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自古及今,凡是被称之为老者,或是年高德劭,或是德高望重,或是著述等身,或是名满天下。幼年即闻马一浮老先生,仰止如泰山北斗,又不能详之。

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老先生齿德俱尊,年高九十五岁。马一浮,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世人可能认为,马老先生只是一位足不下楼,目不窥园的腐儒,岂不知他还是第一位将马克思《资本论》引到中国的。 他曾经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3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我得到英译本马格士(马克思)《资本论》一册,此书求之半年矣,今始得之,大快,大快,胜服仙药十剂,予病若失矣!” 殊不知马一浮正在患感冒,还发着高烧。他说我回国时一定要把马克思的《资本论》这部巨著带回中国去。 由此足见老先生并不是泥古守旧,不懂变通的冬烘先生。

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马老先生治学融会贯通,集古代哲学、文学、佛学于一身,又深谙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毛润之和周恩来鉴于马一浮老先生德高望重,曾经多次设宴宴请马一浮,大将粟裕还为其摆放餐具,足见老先生受人尊重的程度,并且将老先生的座位安置在毛润之和周恩来之间。 当时与宴的陈书通和熊十力老先生都没有受到如此礼遇。

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马一浮有感于新中国蒸蒸日上,百废待兴,乃挥毫“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为一家”诗联,赠给毛润之,以示答谢。这副诗联落款的上款为“毛主席莞正”,下款为“野老马蠲叟赠言”。那么这两句联语出处在哪里,有何寓意呢?简而言之上联取自《孟子》中“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句,下联取自《礼记·礼运》篇中“故圣人耐(“耐”为古之“能”字)以天下为一家”句。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诸君若有一意,请听雲清慢慢道来。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 或礼,财不叮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 大,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 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说:“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老百姓富足。饮食有 一定时候,费用有一定节制,财物便用之不尽。老百姓离开了水 与火就不能够生活,可是,当有人黄昏夜晚敲别人的门求水与火 时,没有不给与的。为什么呢?因为水火都很充足。圣人治理天 下,使百姓的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粮食像水与火一样充足了. 老百姓哪有不仁慈的呢?”这是上联。 那么下联呢?下联取自《礼记》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用现代汉语浅析便是:圣明的人把整个天下看成是一个家,把整个国家当成是一个人,并不是他们凭主观妄为的,而是他能剖析其中深刻的含义,明白它们的厉害关系,擅长处理他的冲突,然后才会有所作为.

什么叫人的感情?就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不用学就会了。

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马一浮视共产党人的领袖毛润之为“圣人”,所谓圣人者乃是拯万民于水火,措天下于衽席之上,世界风云变幻如掌上观纹。马一浮还为毛泽东写了一副古人的名联:“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倘使黎庶击壤而歌幸何如之


出于对人民共和国的祈愿,和中国共产党的拥戴,出于对人民领袖的热爱和敬意马一浮三度挥毫联语给毛润之:“旋乾转坤,与民更始;开物成务,示我周行”。落款则为:“集《易》《诗》《汉书》《宋史》句,赠毛泽东。马蠲叟赠言”。其实何尝是马一浮,齐白石何尝不是数度将最满意的国画作品敬献给毛润之,并且将自己用了一生的砚台都敬献给了人民领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