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帮我看看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的儿童在7岁以前发生过两次以上的中耳炎。

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都得过中耳炎呢?

因为婴幼儿的咽鼓管相对于成人来说,短、平、低,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抵抗力也不高,所以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这个名词听起来熟悉又陌生。

有部分家长对分泌性中耳炎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只要耳朵没有接触过不洁的水就不会得中耳炎。

有的以为只有耳朵流脓才是分泌性中耳炎,因此耽误了孩子治疗的时机。

那么,孩子得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呢?

1、发烧: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

2、挠耳朵: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

3、摇头:躁动不安、总摇头。

4、哭闹:突然变得烦躁,爱哭,夜里总是睡不好觉。

5、耳朵积水:有黄色分泌物流出。

6、听力不好: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

以上这些症状,虽然不代表宝宝得了中耳炎,但是父母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

据调查,大部分的中耳炎患者都是因为感冒导致的。所以,要预防小儿中耳炎,必须降低宝宝被感冒病毒传染的几率。

怎样预防感冒,安妮为大家支几招

暖为上策

秋冬时节,宝妈们一定要掌握好宝宝的穿衣尺度。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宝宝头朝向门、窗等风口。

三点一线

尽量把宝宝要去的地方控制在3个以内,避免在人多的地方、空气流通差的室内、有垃圾等不洁物品的环境。

居家隔离

家里有了感冒的病人,一定要与宝宝隔离开来,单独使用碗筷、单独消毒,不能面对面坐着,也不可同床睡觉。

户外玩个够

一般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在无风天出来活动两到三次,每次10分钟左右。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每天活动1小时左右,两岁以上的宝宝每天保证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

除了感冒,还有一些事项会引起中耳炎,安妮也为大家整理出来啦

一、沐浴时

宝宝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以防污水流入耳道。

二、游泳时

孩子游泳时应避免其将口中呛到的水咽入,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三、喝奶时

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奶。

四、挖耳朵时

不要给孩子用力挖耳朵,以防皮肤感染而使细菌侵入。

虽然说,中耳炎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自愈,但是这也要依据耳内积液的多少来决定。如果通过耳腔镜检查,发现宝宝耳内有混浊状的脓状物,妈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宝宝用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如果孩子患上了中耳炎,还应该注意饮食治疗,为孩子准备一些清淡的健康食品,还可以多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黄瓜、苦瓜。要注意不能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父母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中耳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不及时治疗中耳炎,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听力功能

永久性下降

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的问题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与世界交流的一扇窗户,从而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