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爲何要驅逐陸榮廷?

無限溺愛尼糯米的A君


1920年代初,廣西有三支武裝力量,稱得上是三足鼎立,這三支力量分別是陸榮廷、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和沈鴻英。

徐悲鴻作品《廣西三傑》。畫中右邊是白崇禧,中間是李宗仁,左邊是黃紹竑

陸榮廷是廣西勢力最大的軍閥,晚清時期就曾擔任廣西提督,民國後擔任廣西都督、兩廣巡閱使等職,長期在廣西一帶呼風喚雨,當時佔據南寧一帶;沈鴻英土匪出身,為人卑劣,當時佔據桂林一帶;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屬於廣西后起之秀,當時佔據桂東十餘縣。

陸榮廷

1924年初,陸榮廷率部赴桂林巡視。沈鴻英與陸不睦,他以為陸榮廷不過是短期巡視,於是將桂林城讓出,自己外出而居,以免尷尬。不料陸榮廷來桂林後卻綏撫民眾,加強城防,意圖長期佔領。沈鴻英眼見自己將無居身之地,於是率部猛攻桂林,桂林被圍數月之久,雙方死傷慘重。後來北京政府出面調解,雙方息兵,沈鴻英答應解圍,陸榮廷也同意率部返回南寧。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等人正在坐山觀虎鬥,準備坐拾漁翁之利,忽聞陸沈講和。李宗仁等人認為,如果和議成功,那麼廣西仍是三分之局,說不定陸沈還會聯合攻擊。在這個背景下,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決定先下手對付勢力較弱的陸榮廷。

桂系三巨頭之一黃紹竑

當時李宗仁和黃紹竑、白崇禧佔據博白、北流、貴縣、桂平、藤縣、容縣、平南、蒼梧等十幾個縣,手下人馬數千,名義上是兩支軍隊,李宗仁部名為“定桂軍”,黃紹竑和白崇禧部名為“討賊軍”。

1924年5月23日,李宗仁領銜發出通電,請陸榮廷下野。李宗仁與白崇禧隨即兵分兩路,很快便會師南寧。還在桂林的陸榮廷見大勢已去,於是隻身入湘,後通電下野,輾轉赴滬,結束了在廣西十餘年的統治。

陸榮廷治桂十餘年,雖無功可言,卻也無大過。況且陸榮廷出身微末,頗知民間疾苦,廣西百姓對其尚無惡感。而沈鴻英卻是土匪脾性,禍害八桂大地,可謂罪大惡極。在沈鴻英與陸榮廷爭戰之時,李宗仁之所以捨棄罪惡滿貫的沈鴻英,而去攻擊口碑尚好的陸榮廷,就是因為沈鴻英此時勢力正如日中天,而陸榮廷在桂林被困三月,已氣息奄奄,後方空虛,部隊解體。此時李宗仁果斷出手,陸榮廷果然下臺,此時三分廣西,李、黃、白佔其二。不久,李宗仁又將沈鴻英擊潰,此時三國歸晉,李、黃、白統一了廣西,國民黨內赫赫有名的新桂系至此誕生。


民國年間那些事


先看年齡,陸榮廷生於1859年,和袁世凱同歲;李宗仁生於1891年,足足比陸榮廷小了32歲。

陸榮廷在廣西是被稱為老帥的。他和東北張作霖的境遇極其相似,並稱為南鹿北獐。他們都是小個子,不怕死,腦筋活,槍法好。

陸榮廷幼年喪父,出來流浪。中法戰爭時,入伍當兵。退伍後,娶了渡口船伕老大的女兒,帶著小孩舅以及船伕一幫人,嘯聚山林,以打劫法國人為主,經常深入越南,劫富濟貧,保境安民,人稱義匪。

後來被清廷招安,成為巡防營正式編制。

如果把上面的中法戰爭換成中日戰爭,廣西越南換成東北,那可不就是張作霖嗎?

