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经快三十了,但仍然是“巨婴”的男女们







最近我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关键词——“巨婴”。这个词似乎再近些天非常火,有时候我刷抖音的时候都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可能没有深入了解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这个词的朋友可能会对这个个词有着些许的陌生,那么我今天就简单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什么是巨婴。



首先我们可以做字面意义上的拆解。首先,我们先来拆解“巨婴”中的“婴”,顾名思义,是婴儿的意思。而在这里,“婴”的意思则是代表着生活无法自理、思想无法自控、思考无法独立(无独立思考能力)等这样的“三无”人群。

其次“巨”的话,肯定是有大货成长中或成长以后的意思。倘若此词与我们刚刚解析的“婴”的概念的话,那么巨婴的概念就是长大了以后生活仍然不能自理,无独立思考能力,无自己独立的思想的人群。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我,现在这个社会有没有这样的人?该不会是我们杜撰的吧?其实还真不是我自己杜撰,在这个社会上还真有这样的一群“巨婴男(女)”,而且他们也确实像我字面拆解的那样没有一丝的独立和自理能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的药家鑫事件?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自己重新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再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以下是来自网络新闻稿件)

药家鑫死后,药卫庆开过一个微博,写:“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小学一年级,药家鑫的同学逼着他背自己,不背要给一块钱,他就背了。老师找他父亲去,把对方孩子也叫来了,让他父亲处理。药庆卫说:“我想着孩子玩儿嘛,小事没必要太计较,背就背一下嘛,我没有帮助他。”

中学里有同学打药家鑫,按着他头往墙上撞,他害怕父母说他,不敢说,又不敢去学校,害怕那个学生再欺负他。

药家鑫的母亲说儿子的个性太“奴”,陕西话,懦弱的意思,“怕男的,尤其是他爸。”

药庆卫说:“因为我,当兵的可能都有点……自己说了命令性的东西,你该干啥干啥,我也没给他去说什么理由。”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他对同学说过:“我心理可能有些扭曲了。”

药家鑫对父亲的意志有过一次反抗,中学上了法制课后,他拿着书回来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药庆卫陪着儿子翻了一遍书,告诉他:“我是你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你,不然你犯了错误就要我来承担责任。”

药庆卫说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鼓励过儿子,这是他的教育方法:“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我可能说话有点尖酸,我对别人不会这样,因为我想让我儿子好,一针见血地扎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说完补了一句:“但是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

药家鑫临刑前,他们见了一面。药家鑫对他父母说,不要怨任何人,一切都是他的错,他有罪,愿意赎罪。

但这一句话让药卫庆突然心生疑问:“他这句话太成熟了,以至于我不相信是他自己的想法,难道他能比他爸还成熟?”

这种心态下,他听到药家鑫说死后想要捐眼角膜时,心里很不受用,觉得也可能是别人授意,他说:“你不能捐,你的身体每一部分都是爸妈给的,你完整带来,完整给我带走。”

药家鑫说了好几次,每次他都立刻顶回去,因为网络上一些人说他是军队高层,干预司法,叫他“药狗”、“药渣”,他心里不平,越说越激愤,两眼圆睁:“你捐了以后,人家用上你器官,再有什么事,我没有连带责任我都受够了。”“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当时药家鑫没有解释,也没有争辩,说:“好,我听你的。”

这是他最后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听他爸的话。



其实,通过药家鑫这个事件我大致分析了让这个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巨婴生态”,甚至一些人到了二三十岁仍然是一个“巨婴”甚至拥有巨婴心理的几个因素!

首先,造就巨婴甚至让一个人拥有巨婴心理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他的家庭!就像药家鑫事件中,药家鑫的父亲在药家鑫成长的过程中,对药家鑫的管教方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药家鑫的父亲对药家鑫的管理过于严厉,当然我们先应该肯定出发点是好的。



而且,对于药家鑫严格管教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管教并不代表支配,并不代表要让一个人丧失他在这个社会上应该有的权益!家长的想法固然重要,孩子也确实是应该听你的,但是你不能为了让孩子听你的而剥夺他本应有的权利和思想吧?

后来我又在微博上搜索了一些有关于巨婴的资料和帖子,发现网上对于这些“巨婴”的声音褒贬不一的。可是不管网络上的声音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巨婴'越来越多?”我真的很难想象甚至是无法想象,那些二三十岁的巨婴,他的前半生究竟都遭遇了什么,当巨婴心理形成以后他的后半生又该如何度过?

