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皇帝发明了“双节棍”,还创作了半首诗,300多年无人敢续!

古代的皇帝当中,擅长诗词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有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等等。而有的皇帝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能创作一两首经典诗歌,比如汉高祖刘邦,就创作了一首《大风歌》,非有名。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写过诗,不过他一生只写了一首半!那么,这一首半诗是什么来历,又是什么内容呢?

赵匡胤出生于军官之家,少时在外独自闯荡,后来一步步担任后轴的禁军将领。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练习武艺,而且他确实是个练武的奇才,曾经自创了太祖长拳,目前还是我国武术界的六大名拳之一。他还发明了一种叫“盘龙棍”的武器,据此后人将它改造成了“三节棍”和“双节棍”。因此,宋太祖还是“三节棍”、“双节棍”的最早发明人。

虽然出生行伍,半生都在打仗,作为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同样也喜欢读书。有一年,还是后周大将的他被人告发,有人说他打仗缴获了好几车战利品,但都没有上交。后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十分信任,听到这个消息也很惊诧,立即让人调查,结果让他更加吃惊。原来,赵匡胤确实有几箱子战利品,但里面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全是书。赵匡胤向柴荣解释说:我虽受皇上重用,但自知才疏学浅,更需要发奋读书学习,才能不辜负皇上的重托。

赵匡胤虽然只是半路出家、粗通文墨,但也曾创作过诗歌。有一天晚上,还是将军的他邀请自己的朋友们聚会。众人觥筹交错,兴致很高,一直喝酒到了天亮。当时朝阳从东方升起,在温暖的晨光下,一位朋友诗兴大发,当即写下一首《咏日诗》。赵匡胤听了,非常不以为然,当即也即兴写了一首: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赵匡胤不是职业诗人,写出的这首诗当然不算很工整,也不讲究押韵,但气势雄伟,气吞山河,展现了他即将君临天下的豪迈之气。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尽管政务繁忙,但仍然喜欢读些诗书。每次想到你自己当年写下的那首诗,总觉得非常得意,但想要再写一首,却总是没有灵感,即便勉强写了,也无法令自己满意。有一天晚上,赵匡胤处理完公务后,在园中散步,此时正是月半时分,月明星稀,令人心旷神怡。赵匡胤于是有感而发,突然想出两句诗来:“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这两句诗同样气势磅礴,而且更加押韵和对仗,但是,尽管他后来绞尽脑汁,还是没能写出后半首来。后来他专心于朝政,更无暇来写诗了,这首《咏月诗》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烂尾工程”之一。不过,虽然他的诗歌烂了尾,但他从自己得天下的经历出发,认为宋朝不能再让武将做大了,而应该努力发展文化。于是,他的宋朝成为了文人的天堂。但是,因为此乃皇帝亲自所作的诗,宋代320年,涌现出了像苏东坡、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一大批的超级文人,竟无一人敢把这首“烂尾诗”给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