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父母很少或几乎不关注子女心理健康?怎样改变这些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wiuyo


老一辈的父母,受时代背景和信息量的限制,吃不饱穿不暖的烙印太深,让他们时刻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太现实,这里我们不讨论。作为新一代的父母,估计没有几个是不知道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性的吧?说很少关心甚至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是有点偏激的。

孩子去上学了,父母都去上班了,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只有放学后那么几个小时,就在这几个小时里,孩子和父母还要因为写作业而发生大战,因为洗漱快慢而争吵,因为看电视时间长短而苦恼,真正能温馨相处的时间能有多少呢?

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是因为太多事牵绊住了他们去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脚步,使他们还没迈开脚就已经被绊倒。家里家外的事情多,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做的差些都会大发雷霆。但是,这不代表父母不知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也会尽力去弥补,比如在没有作业,扫除琐事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一起去参加各种亲子活动等等。对于父母来说,这些都是培养亲子感情的事,也是他们对平时自己不够关心孩子的一种弥补。虽然孩子的感受不一,但是父母确实尽力在弥补。

孩子在等父母说抱歉,父母在等孩子说谢谢。父母和孩子之间,永远有说不完的争议和矛盾。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要想办法弥补孩子,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成长。

我认为多和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才有统一意见的可能。

我每天在孩子睡觉之前都会给他读会书,有时他不想听我读,也会拿着绘本给我讲,抑或把书扔一边,我躺在他旁边,给他讲讲这一天中我做了什么,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询问这一天中,我有什么做的让他不满意的地方,他希望我怎么改正,以及我当时这么做的想法。他给我讲讲在幼儿园和好朋友玩了什么,吃了什么。在这一天中,我做的哪件事情让他伤心了,或者误会他了,他的想法和建议。无论哪种,我们都知道对方是要和自己和好并道歉的,所以能很开心的相处,纯粹的交流讨论,在温馨宁静中结束一天的满天的鸡毛。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从不会少,大部分都知道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性,只是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或者没有时间去相处。我的建议是,重质不重量,哪怕每天五分钟,只要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体会孩子的心情,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不会特别差。


幼儿向妈


一个方面可能是一些父母更多的去注重外在的成绩,忽视了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这和整个大社会大环境有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在近几年被社会重视起来的,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目前为止,还是很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被落实,我们社会也在不断地努力做这件事。

另一个方面,从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来看,那些心理状况被忽视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幼年的时候,也没有被他们的父母所关注,所以这是一个家族系统的问题。

他们的父母可能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父母在照顾上就有偏差,当没有体验过父母悉心照料的人,在照顾下一代时,也会继承父母的这种养育方式,可以说一个从来没得到过精神上的爱的人,如果照顾别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要一生去修炼,改变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并非几句话就能做到的,这需要父母去慢慢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当他感受到爱时,自然会把爱的能量传输给孩子。

于际敬,《身心正念疗法》创始人,《易思维问题解决》创始人,知名心理专家,《爱情保卫战》等多家电视节目邀请嘉宾,从业20余年,上千小时咨询个案,擅长领域:身心健康、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业发展等。


临床心理专家于际敬


因为以我们这种小孩子的角度来说呢,即使有那种不好的心理一般都是藏在心底的,根本不会跟别人去说。再说现在的父母呢,一般都是抱着好好学习这个态度,基本不会去管小孩,所以呢孩子被压抑久了,自然而然心理问题就出现了,此类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首先,家长和孩子必须要有足够的沟通时间。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端正一个好心态。

然后,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放松时间。

最后,家长要深刻了解孩子的内心,将心比心,以他的方向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