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小的时候听父母的,渐渐大了以后依着父母,这些都没问题。可是当孩子渐渐成年了,按理说作为父母就应该渐渐开放一些权限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理、自省与自行能力,同时也要让孩子渐渐有一定的责任感,可以为自己的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行为负责!因为既然是成年,就代表着孩子已经自动拥有,也是必须要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将这一部分权利放给孩子们,只要他们不触犯法律,在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都应该放手,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包办,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似是爱孩子,其实我们确实是在无形之中杀害一个孩子从幼童到成年到成人这一段过程中应有的社会自理能力!

说到这,我再跟各位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来自知乎网友的:

印象里,我几乎从未和朋友出去玩过,因为我们家规定“天黑之前必须回家”,“不能坐危险的出租车”,而朋友聚会一般都是玩到晚上,然后拼出租车回家,所以我总是推掉,时间长了大家也不爱叫我了。同样不被允许的,还有旅行(这简直会要了我爸妈的命)、喝酒、支教、实习……。

在家里,我仅能做的事情是,学习、看闲书,以及写东西。

高二时,和朋友去看五月天的演唱会。朋友的父母一直是放养模式,大手一挥说:“两个孩子自己坐车去不就行了!”可我爸非要全程陪同,如临大敌一般,他甚至买了张座位不错的内场票,想要和我们一起入场,因为“两万人的体育馆实在太危险了”。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大家旅行的旅行,考驾照的考驾照,打工的打工,只有我,被我妈逼着,在中医馆里做了一个月针灸。其实本来约好和死党去台湾的,然而这对我爸妈来说太难以承受了:“你们想没有大人陪着坐飞机?!”

大一时,报名去新疆支教。爸妈知道后就天天劝我别去了,在家好好待着就行,“就说你腿断了不行么?”;第二年,报名去河南支教,不巧当地发生了洪灾,只能取消。得知消息时,我遗憾得快要哭出来了,转头一看爸妈,那高兴,藏都藏不住。

现在回想起来,在国内时,每一个寒暑假,我几乎全程宅在家,同龄人或走遍东南亚、或赚足外快了,我却连“民宿”“滴滴”是什么都不清楚,那时我甚至不会坐公交车。

去新疆支教,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同队的“大哥”手把手带着我上的车,分别前还特意嘱咐:“你们别把她搞丢了啊,她什么都不会的。”

和朋友出去吃饭,玩到11点各回各校,没有人和我同路,大家一脸愁苦地看着我:“她要怎么办啊?”

初中快毕业时,去同位家里吃饭,我不知道,马路两边会有同样的公交车站,漏了怯。第二天老远就听见同位在班里宣扬:“你们知道么,她连公交车都不会坐。”

直到现在,我还常听到这样的话:

“你是不是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呀?”

“天哪,你念过高中么?”

我感觉不能再和爸妈在一起了,可又怕伤害他们,毕竟他们太“爱”我了。在家的18年里,我从未洗过袜子和内裤,没做过饭,没看过天气预报(我妈会告诉我该穿什么)。

他们感觉我无时无刻都会死。旅行会死,骑自行车会死,运动会死,交男朋友也会死。前阵子我跟爸妈说,等日本这边放了春假,我回国待半个月。我爸妈坚决反对:他们一想到我要坐飞机、坐火车,就害怕极了。

上大学都快一年了,我仍然不清楚爸妈一个月赚多少钱、家里房贷多少,只知道“没钱了管家里要就好”。

我父母很反对让孩子了解人情、财务,觉得“孩子不该承受压力”。初中时,我从朋友口中第一次得知“房贷”这种东西,回家问爸妈,他们很不高兴:“怎么能跟孩子讲这些呢?”在他们看来,孩子童年时就尽情玩,少年时就认真学,其他事情一概不用管。

他们打造了一个“无菌”的环境。

养出了我这个无能的书呆子。

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见到手机卡,结果还给装反了,着急的在宿舍哭了一夜;第二天军训,不会打包行李(上大学的行李全是我爸打包的),拖着死沉的箱子最后一个上了大巴,在车上哭了一路,宿舍的同学都有点吓到:这丫是不是有病?!

某天,我得出门。我在校门口琢磨了半小时,觉得可能是要去马路对面的车站,可是这车来车往的,要怎么过去呢?我犹豫了很久,还是去跑去问了一位面善的阿姨:“请问,要怎么过这个马路呀?”

