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周易》又称《易经》。数千年来,《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

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将《周易》看作为最堪代表儒学精神的经典。

熊十力先生说:“吾平生之学,究探大乘,而通之于《易》,尊生而不可溺寂,彰有而不可耽空,健动而不可颓废,率性而无事绝欲。此《新唯识论》所以有作,而实根柢《大易》以出也。”

熊十力先生认为: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如何读懂易经?

学“易“之难似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尝试着去读易经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读下来,读得懂的人少之又少。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易经成书甚早,用词简约,确实难以让人轻易读懂,尤其是经的部分,字字珠玑、句句金石,微言大义,古奥深邃,不得要领很难理解。

二是易经虽名曰“易”,但它蕴含的哲理至深至弘,难以让人轻易领悟。

三是关于易经的资料很多,但是系统的、适合入门的、深入浅出的而又全面细致的资料却非常少。这些书要么侧重训诂、要么侧重自我的发挥,有些难免随意发挥,挂一漏万,有些随便抽取几个概念,大家渲染,要么故弄玄虚,神乎其神,不知所云。

此外,跟个人自身的限制,个人的阅历与悟性有关。

要研究好易经,有几条值得参考:

1、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要有一定的国学基础。

易经是国学之根,要顺藤摸瓜,方可以追本溯源

3、要有一定的知识面。

易经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艺术,心理伦理,哲学宗教无所不包,没有一定的知识面,读起来会非常吃力。

4、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人生的经历是人最重要的财富,它能帮你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世界。

5、注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先从整体上对易经有一个把握,切勿偏听偏信,误入歧途,迷途而不知返,然后结合自身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必能有所得。

6、决心、信心、恒心。

前边提到,读易的人很多,半途而废、误入歧途者大有人在,唯有三心,才能让我们真正读懂易经。

7、读原著。

反复的读易经的原文、易传的原文的基础上,结合参考各类阐发、注释的书。

今天读易经,我们比古人更有优势

近年来,随着考古和古文字学研究的推进,让我们比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的人,反而更有优势。

历来研究易经,说文解字、康熙辞典都是必备的工具书。但是许慎的时代和清朝却看不到甲骨文,对一些古字的解释只能靠猜和附会。

生活在现代是幸福的,对甲骨文的研究,让我们想比古人来讲更容易切近周易的本义。

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字,象形、表意、指示、会意都是汉字的一些基本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表意、象形的特性相对弱化,趋向于抽象。而甲骨文则更接近于易经形成与发展的年代。

以”字“为主线,从甲骨文、金文、《说文》古字、《说文》篆字、竹书文字、帛书文字所蕴含的易经文本的变化中更好的理解易经形成与发展的脉络,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