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与如懿容貌相似的女人所生的孩子才是乾隆属意的继承人?

小说中以与如懿容貌相似出场,历史上真实身份背景与容貌真相

电视剧《如懿传》已有了大结局,但结局中没有按照原版的小说进行发展,而在小说中,最后小天使海兰找来了与如懿容貌相似的女子送给乾隆,以至于让令皇贵妃心有不安,从而进一步扳倒令皇贵妃为如懿报仇。

那么这个小说中说与如懿相貌相同的女子是谁呢?汪芙芷!

她的原型又是谁呢?

惇妃画像

就是乾隆惇妃!

惇妃(1746年3月27日—1806年),汪氏,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之女。乾隆帝嫔妃之一。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清高宗时为永常在、永贵人、惇嫔、惇妃、后降为惇嫔,复升为惇妃。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逝世,卒年61岁,葬清东陵裕陵妃园寝。其女即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子丰绅殷德。

惇妃,从她的履历看到,初封为常在。比令妃第一次册封的“贵人”还低一等,那么这位惇妃汪氏应该出身是宫女。

清朝的宫女都是满人,而太监则可以是汉人,所以一般来说太监比宫女要低贱很多;而在宫廷遴选中也分选秀女和选宫女;而宫女的身份背景会相对低一些,选入之后史料会以“充”字定论,作为充实后宫之用;其实说白了,就是进宫的女子,无论是宫女还是后妃都是皇帝的人;只不过大家起跑线不太一样而已。

晚年乾隆

那么这位惇妃是在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生,比乾隆帝小36岁。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封为永常在,她呢是17岁这样,而乾隆呢是53岁,中年时期。而在乾隆二十四年到乾隆二十八年这段时间,乾隆所封的品级不高的妃嫔还是比较多的。

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初封瑞常在。

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初封为禄常在

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初封新常在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初封福常在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封为永常在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初封宁常在。

而这样看来,这段时间里,中年乾隆册封年轻女子为低等嫔妃还是比较多的,那么汪氏也在其中,那她有什么特别的呢?

出身不高,深受宠爱。

乾隆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晋永贵人;十月初十封惇嫔;十一月二十八日行册封礼。

乾隆三十九年九月晋惇妃;十一月行晋封礼。

据记载,大概有八年的时间,汪氏都停留在常在这个位置上,但到了三十六年正月册封为了贵人,同年十月就成了嫔,为一宫主位,正式进入高级嫔妃阶层,然后过三年就晋封为妃。

从“贵人”到“妃”这个晋封的速度居然和我们晋升神速小达人令妃娘娘的速度是一样的。

还珠格格令妃

然而惇妃生前仅限于妃位,之后并非提升,当然对于她本人来说,相较于其他同时期入宫,或者同时期受封为常在的底层妃嫔来说,她是仅有的一位火速晋升且至妃位的人;当然,在乾隆三十九年的时候,他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对于后宫的眷恋程度自然是比不上前期,不然说不定也是第二位令妃,所以说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

那么,在乾隆三十九年之后,惇妃的人生又发生了什么呢?

唯一的女儿备受乾隆喜爱,曾属意为继承人。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已经成为惇妃的汪氏在翊坤宫生皇十女,即固伦和孝公主。

按照生育的时间来看,惇妃的封妃原因应该是有孕;当然在此之前三十六年已经是嫔位,是一宫主位的位分,所以可以看出晋封妃可能是因为有孕,但她也一定是乾隆晚年比较宠爱的,不然也不会到达嫔,这个属于有一定管理权的妃嫔等级;翊坤宫生了皇十女;已知我们乾隆的继后那拉氏确实住在翊坤宫,因为有记载皇十二子出生于翊坤宫;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 其实清代的皇后在雍正以后基本就不住在坤宁宫,坤宁宫多用于祭祀,也不太适合居住;皇后可在大婚后任意选择一处宫殿住,比如孝贤皇后住长春宫,继后住的是翊坤宫等;

翊坤宫为西六宫之一,东西十二宫都是分设在乾清宫两边,以靠近乾清宫为尊;那么翊坤宫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不错;在看这座宫殿曾居住过的人:包括康熙朝的宜妃郭络罗氏(蛋蛋: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那个天天跟着康熙满世界跑的女人吗?对!就是她。);雍正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蛋蛋:就是我们的华妃凉凉吗?对!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乾隆朝的继后那拉氏(蛋蛋:就是最近大火的要离婚要断发的皇后吗?对!皇上,臣妾又要忠言逆耳了!)

甄嬛传中的华妃

康熙微服私访记宜妃

前两位都是深受宠爱,但结局惨淡的后妃;哎哟,第三位,历史上没说深受宠爱,但我个人前几篇文章写过,也一定没那么差,结局也不行;这翊坤宫有毒啊!

