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虎符有调兵之权,为何无人盗取虎符造反呢?

纵观历史,君主(帝王)被我们理所应当的想成是最有权力的人。但是通常我们都忘了其实皇权再大,也得靠军队了的力量作为后盾,一旦帝王不能有效掌握军队,那么往往会有两种下场,第一种是变成有名无实的傀儡,第二种可能就要直接被赶下皇位。

可是山高皇帝远,帝王常年身居皇宫,不可能时时刻刻待在军营。纵观历史,战将黄袍加身改朝换代的事情屡见不鲜,多疑的帝王又怎么会完全放心把军队交给将军统领呢?于是,兵符调兵也就应运而生。兵符又称虎符,最原始的兵符是用铜制成的老虎形状,一分为二,左边的交由统兵的将领,右边的则交到帝王手中。有人可能会问,如果造假如何分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虎符上刻有验真伪的铭文金子错书,调兵时必须要两半合二为一后才行。

所以,古代的将军权利被帝王削弱了,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若想调兵必须用虎符。而且虎符不止一个,各地方都有各地的虎符,不能随意跨界限调度。秦国规定就特别严格,只要调兵超过50人,就必须得使用虎符。最为关键的是,帝王为了增强虎符的权威性和重要性,要求所有将士只能听从虎符的调遣,而不管手持虎符的人是谁。历史上曾有巫蛊之乱,当时太子刘据用符节调北军任安发兵,但却被拒绝。

当时的北军统帅跟太子刘据相识,也深知太子不能可能造反,但是因为见不到虎符,还是宁愿得罪太子也不出兵。从这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古代,虎符的作用是多么大。既然虎符作用这么大,对于那些想要谋逆之人为何不偷取虎符来造反呢?战国时期,魏国就有信陵君偷虎符解救赵国的故事,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当时赵国被秦军围困,信陵君通过当时正得宠的如姬偷走虎符,最后成功调动军队击退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但是,这其中也有许多的曲折,当时信陵君拿了偷来的虎符就以为可以调兵,但是主将验证过后还是不肯发兵,最终信陵君只能砸死主将才得以发兵。前面我们说到虎符能调兵,那么信陵君为何偷来虎符又调不动兵呢?诏书,我们都耳熟能详,是皇帝下的指令。所以,严谨的帝王要求虎符必须要同时配以诏书才能调兵,缺一不可。但是信陵君只有偷来的虎符,却没有帝王的诏书,自然不会答应出兵。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在古代,如果想要私自调兵那是困难重重。需要通过很多验证,先是合二为一的虎符,再是帝王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