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魏时期的重臣,由于他这样的一个举动,让自己免去了危险

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平均年龄为40岁,而北魏时期的一名大臣高允居然活了98岁,相比之下是非常长寿的了。高允总共侍奉过五个朝代的君王,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早在他年少的时候便显现出了他独特的一面,那时他们在进行分家的时候,高允并没有和兄弟争夺家产,而是为自己留了一箱书,并且带着书籍外出求学了。

当高允在40岁的时候,是阳平王杜超手下的一名官员。有一回,高允奉命跟几位同僚同时到县里判案,其他官员都在暗地里收受贿赂,唯独高允不搞这一套。公元450年,发生了国史案,当时但凡跟国史沾边的官员都十分不安,害怕自己被连累,当时高允也跟此事有关,不过他却并不害怕,还是跟当初一样。一日,高允在宫中当值,突然有人来请他去见太子,之后便被留下住在了宫里。毕竟高允跟太子是师徒关系,所以即使他住在宫里也没有人会多说什么。次日太子便跟高允一同面见皇上。路上他对师傅说,一会皇上问起什么,一定要按我的意思往下说。

面见皇帝的时候,太子对皇帝说高允的身份不是很高,即使他参加了国史的编纂,也肯定是受制于人。这些话很明显是在替高允脱罪。因为太子心中十分清楚,皇上对这个案子是非常重视的,就连曾经的高官崔浩都被抓,接着肯定还有不少的人会受到牵连。而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恩师被抓。可是太子没有料到,高允竟然当着皇帝的面承认,有两篇文章是他跟崔浩一同创作的。本来太子还在极力为老师开罪,没想到高允居然自己先承认了。这样一来,更加让皇帝看到了一个正直的大臣,于是皇帝被高允的表现给气得发笑起来,并且下令部队高允进行追究。此后高允便更加对太子又好感,认为太子让他有了活命的机会。公元451年太子离世,高允受到很大的刺激,便许久不曾进宫。之后皇帝下令传他进宫,没想打今天刚进宫便痛哭起来,就连进入皇帝的大殿还在哭泣。皇帝此时也很是悲痛,于是二人并没有说话,只是对着哭了一会,高允便被皇帝打发出去了。

面对君王和高允的哭泣,朝中的官员并不明白是什么情况。于是皇帝便说是因为高允想起当初因为国史之案,很多人受到了牵连,是因为太子为高允求情才保住了他的性命,所以太子死后,高允便看见我想起了太子当初对他的救命之恩,所以才会哭泣。这下大臣们才明白过来,原来高允为人是如此的重感情,于是纷纷表示对太子的怀念之情。后来文成帝继位之时,曾经亲临高允家里,可是他看到高允居住的地方十分简陋,只有几间草屋和几床破被子,连吃饭的也只有一点盐和饭菜,于是心里觉得高允是历经几朝的重臣,却过得这样清苦,所以当即就给高允赏赐了粮食跟布。之后高允在自己90岁的时候生了病,于是便向皇帝辞官,只是隔了一年便又被找了回来负责律法的制定。他依旧恪尽职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皇帝知道后非常动容,便下令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便为高允送些肉和酒,每个月都要给他送衣服和布匹。但是高允从来都不独自享受,总是跟别人一起分享。晚年的他也是一个非常和蔼的长者,一次孝文帝命人接 高允去西郊地区看风光,一路上马匹因为受了惊吓于是便翻了车,高允还将眉头地方给碰伤了。皇帝和太后要治车夫的罪,可是高允却为他们向皇帝求情,还有一回,太监扶着高允散步的时候被突然冲出来的狗给吓坏了,太监和他都倒在了雪堆中。其实高允并没受伤,只是陪同的人害怕被责骂,所以都很害怕。高允反而安慰他们,说自己不会让别人知道的。陪伴了高允三年的太监回忆说,从来都未曾见到高允跟什么人发脾气,他为人和和善,让人想要亲近。在高允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是98岁的老人了,也是当时最长寿的人。而他的一生,敬业奉献,为人忠厚,并且懂得感恩,会包容他人的错误。因此很多人都尊重他。可以说是接近于完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