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文好书推荐丨书单

2019年人文好书推荐丨书单

2019年人文好书推荐丨书单

一本好书可以赋予思想以内涵,灵魂以活力,智慧以开启。暮春三月,正是呼朋引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好时节。恰逢其时,社科文献人文分社推出2019年出书计划,惟愿在如此美好的光景中,好书常相伴。

文化·科学

01

妖怪、妖怪学与天狗

中日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王鑫 著

2019年3月出版

“妖怪”中蕴含普通人的人生观、自然观,是挖掘一个民族固有信仰的重要手段。20世纪末,随着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日本掀起了一股“妖怪”热潮,为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宣传了日本传统文化。作者选取了一个不大为中国学者关注的问题,以中日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的视角,辨析史料,还原“妖怪”“天狗”的本来面目,透视中日差异背后的思想文化背景,梳理自古代至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流互动的历史。

02

人文学科与美国梦

杰弗雷·盖尔特·哈派姆 著

生安锋 沈矗 译

2019年5月出版

约翰·亚当斯说:“我必须学习政治学和战争学,我的儿子们便能有自由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必须学习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术、航海航空术、商业和农业,那样,他的孩子们便能有机会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壁毡和瓷器艺术。”人文学科如何居于美国自我认知的中心,人文教育培养了美国人面对未来时的沉着与淡定,一种内在的沉静与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也因人文艺术得到不断的强化。这也是美国梦的最深层的根基。

03

万古天问

孙家驹 著

2019年6月出版

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对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的展望是否危言耸听?人类对前途的忧思是否杞人忧天?《万古天问》最终以“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的创新性概括,替代了进化论的“竞争选择,适者生存”的旧表述,对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甚嚣尘上的“丛林法则”的理论基础做了釜底抽薪的否定。

04

再造人性

布雷特·弗里希曼

埃文·塞林格 著

2019年12月出版

每天都有人在担心,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否会将人类推向一条不明智的道路,这条道路使我们的行为越来越像简单的机器?进步的代价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可预测、可编程和机器化?社会媒体会是民主的终结吗?自动化会消除工作吗?人工智能会使人过时吗?这是一本非常刺激的书,值得反复阅读,它可能使人类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

哲 学

05

自由、信仰与情感

从康德哲学到自由儒学

赵广明 著

2019年4月出版

本书在回答康德哲学中,关于自然的自然哲学和关于自由的道德哲学如何最终成为一个唯一的哲学体系的同时,提出还应领悟其中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种基于自由的自然与自由的最终和谐一致。而这也是康德的道德哲学最终导向一种道德宗教和信仰的真正原因和意义之所在,也是康德批判哲学最为深刻之处。作者通过揭示个性自身如何内在、自然乃至必然地生发出普遍性这一基本哲学问题,借以澄显自由儒学的可能路径;在对自由情感思想阐发与运用的同时,使自由情感成为宗教哲学和自由儒学理解的基础。

06

池田大作文明对话思想研究

陶金 著

2019年5月出版

作者以丰富的文献为基础,从对话人物思想发展脉络、文明对话主题及其现代意义、宗教对话理念及其佛学理论根基以及对话范式等方面探究池田大作思想,为我国日渐深入开展的池田大作思想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向度。特别是依据日文对话实录文本,试对“池田对话”思想及其实践所展开的典型个案研究,或可为我国各大宗教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当代文明对话、宗教对话理论提供借鉴。

07

牟宗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卢兴 著

2019年5月出版

牟宗三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在认同现代性普遍精神的同时,着力凸显现代性在特殊文化传统上的民族性特质,与现代性之间展开双向互动。学界对于牟宗三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思想内在理路的分析和评价,本书将牟宗三思想放在中国现代性以及中西哲学比较的基础上,探讨牟宗三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式,并解释其积极意义和内在问题。

08

《新唯识论》儒佛会通思想研究

黄敏 著

2019年5月出版

作者以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为基本视角,探讨熊十力的儒佛会通思想,其突出特色在紧扣“会通”二字,指出《新唯识论》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所具有的既曲折又富有重要思想意义的地位。本书不仅以宽广的视野探究《新唯识论》创作的理论背景,且相当细密而有层次地分析了熊十力是如何在本体论层面、心性论层面及体用不二方法论层面、修身论层面进行其儒佛会通之系统构建的,较有创意地凸显了熊十力如何以唯识学来反思儒家传统思想。

