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始皇帝驾崩时只有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在场,后人又是如何

结论 篡改遗诏这事是李斯下狱之后说的。

沙丘之谋跟李斯入狱都记录在李斯列传里面,可能沙丘之谋影响太大,好多人都忽视了李斯入狱这段。

史记里面记载的很清楚,李斯入狱先是长叹一声,然后就开始骂胡亥,直接就揭了沙丘之谋的老底,原话是: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李斯列传有一个特点是入狱之后的事情记录的尤为详细,从入狱长叹一大段到狱中上书一大段,再到赵高先后派了十几个假御史去审问李斯,一直到最后这段“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写的跟皇帝实录一样。

很有可能李斯入狱时的官吏或者狱友将李斯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记录了下来,将李斯当年在狱中的言行和心路历程详细的讲述或者写了下来。最后这份材料被司马迁所得到,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李斯列传。

因为李斯列传后面的狱中上书压根就没有到胡亥手里,秦朝档案没有保存的可能,但是司马迁却记录了原文。犯人没有条件记录这些,最多宣扬一下李斯狱中说过的话。

所以应该是当时狱中官吏有人同情李斯,将李斯当年狱中的言行跟书信都被记录了下来,这份档案又落到了司马迁手里,成了司马迁写李斯列传的第一手材料。当然也要感谢李斯下狱时,陈胜吴广已经起了义,李斯死于公元前208年,秦亡于公元前207年,那时候胡亥,赵高也死了,然而看押李斯的官吏由于子婴投降,咸阳和平解放还活着,同时由于刘邦进入咸阳,当年监狱的犯人们也纷纷被释放。当年只有三人知道的沙丘之谋由于内讧人尽皆知,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事实上,胡亥被立的嫌疑也太大了,在李斯被下狱之前,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觉得不靠谱。

第一,秦国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后的长子继位,这也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要认华阳夫人当母亲的原因,秦始皇也是庄襄王王后赵姬的长子,这也是秦始皇继位的依据,秦始皇并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这种情况下,长子扶苏的继承权最大。第二,蒙氏兄弟是秦始皇最亲信的大臣,蒙恬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毅为上卿,侍奉始皇左右,始皇重病时,就是派蒙毅去会稽祈告山川,结果没有回来,秦始皇就病死了,如果他在,赵高不一定有篡改遗诏的机会。扶苏又被始皇任命为蒙恬的监军,既给军权,又给班底,很明显是培养长子。第三,胡亥继位后,居然赐死扶苏,蒙恬。这很违反常理,秦王继位大多封自己兄弟于外,称君,秦始皇的弟弟就被封为长安君。胡亥自己在有遗诏为继位依据的情况下,先赐死先皇长子跟亲信大臣,令人大跌眼镜。第四,始皇有子二十余人,胡亥在赐死扶苏之后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以各自借口杀死,这像是正常继位君主的作为?

对于太史公治史的严谨,从商朝的记载可见一斑,当年都认为史记里面商朝是神话传说,结果甲骨文一出来,里面的商朝君王谱系跟史记里面记载的一模一样,打了多少人的脸。单纯对于篡改遗诏泄密这事儿,我觉得是李斯下狱之后泄的密,后来天下才议论纷纷,陈胜吴广当年都知道当立的是公子扶苏,可见当时人就不怎么认可胡亥继位的合法性,即便他有遗诏。目前跟史记最不一样的记载应该是赵正书,然而司马迁当年所见的史料肯定包含赵正书的记载,但是从司马迁起,基本上史料都没有采用这种说法,也是一种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