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沟海战之后北洋水军不光受外地压迫,在自己人里也找不到好

平壤陆战后,清军败回中国境内;大东沟海战后,北洋海军缩进旅顺基 地。丁汝昌以养伤为由推荐刘步蟾或林泰曾代他行权,李鸿章选择刘步蟾代 理提督。日军咄咄逼人,策划侵人中国本土。朝旨催命赶修战舰,李鸿章希 望丁汝昌尽快销假,率队巡游。

大东沟一战失五舰,余者带伤挂彩,无一瓦全。为了响应朝旨和李鸿章 的指示,丁汝昌与旅顺军港营务处道员龚照玛商量,争取提前至十月中下旬 将船舰修竣。由于战乱逃难,缺少修船工匠,船上部件需要进口,何日购得却不 可预知,能否提前修竣全无把握。朝廷不察隐情,总嫌“为期太迟,著饬催加 工赶办”。丁汝昌身心疲惫,致函友人盛宣怀说,估计船要到十一月中旬才能 修好,而弹药短缺也不知何时解决。若再失舰,更损国威。他决心待船全修 好,与日军一战,至舰人俱亡,以身许国,尽个人之责。

北洋海军无力作为,清流党指责丁汝昌匿不出海。丁汝昌正在养伤,刘 步蟾代理提督。李鸿章以为刘步蟾消极怠工,不愿出海。10月2日,他致电 丁汝昌,说若刘步蟾宕缓误事,定行严参。令丁汝昌代病督催修船,不要让刘 步蟾把持大权。李鸿章一辈子官场的历练,猜疑的本领也非凡,猜疑上级、同 僚,都是平常的功夫,现在连下级也猜疑了,正在努力工作的刘步蟾不知做何 感想。丁汝昌复电为刘步蟾辩解,说刘步蟾日夜督催工程,并无专擅之权,何 敢托故迁延?

北洋海军在旅顺修船期间士气低落,广甲舰管轮卢毓英著有《卢氏甲午 前后杂记》,披露一斑:“诸君皆以虎口余生,每以公余日驰逐于酒阵歌场,红 飞绿舞,虽陶情荡魄,亦触目惊心。谁无父母,孰无妻子,寄身炮弹之中,判生 死于呼吸,人孰无情,谁能遣此,所以作醉生梦死之态者,亦知身非金石,何可 日困愁城?不得不假借外物,庶有以遏制此方寸地也。”

10月4日,李鸿章又电丁汝昌,说日本运兵船即将内犯,不日直奉必有大 警,令他加紧修船,早日出海游弋,希望能有些象征性行动,既给朝廷看,也使 日本顾忌。丁汝昌体会老领导的苦心,但军舰尚未完全修复,武器弹药调配 未齐,官兵士气低落,让他何以为战呢?以羸弱创残之军出巡,若与日舰遭 遇,胜算若何,不言自明。

北洋海军有隐衷,北京城里无柔情。读经书的士大夫们没见过钢铁的战 舰,想象不出修船是件难事。随着时日的推移,大东沟战况通过各种渠道传 人国内,原来击沉日本三舰纯系子虚乌有。前已无功,后又不振,丁汝昌饱受 清议之苦。

光绪皇帝下旨责问李鸿章,说丁汝昌不过是受些轻伤,何以请假调理,置 身事外? 10月14日,李鸿章传达了圣谕,询问丁汝昌舰队何日出巡。丁汝昌 哪里还能将养下去,他销假上舰。

18日,舰船大部分修复。傍晚,丁汝昌率队离开旅顺,回到威海。此后 便常来常往于旅顺、威海之间,以为出巡。

北洋海军活动空间如此狭窄,似乎就为告诉日本人:大清放弃了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