09

道德与存在

心学传统的存在论阐释

盛珂 著

2019年5月出版

本书以牟宗三哲学为核心,集中讨论了儒家思想中心学传统的形而上学建构。牟宗三哲学是阳明心学传统的现代阐释形态。牟宗三建构的形上学体系,以宋明理学“天道性命通而为一”的结构为核心,借鉴康德哲学的概念和解释框架,建构起以两层存有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体系。本书延续了当代新儒家的方法,借鉴了西方二十世纪新的哲学发展,以前期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为基本哲学理论,重新诠释了儒家思想,特别是心学传统的形而上学。

10

荒诞的幽灵

现代虚无主义的根源与批判

唐纳德•A.克罗斯比 著

张红军 译

2019年6月出版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以后,俄国出现了一些秘密的革命社团,比如“土地与自由”“人民意志”“组织”等,这些革命团体常常自称为“虚无主义者”。他们否定一切阻碍激进改革的信念与行为,并从事暗杀沙皇等推翻政权的活动。到1870年代早期,“虚无主义”成了一个贬义词。克罗斯比认为这是“虚无主义”一词的首次公共使用……

11

公德论

曲蓉 著

2019年6月出版

从思想史切入,作者对公德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总结,对贯穿于公德观念变迁过程始终的核心价值加以探寻。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所带来的空间范围扩展以及空间结构转型的现实背景,对公德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公德适用的空间范围、公德调整的伦理关系、公德的本质规定等内容展开研究。本书批判继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特别是近代公德研究成果,吸收借鉴国外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利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破解规范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难题,解答公共空间道德建设面临的时代问题,补充和丰富现有公德研究。

政治·历史

12

大清帝国

史识、史事、史实、史诗

(顺治康熙卷)

刘澍 著

2019年4月出版

中国第一部90后学人用年鉴学派研究方法、黄仁宇大历史观、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写作手法写成的一部史料丰富、角度新颖的著作。其中既有天下朝贡体系与西方民族国家碰撞的宏大叙事,又有清朝各阶层、各民族的生活史细节还原,还有文科生听得懂的清朝自然科学史,更有全景再现清朝、南明、李自成、张献忠、准噶尔蒙古、郑氏海盗集团、荷兰殖民者、西班牙殖民者、叶尔羌汗国、拉达克王国等在17世纪中国大地对决的史诗再现!

13

“合道而行”

明遗民的人生定位

吴增礼 著

2019年4月出版

在充分吸收前人对明遗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通过文献分析法、理论探讨法和比较研究法等,从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等角度,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名明遗民的经历与交往为例,并结合当时这个群体整体的生存环境,对明清之际的遗民群体进行深入研究,且其中不乏关键性的专题研究,全面考察、梳理清初的社会环境和明遗民群体的发展变化,揭示这个群体的人生抉择和精神世界是如何在与清初社会环境互动中逐渐嬗变的。

14

现代政治的批判与解释

刘晓洲 著

2019年5月出版

自由主义为西方构建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现代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哲学,但在今天也面临来自现实难题和其他学说的严峻挑战。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被认为构成了对自由主义的深刻批判。施特劳斯认为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历史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两大思潮对自由主义本身构成了严重挑战,自由主义逻辑展开的最终结果是虚无主义,从而导致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有自我毁灭的危险。这是西方文明在当代面临的最根本的危机。

15

唐代宫女生活研究

万军杰 著

2019年5月出版

本书立足传统史传文献,积极拓展唐代诗歌、笔记小说、志怪传奇中的相关素材,结合包括出土墓志在内的考古发现资料,围绕唐代宫女生活的若干层面(诸如选拔管理、日常工作、文化娱乐、情感世界、宗教信仰、人生命运、寿命状况以及放归生活等)进行相对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努力还原唐代宫女生活的基本面貌,力图揭示其隐蔽的历史特征,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认识和见解,以期加深对中古妇女问题的认知,丰富或深化妇女史和社会史的研究课题。

16

世界史学名著导读

陈天社 主编

2019年8月出版

本书旨在为高校世界史、历史学专业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全书选取了国内外著名学者有关史学理论、唯物史观、古代文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予以深刻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刻学习和理解世界通史各阶段的历史主题。附录《世界史学名著目录》可为读者进一步学习世界史学提供重要参考。

17

世界之都

明清北京与全球变迁

张翔 著

2019年12月出版

明代中叶以降,西欧国家开始远洋探索和全球殖民,全球体系发生巨变。这一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明清时期的北京。在明中叶至清中叶,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通过朝贡体系构建了一个不同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国际网络及秩序,在这一体系中,中国堪称中心,北京堪称“世界之都”。北京的这一特点,显现在文化、思想、外交等多个层面。