好了,那我们看这位同是乾隆朝的惇妃汪氏,在乾隆三十一年继后那拉氏崩逝后,翊坤宫自然是没有主位的,或许空过一段时间再住进了一些低等妃嫔,但最终在三十六年时是有惇嫔汪氏主持打理了。其实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第一汪氏一定是深受乾隆宠爱的,而这宠爱基本上基于自身的某些素质,或外貌或性格或哪里正好讨了老皇帝的喜欢;第二继后虽然断发事件导致结局惨淡,但此之前也未必与皇帝感情极差。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惇妃所生的皇十女,她呢是乾隆最后一个孩子,乾隆65岁高龄还能生出孩子,他能不高兴吗?肯定觉得自己老当益壮,宝刀未老。。。。额,味道有点变了,反正是很高兴就对了。

大家都应该知道,清代的公主有固伦、和硕之分;固伦一般是皇后嫡出的公主,和硕则是妃嫔所生;那么皇十女仅仅是个宫女身份且是妃嫔的生母所出,怎么就是固伦公主呢!

固伦和孝公主,自幼最为乾隆所钟爱。 朝鲜承政院日记载,公主在宫中有波罗公主之号。乾隆喜怒暴发, 宦寺之属, 少有差失, 辄施鞭棰, 多至百余度。虽盛怒之时, 见公主则辄解。所以每当鞭棰之时,宫人必送公主而止之,是如为白遣。乾隆凡有非常之举, 宫中必借公主一言以沮之。

就是说,每次乾隆要发火得时候,看见公主气就消了,这是多明显的女儿奴特征啊!

公主"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乾隆还觉得公主长得特别像自己,乾隆曾说:"你如果是皇子,朕一定立你为储。"

公主虽然受宠,但自己到没有养成娇纵任性的样子,反而知识涵养俱佳,见识卓著;乾隆遗憾的就是她要是个男孩就好了;但公主不娇纵,她老娘就骄傲了起来。

打死宫女,汪氏受罚

因为汪氏觉得自己的女儿深受宠爱,有一次竟然打死了一个宫女,这下严重了;在清代之前说过了,宫女都是满人,出自八旗,地位比太监高,且进宫就是皇帝的女人,当然到了一定年龄还是宫女也可以出宫送回本家,自行嫁娶。

那么,汪氏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居然打死了一个宫女;乾隆自然很生气,把她从妃位降到了嫔位,自然,公主也不让养了;但是公主年幼,没有了生母的照顾一直哭闹不停,乾隆没办法只好又送回去;当然也会去看望公主,久而久之,见面三分情,且本来汪氏也是受宠的,一来二去的,乾隆又复了汪氏的惇妃位置。自此后,惇妃自然是很老实本分的了。所以,不得不说这位固伦和孝公主真的是她人生的幸运助力。

晚年乾隆独爱公主,出嫁给和珅做儿媳,又得香妃毕生收藏。

之前提过了,乾隆特别宠爱这个公主,什么好东西都给她,而且公主擅骑射,喜欢着男装,打猎,这就和乾隆的一位外来异族的后妃志趣相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香妃,其实就是容妃;而容妃过世的时候非常遗憾没能看见自己心爱的小公主出嫁,就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奇珍异宝送给她,就当做是嫁妆了,共多达240多件。

传说中容妃画像

《如懿传》容妃形象

《延禧攻略》容妃形象

但公主长大了总要出嫁的,乾隆固然不舍得,但还是要挑起来;这里就要说到这个固伦的封号了;其实乾隆的是个女儿里只有三位是固伦公主,第一位是固伦和敬公主,生母是孝贤皇后,那她肯定是固伦公主,另一位是固伦和静公主,生母是令妃魏氏,她为什么为固伦呢,与她下嫁与蒙古喀尔喀部联姻有关。那么固伦和孝公主既不是皇后所生,也没有联姻,那就只有乾隆特别宠爱的缘故获得这样的封号了。

接下来公主十几岁了,要嫁人了,乾隆自然不肯公主远嫁,其他人也不放心,就选了宠臣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其实呢,这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尤其是对和珅来说,这简直就是来了个大贵人了,也一直教导儿子要讨好公主;但幸运的是,公主和额驸的感情还是很好的,而丰绅殷德与公主志趣相投,虽然有些顽皮,但公主也细心协助指引着,也算是姻缘不错,他们也生了一个儿子,自然夫妻感情更甚。

公主的聪明睿智还体现在于,她早年间对夫君说过"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说明她早也想到了家翁最后可能下场不好。

果然,乾隆去世,公主最后的保护伞就倒了,不久和珅就被嘉庆,也就是公主的哥哥除去了军权,软禁起来;已然出嫁为妇的公主自然要为家翁和夫君奔走,一次又一次地恳求自己的哥哥;最后嘉庆心疼幼妹,保留了和珅的全尸,放过了丰绅殷德;然而丰绅殷德也开始逐渐用放纵自我,沉迷声色,来逃避罪责,害怕哪一天又有什么大祸降临。

嘉庆十一年,嘉庆派丰绅殷德去乌里雅苏台任职,与其说任职不如说是流放,丰绅殷德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嘉庆十五年,公主在请求哥哥让夫君回来养病,这才回到公主身边,然而没过几个月,丰绅殷德就死了,年仅36岁。

清代的公主除了远嫁蒙古的会有再嫁风俗外,都不能再嫁,所以与丰绅殷德同岁的公主开始过起了寡居生活,而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早已在多年前早逝了,曾经宠极一时的公主最后便是孤独一人在人世间度过了最后的几年;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九月初十日,公主薨逝,终年49岁。道光帝对姑姑一生的遭遇备感哀伤,亲临她的墓前祭奠。

这份破格的优遇,应该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后一次盛大的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