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浙边界,藏着历史遗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古廊桥遗梦”



有 易 思

易 采 汇 趣 味 解 读

有 意 思 的 地 产 冷 知 识


廊桥,作为桥梁建筑艺术的一种,在中国约有2000年的历史。

廊桥集桥、廊、亭建筑特点于一身,可以看作是有屋顶的桥,能够遮阳避雨,既保护了桥梁,又为行人提供了休憩交流的场所。



廊桥中以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最为复杂,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绝品。木拱廊桥,用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




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极为相似,简单而奇妙。




中国的闽浙边界,是名副其实的木拱廊桥王国。

两宋北方战乱年间,大批官宦、商贾、民众南迁,闽浙边界的崇山峻岭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世外桃源”,封闭的山林、蜿蜒的溪水,为木拱廊桥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桥与庙的紧密结合,是这里的木拱廊桥的一大特色。世世代代,村民们不仅在这里纳凉休闲,还在这里供奉着祖先神灵,虔诚祭拜。





庆元,位于浙江西南, 这个以南宋年号为名的古县,拥有中国数量最多的廊桥。

从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到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等诸多之最,再从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平梁式木廊桥、斜撑式木廊桥到伸臂式木廊桥等诸多类型,庆元廊桥纵跨宋、元、明、清、民国历代。





泰顺,位于浙江南部,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泰顺廊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地位很高,县境内现存古代廊桥数量较多,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就记载有四座泰顺的木拱桥。





寿宁,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坐拥数条出省交通要道,古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

历史上曾记载寿宁是“中国贯木拱廊桥之乡”,寿宁的贯木拱廊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赞为中国桥梁史上“侏罗纪公园”。





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因县治双溪位于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取名“屏南”。

屏南万安桥,深藏于闽东深山,始建于北宋,横跨在长桥镇龙江溪之上,桥长98.2米,是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经历270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保留着当地生活场景的原生态。




这些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廊桥,是遗落在村落中的古建筑文明,在给予村民们百年细致呵护的同时,也赋予了自身留存至今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