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相对来说那么火?

fujunda


《西游记》里故事很多,要说打妖怪让人印象深刻的真得就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了。

三打白骨精之所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非是白骨精有多狡猾,最重要的是,这与其说是打白骨精,还不如是唐僧在打孙悟空。

唐僧是如来徒弟金蝉子转世,金蝉子因上课不认真,还跟如来顶嘴,故被罚凡间,现在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如来觉是时候把这个爱徒召回来了,可是直接叫回来,又怕别人学样,金蝉子不长记性,所以才安排了这个取经的工程,好让金蝉子归队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如来向来是一个考虑周全的人,他既要让这个取经之路看起来凶险无比,又要保唐僧的安全,所以如来特意安排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人来护送唐僧。

这三个徒弟虽说本领特别大,但是因为做妖多年,野性不改,尤其是孙悟空,那更是凭着自己有几分本领,完全不把唐僧放在眼中。唐僧心中早就对孙悟空不满,而这不满在三打白骨精这里,已经到在顶点了。

唐僧不让打,可孙悟空偏就要当着面打,这师徒二人,谁也没办法说服谁,三打白骨精,可以说把唐僧固执、孙悟空的顽劣、猪八戒瞎搅合、沙僧的木纳勾画的活灵活现。最后看上去文温尔雅的唐僧硬是把孙悟空给赶走了,看着骄傲的孙悟空苦苦哀求唐僧的样子,让孙悟空的小迷弟小迷妹心都碎了。

正因为这样的激烈矛盾冲突,让观众与读者产生了强烈情感共鸣,三打白骨精才会让大家津津乐道,讨论最多。


悦读会


其实如果说看《西游记》看哭的话,十有八九都是三打白骨精这一回。

这一集,孙悟空和唐僧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以致最终将孙悟空赶走,而且83版《西游记》将这一段整的特别悲戚,忧伤的音乐,孙悟空临终的一拜,牵动了多少少年幼小的心灵。

反正我小时候是看哭了,后来遇到几个朋友,纷纷表示都被这一集虐哭了。

“三打白骨精”是承上启下的一章,这件事以后取经4人组完成了基础的磨合,正式进入亲密无间的合作状态,而且孙悟空也变聪明了。

其他章回大部分都是取经四人组与八十一难混成旅的对外斗争,而《三打白骨精》则包含了内部斗争和外部斗争,与此类似的还有《真假美猴王》一章,这个特点本身就很抓人心。

而且,在文艺改编方面,《三打白骨精》有绍剧也有儿童舞台剧,还有专门的动画,亮相的机会比较多,自然容易留下印象。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印象中剧集时间很长,看的最过瘾)》。


小屏窥人生


首先,这集名字吸引人,西游记中不少妖是动物,天上童,天上仙道坐骑之类,天下鸟兽十二生肖之外又有许多动物,禽类,虫类。唯独白骨精,是白骨变成的妖精,对于乐看恐怖片的人刺激。

其次三打白骨精有不同点意义层面。像太上老君从下界为妖的徒儿手里收回金刚琢说了一句,还是我的圈里。吴承恩或者名著了不起之处就是此,思想上的共鸣影响后世,且千百年不衰。思想上的先见导引在于此。有洞察及超于时空的见识。

白骨精,一个白骨化成的肉身,是死亡的骨,充满死亡的气息,腐朽之气,想变成好人。想吃人来长生不老。用恶心变化人形,装弱,想闯进佛道圈内,以装好人吃人,吸人血养育她自己枯死的容颜,枯死之灵,贻害人。悟空划的圈她没进去,又变老人,老头,老太。八戒没挡住诱惑信以为真,被食物吸引。悟空一眼瞧到,几回发现其变身。体现人性复杂。唐僧与八戒,沙僧没有识妖之能,见谁都好人。变成不同身份,为达目的,以人性不同问题下出现,在善下存恶。

而白骨精又与现代职场白领,骨干,精英联系。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