18

戈壁沙漠之谜

斯文·赫定 著

许建英 贾建飞 杜丽红 译

2019年12月出版

瑞典著名中亚探险家斯文·赫定撰写,主要记述和介绍1927-1935年开展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的组织、活动和考察收获等方面的情况。作者较为详细地梳理了西方对内陆亚洲的考察过程,在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人种学、地形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语言·文字

19

荒原与救赎

郭磊 著

2019年4月出版

作者围绕T. S.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尤其是诗歌《荒原》的思想内涵而展开,全面分析了艾略特由哲学转向文学并形成其创伤理论的背景因素和所蕴含的文化旨趣。并利用创伤这一研究视角,从分析艾略特的作品入手,结合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梳理和阐释荒原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诗人实现救赎的路径,对于艾略特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20

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对勘研究

孙颖新 著

2019年4月出版

作者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为研究对象,对该经的全部存世编号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以西夏仁宗仁孝时期的校译本为研究底本,同时参校惠宗秉常时期的初译本进行全文对勘和释读,通过对同一部佛经新旧两种译本的综合对勘,明确西夏文献中通假现象的存在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西夏文通假现象的发现,深化了对西夏语文学的认识,一来可以纠正此前对西夏文献的误读,二来可以为日后正确解读西夏文献提供一条重要的可行之径。

21

天残·地缺·人殇

东西方悲剧意识与本土先锋小说(1979~2016)

柴橚 著

2019年5月出版

新时期中国先锋小说家普遍具有现代主义特质的悲剧意识,构成独特文化价值与时代意蕴的本土艺术存在。正是中西结合、历史复杂顺延至今的现代悲剧意识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使得先锋小说包含多元的表现技巧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作者在挖掘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内部悲剧意识嬗变的基础上,以代表性作品为例,重点探讨先锋小说内在悲剧意识的多元性、变化性与矛盾性,对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蕴含多变的悲剧意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22

汉唐注疏写本研究

古胜隆一 著

2019年8月出版

本书分为考证篇和思想篇:上篇展现了作者在文字学、音韵学、文献考证等领域的扎实功底,这是经学研究必备的学术根基;下篇是作者对汉唐时期经学注疏进行深入开拓的几篇力作,每一篇都具有相当的开拓性。另外,作者运用大量中日第一手资料“写本”作为研究的素材,可以使该文集居于学术前沿,产生重要学术影响。

23

摩登圣人

鲁迅眼中的孔夫子

顾涛 著

2019年9月出版

本书采用“原典阅读+评论推理”的方式,选出鲁迅直接论述孔子及其思想的重要作品20篇,每篇均以评点的方式写出作者的推论,推论偏重于剥离孔子和鲁迅的差异,抽绎出两者内在的同质性。读者集中阅读鲁迅作品,旁参评点与提示,可不断引起发散性思考,由此理解和把握孔子的思想精髓。

社会学

24

农民与农业的艺术

恰亚诺夫主义宣言

〔荷〕扬∙杜威∙范德普勒格 著

潘璐 译

叶敬忠 译校

2019年5月出版

当前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在主要概念和兴趣领域方面不够深入,且忽视了恰亚诺夫的权威成就。包括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和农民研究在内的专业学科,都未能对问题的解决做出突出贡献。本书总结、提炼恰亚诺夫方法的核心,并将其与当下众多新型的农村发展运动中出现的核心议题相联系,希望拓展恰亚诺夫的分析方法,超越恰亚诺夫理论的诸多时空局限性,揭示当下小农农业中作为主要指令原则存在的平衡关系,也试图表明小农农业对于应对当下人类所面对重大挑战的潜在贡献。

25

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

〔英〕亨利•伯恩斯坦 著

汪淳玉 译

叶敬忠 译校

2019年5月出版

本书从阶级的视角审视和分析农村贫困及其产生原因,并在这一视角下对现代农地变迁进行探讨,在提出当代农耕变化七个命题基础上,识别不同阶层关系下的动力机制和不同发展政策议题下隐含的阶级动力,并指出现有关于改善农业生产、农村生计和福利的政策忽略了阶级不平等性,因此它们也忽略了贫困的根本社会基础以及不同干预对此的重要影响。本书用极为简洁、精准的语言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对农业变迁的影响,大量征引了这一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很多开放性的问题,相信会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

思想的盛宴,敬请期待!

人文分社丨给时光以生命

“我们的目标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

——赫尔曼·黑塞

2019年人文好书推荐丨书单

文献君温馨提示

买书千万家,微店第一家,

预售没赶上,书友两行泪!

官方微店将不定期提前预售新书,

请大家多多关注~

2019年人文好书推荐丨书单

策划:李建廷

审校:宋月华

2019年人文好书推荐丨书单2019年人文好书推荐丨书单

爱我请给我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