的年纪要比曹丕大很多,死的时候曹丕才十岁,而曹昂已经跟随曹操到处打仗不知多少年了,军旅经验相当丰富。且不论能力如何,二十岁举孝廉的曹昂人品很好,威望也高,按正常发展,将来继承曹操事业的,只可能是曹昂。

结果曹昂却死得如此窝囊,曹丕得以上位,对于这位同样好色喜欢人妻,对自己弟弟又刻薄寡恩,除了文学造诣其他统统与曹操差很多的皇帝,历史评价着实不高。

那么,假使曹昂还活着,司马懿后来是否就无法取代曹魏天下了呢?

最倒霉之死——慕容令

身份:慕容垂嫡长子,未来皇帝

死亡年龄:大约不满30岁

死亡原因:王猛施展“金刀计”欲杀慕容垂,结果害死了慕容令。

事情的经过是前燕“战神”慕容垂被皇帝猜忌,连老婆都被害死,无奈之下只好举家逃离燕国,投奔前秦。前秦皇帝苻坚大喜过望,给了慕容垂极高的待遇,地位仅在丞相王猛之下。王猛对慕容垂甚为忌惮,决意用计将其除之。

作为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当王猛被司马懿附体时,试问还有谁能不被阴谋算计呢?王猛先是请求让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担任伐燕先锋,先行出发。随后,在动身前一夜,王猛特意来到慕容垂家中喝酒。一番觥筹交错推心置腹,慕容垂被搞得感激涕零,与王猛当场拜了把子,互相交换信物。王猛给了慕容垂一方镇纸,慕容垂则解下随身金刀,这一刻,慕容垂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交出去哪是什么金刀,分明是儿子的命!

接下来王猛收买了慕容垂的一名亲信,让其飞马赶至慕容令那里,以金刀为凭证,告知慕容令,爸爸想回家了,这次就是好机会,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来。慕容令哪里想得到这是王猛的奸计,信以为真,于是孤身一人抛下大军,逃回了前燕。

这一边,王猛立即上报苻坚,说慕容垂父子假意投降包藏祸心。慕容垂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动身逃跑,没多久就被苻坚抓了回来。苻坚或许是看破了真相,并没有杀掉慕容垂,依然厚待他,可倒霉的慕容令独自回到前燕,先被流放,后来死于乱军之中。

多年后,前秦败亡,重建燕国当上皇帝的慕容垂,本有望统一北方,奠定霸业。岂料后继无人,败家子慕容宝等人将家底输得一干二净,后燕二世而亡。

作为慕容垂悉心培养的长子,慕容令人品才能均属一流,假使没被“金刀计”害死,自然会成为慕容垂事业的接班人,后燕当不至于败亡得如此迅猛,历史在此又拐了个弯。

最委屈之死——萧统

身份:萧衍嫡长子,梁朝太子,未来皇帝

死亡年龄:30岁

死亡原因:被萧衍怀疑有不轨之心而受冷落,悲愤中落水而死。

与《琅琊榜》当中那位“宝宝心里苦”的蠢萌太子不同,历史上梁武帝萧衍的嫡长子萧统,也就是著名的昭明太子,是一位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为政有方之人。

他同时是一位大孝子,母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多日未曾进食,连萧衍都看不下去了,只好发话说,你母亲死了,可我还活着!此时,萧统已经瘦了一大圈。

为了安葬母亲,萧统亲自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可正是这块风水宝地,将他推到了死亡边缘。当时一名术士告诉萧统,说这块坟地有问题,需要用巫术破邪。萧统没有多想就照做了。结果被人举报到萧衍那里,说萧统用魇镇之法诅咒萧衍早日归西。毕竟涉及自己的皇权跟生命,此刻萧衍就跟《琅琊榜》里面那位皇帝一样,大生猜疑之心,狠狠地骂了萧统一顿,从此对其冷落起来。凭良心讲,萧衍并没有像电视剧演得那样不堪,对儿子起了杀心,此刻不过是正在气头上而已。

可萧统乃大孝之人,却被冤枉为不孝,这口气如何能咽的下去?心情郁闷之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结果有一天去湖中划船散心,不慎掉入水中,虽被救回,却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萧衍悲痛欲绝,尤其是后来想通太子根本不可能暗害自己后,更是心怀愧疚痛不欲生。

从此,大梁失去了最合格的接班人。再往后,“侯景之乱”爆发,萧衍的其他几个儿子坐山观虎斗,几乎无人前来营救,萧衍最终活活饿死,大梁陷入四分五裂,被敌国趁机瓜分,南方从此再无对抗北方的可能。

如果萧统尚在人间,或许这一切可以避免,南北统一的时间也可能延后,有谁能想到,一个术士的话,却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呢?

最郁闷之死——朱标

身份:朱元璋嫡长子,明朝太子,未来皇帝

死亡年龄:37岁

死亡原因:与朱元璋执政理念不合,争吵后郁结于心,染病而死。

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刻薄寡恩之人,兔死狗烹的代表人物,在他去世前,开国功臣基本上被扫荡而空,心肠之坚硬、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作为其嫡长子,太子朱标却是难得的温良宽厚之人,主张施行仁政,对父亲恐怖统治那一套很是反感。

得天下与治天下手段不同,原本父子俩的理念可以作为互补,对大明百姓乃是好事。只可惜朱元璋的个性决定了,哪怕心知肚明儿子是对的,也不可能给他好脸色看,于是父子二人时常为了一些不同意见而发生争吵,关系颇为紧张。

大脚马皇后在世时,还能充当父子的“润滑剂”,缓和各种矛盾。可马皇后过早去世,使得父子俩悲痛之余,再无转圜空间。于是,每当意见相左之时,朱元璋常常痛骂太子,朱标外柔内刚,也是倔强之人,常年郁结下来,加之伤心母亲过世,心病逐渐转化为身病,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

某次剧烈争吵过后,朱元璋说了重话,朱标一时想不开,就起了寻短见的心思。与萧统不同,一个是意外落水,一个是主动投河,然而结局相似,被救起后染上重病,乃至一命呜呼。

朱元璋根本没想过会是这样一种结果,他的一切设计与安排都是围绕朱标继位来进行的,平时的训斥只不过是看不惯儿子过于宽仁,哪里是想逼他走上绝路。

悲痛之余,朱元璋做出了一项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不再立太子,而是立太孙,让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

这个决定的后果有两个:第一,为了确保还是屁孩的朱允炆将来坐稳龙椅,朱元璋将功臣宿将一扫而空,用这种方式来消除隐患;第二,朱元璋那群如狼似虎的儿子无法接受侄儿上位的事实,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明朝内战爆发,最终建文逊国,永乐称帝。

假使朱标不死,朱棣终其一生,可能也就是个能打仗的藩王,明朝都城也不会从南京迁到北京,两百年后满清崛起,莫非又将是一个南北朝时代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