阿姨用很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指了指我身后的天桥。

我的自理能力、决策力、行动力都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L只身赴日,学业打工旅行一个不落,把生活安排地满当当的。圣诞节她来北海道玩,我们听她讲大阪的环球影城,讲烤肉店怎么做冷面,讲口红要怎么选,有趣极了。我说,我好崇拜你啊。L说,你也要多出去玩玩才行啊。我回答道,离开札幌市北区对我来说就算旅游了。大家哄堂大笑。

J是洒落的北京姑娘,做事又快又好,干脆利落,风风火火。对什么事都勇往直前,自理能力爆表的家伙。一双大长腿说走就走,从没见她犹豫害怕过。

我们一起做火锅,吃完后我去浴室刷小铜锅,出来发现锅碗瓢盆都洗好了,连被子都叠的很整齐。J嫌弃地瞥一眼目瞪口呆的我:“我就烦你们这些慢性子。”

后来又去山里泡温泉,从旅馆到车票都是J一手包办,订的又好又省,连面膜和化妆水她都准备了。我很愧疚,觉得自己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尽管提前看了不少攻略,但是和经验丰富的J比,还是弱爆了。

前几天去中国食材店,和店主闲聊。店主特别自豪的说,女儿给她做了一桌子菜庆生。

“她从小我就什么都不管,什么都让她去试。5岁就能炸丸子,初中有次还把手切了,骨头都露出来了,丫头也不害怕。现在都是她给我们做饭,我什么都不会,下面条都下不熟。”

她满脸都是幸福:“什么都不会的妈妈有个什么都会的闺女啊。”

去年回高中母校,碰见学生放假,在宿舍打包行李。其他孩子都自己麻利的收拾,只有一对父母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卷被褥,妈妈理杂物,他们的孩子手足无措的站在一旁,什么也不让碰。旁边等着的宿管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的孩子是太金贵了。”

我真想上去一把把他们推开,吼一句:“都他妈的省省吧!”

之前,我看到那些父母放养的孩子,觉得“好可怜啊”;现在看到,觉得“好幸运啊”。

之前,我看到那些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孩子,觉得“好幸运啊”;现在看到,觉得“好可怜啊”



我们爱孩子,是希望可以在他行走在人生路上的时候可以帮助他、给他一些指点和建议,而不是全权替他去规划他的人生,然后强迫他按照你的图纸去施工。每一个人的儿时只有一次,每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每一个人的人生就只有一次。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各位家长,你希望你们的孩子拥有的是一个美好、充满鸟语花香宽阔天地还是一个有吃有喝但是四处都是铜墙铁壁的牢笼!

很多家长都曾经在批评自己孩子的时候跟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你都多大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啊?老是让我们操心XXXXXX... ...。”其实当有一些家长在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首先您嘴上说的是您“操心”孩子,可实际上,很多“巨婴男(女)”的父母们,是在操纵着孩子。

而且就算是您操心孩子,但是也请您相信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是男孩子,他慢慢地会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处事方式以及处世模式,甚至也有自己做事的方法,家长的想法固然重要,固然是经验丰富,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也只能起到一定的建议性的作用。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反对每一个家长去关爱自己的孩子,去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但是我们应该要把握住一个分寸,当我们对孩子的爱(此指“溺爱”)成为了一种干涉,成为了一种干扰,甚至成为了一种扼杀(扼杀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本应该有的天性、能力、责任、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自信),我们的爱,就不再是爱了。

那也不再是爱的本质了。真正的爱,是帮助,是给予,是“操心”而不应该是操纵;是给他建议,而不是替他做决定,是与他一起分担,而不是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撂挑子;是帮助他培养他责任心,培养他承担责任的能力,并给予他这方面的自信;而不是倾盆而下浇灭了他作为一个成年人本应该有的社会能力!

你们所谓的过度的疼爱,只让孩子感觉到了疼,而没有再感觉到爱。你们太热情,包揽了孩子的一切,甚至多到连他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具备的一系列的能力和思想你都要替他去完成。你是想让他成器,还是让他“报废”呢?

千万不要去怪那些二三十岁了还跟个婴儿一样的朋友,因为他们也很无辜;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有着一位把他们当婴儿宠溺了二三十年的父母... ...。


> E N D <


本 文 文 案 : 鹏 举

本 文 设 计 : 鹏 举

本 文 排 版 : 鹏 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