孫中山鎮南關起義時,派人聯絡陸榮廷。陸榮廷要錢要槍,革命黨無法滿足,以致起義失敗。

辛亥革命時,陸榮廷也出來響應,他當了廣西副都督。正都督北伐去了,陸榮廷轉正。他成為廣西王,這一干就是十來年。

李宗仁在幹嘛呢?他還小,他是廣西陸軍小學畢業生(以前叫陸軍小學,實際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每個省都有一所,也有叫武備學堂或者速成學堂或者講武堂的。陸軍中學只有南京、西安、武漢等城市有,相當於碩士研究生。陸軍大學全國只有一所,只招收有工作經驗的初級軍官,相當於博士生)。

李宗仁畢業了,沒仗打。他當了小學體育老師。李宗仁個子不高,但是肌肉發達。渾身都是肌肉疙瘩,單槓雙槓,玩的很溜。雙力臂、倒立,扯旗,太空步,等等,都不在話下。

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雲南省起兵反袁,李宗仁的同學邀請他去雲南參軍,喝碗蓮子羹(當連長)。這時候廣西也參加反袁了。所以從心理上說,陸榮廷是不懼怕袁世凱的。他們倆相同的年齡,你袁世凱怎麼能稱帝呢?李宗仁被截留在廣西,吃到了炒排骨(當了排長)。

袁世凱死了,護國討袁勝利了。陸榮廷這把賭贏了,升任兩廣巡閱使,把廣東置於羽下。58歲的老陸會不會膨脹?那是肯定的。作為排長的李宗仁,目前就是炮灰一個,算他運氣好,被一槍打在臉上,牙打掉好幾個,子彈從側面穿出去,居然沒死。必須升職,當連長。當然李宗仁的爛臉壞牙也一直跟著他。

1917年,黎元洪胡鬧一番,張勳接著解散國會,復辟皇室。段祺瑞趕走張勳後,他不願意恢復國會。孫中山這時候站出來,他把國會議員幾百人都接到上海,號召護法(臨時約法),要求恢復國會。唯獨苦於沒有根據地。

陸榮廷一看,機會來了。他想:若把國會議員全部接到廣州,加以利用,他們說不定會選自己當總統。說幹就幹,陸榮廷派出專使,迎接孫中山及國會議員,南下廣州。

段祺瑞大怒,下討伐,進攻陸榮廷。陸榮廷既然不懼袁世凱,更不會怕段祺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誰怕誰?

議員們到廣東,決定先成立軍政府,選舉大元帥,以對抗北洋。陸榮廷滿心期待當個大元帥,誰知結果是孫中山當選。

所謂為人做嫁衣,滋味不好受。陸老帥有苦說不出。對陣北洋的戰事也不得不打,卻一敗再敗。對手是吳佩孚。

陸榮廷決定轉變思路,對外和吳佩孚講和,對內則驅逐孫中山。這次他又成功了。孫中山唯一的一支軍隊(陳炯明、許崇智部)被趕到了閩南。

兩年後(1920年),孫中山捲土重來。陸老帥扛不住了。他一敗失掉廣東,再敗失掉廣西。陸榮廷逃走了。

李宗仁此時代理營長,他趁亂收攏1000多人的部隊逃往大山。然後出來投降陳炯明。

1922年,陳炯明趁孫中山北伐之機,叛變。他把部隊撤出廣西。

廣西的軍隊自由了。李宗仁自由了。陸榮廷趁機回到廣西。

在孫中山看來,陳炯明就是亂臣賊子,所以必須成立討賊軍,討伐他。而趁亂回來的陸榮廷也是賊,也要討伐。

李宗仁何去何從?他決定自己單幹,既不加入討賊軍,也不聽命於陸老帥。他把自己叫定桂軍。

事實證明,單幹是不可能的。李宗仁必須在陸榮廷和孫中山之間做出選擇。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孫中山,加入國民黨,驅逐陸榮廷。

題外話,孫中山在世時,李宗仁思考再三才去投效。孫中山死後,蔣介石完全鎮不住李宗仁。為以後的蔣桂戰爭、中原大戰埋下隱患。


草墨之家


不是李宗仁要驅逐陸榮廷,是土匪出身的“廣西軍務督辦”陸榮廷要恢復自己桂系老大的勢力,準備吞掉新崛起的李宗仁和黃紹竑兩部,在“小諸葛”白崇禧的居中聯絡下,李黃兩部先發制人,一舉打垮陸榮廷部,逼其下野赴滬。

到1923年秋,廣西地方勢力已是陸榮廷、沈鴻英、李宗仁、黃紹竑四強爭霸的局面,但前二人的軍事實力遠強於後兩者。從1912年起就任“廣西都督”的陸榮廷是“老桂系”的正牌子老大,他堅決支持北洋政府,反對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政府和“非常大總統”職務;沈鴻英也是綠林出身,一直在孫中山和吳佩孚之間搖擺。



