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爲什麼這麼出名?放大後的細節讓人折服

北宋的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瞭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伕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拉,或船伕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如果我們把畫面放大,就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細節。

畫中人物的動作相當有趣。例如我們可以看到,北宋時期,男人幹活時也是喜歡打赤膊的。

表演雜技的也是裸上身。

連打架的也是裸上身,他們互扯頭髮,旁邊還有人勸架。

店鋪的種類也很多,鞋店、花店、雨具店、麵店、手帕店、古玩店等都有,客人也是在店面精挑細選。是不是跟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像呢?

也有路邊攤,賣的是器皿、蔬菜、牲畜之類的,也有算命攤,看這吆喝的模樣,跟現在的菜市場、夜市很相似。

古人娛樂沒像現代那麼多,不過當時也是夠發達的了,街頭賣藝、唱戲的都有。

也有在青樓聽戲、欣賞舞蹈的,算是更花錢的娛樂。

女眷們也不是隻在家繡花,可以盪鞦韆,還能划船。

小孩們基本上就是在草地玩耍、放風箏。

古代也有這種就趴在外面放空的懶人,跟我們癱在沙發上的姿勢也很像。

兜風屬於高級娛樂,需要坐上人推的板車。

《清明上河圖》也畫了不少在勞動的人民,例如漁夫認真捕魚。

還有建築工蓋房子。

還有給人畫肖像的。

古代的庶民生活真有趣。

細細描繪《清明上河圖》的作者真的很用心,透過這些寫實又好玩的人物互動,就可以理解它為什麼能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