只有李宗仁和黃紹竑是孫中山的堅定支持者,他們的聯合使廣西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新局面,李黃居玉林、梧州的桂南地區,沈鴻英盤踞柳州、南寧地區,而陸榮廷則統治著當時的廣西省會桂林周邊地區。

1924年,陸榮廷使人到桂平縣與李宗仁談判,邀請他出任前敵總指揮,共同出兵討伐黃紹竑、然後再掃蕩沈鴻英,李宗仁斷然拒絕。陸榮廷轉而先拉攏沈鴻英,商談一起先滅黃再滅李 ,並且談判很有進展,對李宗仁和黃紹竑來說,形勢已十分危急。



白崇禧隨即與李黃緊急碰頭,獻計獻策,三人終於達成一致。1924年5月,李黃聯軍8000餘人分兩路出兵桂林,打垮了二萬餘人的陸榮廷主力,到9月,陸榮廷大勢已去,宣佈下野,逃亡上海,結束了在廣西十二年的統治。

李黃聯軍擊敗陸部後,在白崇禧的建議下成立“定桂討賊聯軍”以實現軍事統一指揮,李宗仁任總指揮,黃紹竑任副總指揮,白崇禧任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這就是“新桂系”三人團的成型及座次分配。



在孫中山和廣州革命政府的支持下,新桂系得到粵軍第一師李濟深部的增援 ,於1925年1月開始進攻最後一個敵人沈鴻英,到4月徹底擊潰沈部,沈鴻英逃往香港。此後,新桂系又大破龍雲滇軍,破滅了雲南唐繼堯企圖趁亂染指廣西的圖謀。

到1925年7月,李宗仁、黃紹竑在白崇禧的竭力扶佐下,終於用武力統一廣西全境。孫中山電示其成立“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李宗仁為督辦,黃紹竑為會辦,白崇禧任公署參謀長,至此,將活躍中國近代史20幾年的“新桂系”正式出鏡。


度度狼gg


民國初年,群雄逐鹿,天下大勢,混亂不勝。也就在此時。在廣西呈現了一個鼎足之勢的局勢,即:陸榮廷佔有了貴縣和南寧,沈鴻英盤踞在柳州和柳城,而李宗仁則也操控了廣西的部分地區。所以,就在這種佈景下,李宗仁決議要想方設法先把陸榮廷趕開,以便一統廣西。

首要,在陳炯明反叛之後,譚延闓將軍剛剛回到廣州,便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召見。碰頭後,孫中山先生便通知譚延闓,現在,他正在與陳炯明進行洽談,但洽談的成功性不大,終究也就只能靠武力解決了。譚延闓隨即表示,他情願隨時遵從大元帥的指令,親自帶兵攻擊東江。但就在這時,蔣中正進來陳述說,“上海的胡漢民來電,說黎元洪派使者前來廣州進行南北商洽,商議南北一致的問題。”

孫中山先生問道,“他們的條件是什麼?”蔣中正答道,“他們期望孫大元帥撤銷大元帥名義,出任他們頒發的大元帥以全國鐵路督辦和兵工督辦之職。”譚延闓馬上說道,“幾乎一派胡言,孫大元帥的職務豈是他們想撤銷就撤銷的嗎?”孫中山答道,“先不要管他們,那個黎元洪現在是自顧不暇,中國北方現在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是吳佩孚。”別的,“陳炯明假如要自以為是,那麼,咱們就馬上對其出兵。當然,也要轉告陳炯明的心腹李福林,假如陳炯明還能悔改,只需他再發一封擁護大元帥的電報就可以了。”所以,蔣中正就趕忙去聯絡陳炯明的心腹——李福林去了。而譚延闓也急匆匆地奉孫中山的指令去聯絡陳濟棠瞭解廣西的狀況去了。

那麼,其時的廣西又是一個什麼狀況呢?就是在最初我所告知的“鼎足之勢”,即:由李宗仁、陸榮廷、沈鴻英三人操控了廣西全境。其中,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系廣西陸軍小學結業。在宣統二年的時分,加入了同盟會,武昌起義後,因為廣西也成立了當地國民革命政府,李宗仁就參加了護國軍,然後,一路高升,從排長一直到升到統領一職。

後來,因為陸榮廷決議要征伐廣東的陳炯明,而陳炯明卻先下手為強,帶兵直接開端攻擊潮州和梅縣,陸榮廷所以慌亂出兵阻擊。但是,仍難挽回敗勢。就在桂軍要全軍覆沒之際,其時的李宗仁則自告奮勇,只是帶領大約一個營的人馬——500人,擔負大部隊的掩護任務,並終究通過了一場奇襲戰,使大部隊擺脫了危境。從而一戰成名,成為了其時廣西聞名的戰將之一。

隨後,李宗仁就帶領一部分戎馬躲藏到了廣西的十萬大山之中,並收留了很多廣西的殘兵敗將,實力與實力越來越大。終究,在陳炯明部隊撤出廣西后,就由他和陸榮廷,以及沈鴻英三人在廣西形成了一個鼎足之勢的局勢。也就是在這種狀況下,為了一致廣西,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李宗仁決議要先趕開陸榮廷,再趕開沈鴻英。


方言講史


桂系軍閥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以廣西為統治基地和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閥統治集團。

按代表人物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和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為代表的“新桂系”。


1920年舊桂系欲消滅孫中山指揮下的位於潮汕的粵軍集團。第一次粵桂戰爭爆發又被稱為“兩廣戰爭”,雙方戰爭激烈,一直打到1921年6月以桂軍失敗而結束。陸榮廷被迫下野,舊桂系軍閥的勢力受到嚴重打擊。

1921年“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最後粵軍攻入廣西並摧毀了舊桂系政權。

1924年初陸榮廷與沈鴻英之間發動激戰,李宗仁藉機發兵,攻打陸榮廷並將其消滅。



此後,李宗仁與沈鴻英之間開始了爭奪廣西的控制權,同時擊退了企圖想攻入廣西的滇軍唐繼堯。

1925年李宗仁徹底消滅沈鴻英的軍閥勢力統一廣西。


從此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勢力控制了廣西。被史學界稱為“新桂系”用來區別陸榮廷的“舊桂系”。


悟空沃克


新軍閥和舊軍閥之間,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孫中山先生說: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作為新軍閥的李宗仁如果不驅逐陸榮廷,怎麼鞏固自己的地位。

新舊軍閥間的混戰

李宗仁和陸榮廷之間的關係,並不侷限於桂系軍閥之間,整個民國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各地軍閥如雨後春筍,但是十年過去之後,這些軍閥也都成了老軍閥,比如,張作霖,吳佩孚,唐繼堯等,在李宗仁取代陸榮廷的過程,也是各地新舊軍閥之間的激烈鬥爭。

比如龍雲取代唐繼堯,馮玉祥和孫傳芳的崛起,郭松齡起兵反奉,雖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但是趨勢所在啊!

軍閥中估計也有閻錫山和張作霖沒有變,但是閻錫山是自身本來就有新思想,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也屬於新軍閥了。

尤其是北伐戰爭,本身就是以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為首的新軍閥對以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為首的舊軍閥的戰爭。

陸榮廷其人

陸榮廷是一個跟張作霖發展及其相似的人物,陸榮廷最一開始起家就是靠搶劫和販賣私鹽,是三點會的首領,在中法戰爭中,陸榮廷接受招安。後在廣西會黨起義過程中,陸榮廷因為出身綠林,所以鎮壓起來極為順手,後來因此被提拔為巡防統領。

到宣統三年,陸榮廷因為深得清廷信任,被提拔為廣西提督至此成為廣西最有實力的人物。

到武昌起義爆發後,廣西也宣佈獨立,廣西逐漸形成了以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在獲取廣西地盤後,陸榮廷不滿足於此,還想積極圖謀廣東,遭到袁世凱的打壓,袁世凱認為陸榮廷在廣西已經勢力很龐大了,因此,二人之間出現了矛盾。到袁世凱死後,陸榮廷得以佔據廣東,自任廣東都督。

牆倒眾人推

1920年粵桂戰爭爆發,桂系軍閥不敵陳炯明指揮的粵軍,最終被打出廣東。

經過兩次粵桂戰爭,陸榮廷已經屬於牆倒眾人推了,廣西當時形成了四股軍閥勢力,一股是陸榮廷,一股是沈鴻英,一股是李宗仁,還有一股是黃紹竑,由於李宗仁和黃紹竑關係理念相同,形成一股勢力。

1924年沈鴻英率領人馬圍攻陸榮廷,陸榮廷只能應戰,在白崇禧的支持下,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人建立“定桂討賊軍”,先是聯合沈鴻英擊敗陸榮廷,然後在粵軍的支持下,打敗沈鴻英,最終統一廣西全境。

為區別與陸榮廷的桂軍系統,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被稱為新桂系。

所以,李宗仁驅逐陸榮廷是屬於軍閥間常規性的軍事鬥爭,在打敗陸榮廷和沈鴻英後,李宗仁的地位得以確立和鞏固。


史論縱橫


古往今來,政治和軍事競爭對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趕我就是我趕你!不是陸榮廷不夠能耐,而是李宗仁他們更技高一籌!作為對手,陸榮廷沒能滅了李宗仁,反而自己敗的一塌糊塗,被李宗仁後來居上,一統廣西!而從後面的發展來看,李宗仁他們勝得天經地義,都坐上國民黨總統了,儘管前面有個“代”字,但不得不承認他和他團隊的能力!

李代陸,陸走投無路,這類事情,看似很不理解,只是因為有了歷史,歲月模糊了各種歷史真相和條件!但放到今日,對照同行企業之間的競爭,一看就明白了~誰厲害誰得市場,誰就是贏家!

最後送出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家寡頭千企哀!


華子時代


陸榮廷,舊桂系首腦,起於綠林。由辛亥革命至護法戰爭,陸氏通過一系列縱橫捭闔,取得了控兩廣,窺湖湘的局面。

孫中山及其支持者,也在其威逼之下。避走福建,稱援閩粵軍。

援閩粵軍在福建發展一段時間後,於1920年從閩返粵,以粵人治粵為號召,從者雲集,迅速擊敗陸榮廷軍,收復廣東,並進軍廣西。面對粵軍壓力,陸氏被迫下野,遁走域外。其殘部,星散四地,紛紛自立,打出各類旗號。而不久粵軍內部也爆發動亂,即陳炯明炮轟元帥府事件。粵軍從廣西退兵。

陸氏趨機返桂,重招舊部,得二萬餘人,以南寧為中心,受北洋方面的封職,準備再次一統全桂,重整昔日老帥雄威。

當時廣西已有三足鼎立之勢,除陸外,粵桂之戰時,通電反陸,並迫陸下野的沈鴻英。此時盤踞桂林一帶,擁兵過萬,己有與陸榮廷分庭抗禮之勢


圖 沈鴻英

另外一股就是,玉林的李宗仁,與梧州的黃紹竑,互為犄角。李,黃二人部隊,人數雖然不多,但軍官素質高,多為青年軍校生,朝氣蓬勃,又具有凝聚力,也有一統全桂之心。

1923年12月,陸榮廷以“循職巡視各屬”為名,準備次第削平,廣西省內各股軍事團體,於次年1月下旬率大軍,進抵桂林,爆發陸沈之戰。沈氏不敵,泣求李,黃援手。


李,黃,白,三人熟商後,決定“聯沈倒陸、先陸後沈、各個擊破”的策略方針。

當陸、沈兩軍正在桂林、柳州間激戰的之際,黃紹竑與白崇禧帶領其“討賊軍”西上桂平,同李宗仁的“定桂軍”會合。發出討陸通電。

電文在歷數陸榮廷治桂的種種弊端,揭露陸、沈桂柳之戰的禍害後,宣稱為救國救鄉計,請陸下野,一方面消弭目前的戰禍,一方面藉以掃除省政革新的障礙。

隨後,兩軍分途,向防衛空虛南寧進兵,並迅速佔領。

佔據南寧後,由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抵擋住陸榮廷軍反撲,並將其擊敗。足智多謀的白崇禧,在這一段軍事生涯中,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從而贏得“小諸葛”的美名,也奠定了新桂系三巨頭的格局。


一羽凌霄296


陸榮廷不聽孫中山國民政府的,李白黃要歸順國民政府。

桂系作為一個地域性很強的地方勢力,註定不可能領導全國。以一省之力管理全國從來不可能。最強大的北洋軍閥都不行,何況桂系?桂系只能依附於無地方性的主導勢力,作為派系,而不能與之對抗決裂。附蔣而不反蔣,或者與廣東合作,而不分裂,保持嶺南在國家政治中的地位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