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军阀的错别字,一个搞晕自个儿,一个搞死全军

有一次,我建的历史群里进来一个四川老乡,还是妹子,作为群主,我要出来打个招呼,表示欢迎。我打了3个字,结果被群友一直笑话揶揄到现在。这3个字太害人了:“老相好!”其实,我想打的字是“老乡好!”

说到错别字,故事真太多了,现在正写“军阀系列”,就扯一扯军阀们的错别字往事。

先来个不那么出名的军阀预热预热——张怀芝。这个山东督军名气不大,官不小,做到了总参谋长。军阀多不通文墨却爱舞文弄墨,结果把自己文化根底浅的短处暴露出来,就像我小学老师曾经教导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日,张怀芝亲自写了一道命令:“派某人到参谋部”,竟把“派”字写成了“抓”字。好家伙,执行命令的人以为老大要拿下此人,于是将其绑到参谋部,等候发落,险些闹出人命。


非著名军阀张怀芝(图注)

这种事儿吧,张怀芝不如他的偶像曹锟。曹锟卖布的出身,也不认得几个字,但人家有自知之明,不轻易写字,等于把自己短处藏起来。张怀芝倒好,啥不行显摆啥。所以,元老级人物王士珍笑话他:“怀芝事事学曹仲山(即曹锟),仲山不乱动笔,自为藏拙;怀芝独对此事,未曾学得到家。”

第二个错别字的主人是张作霖,故事很出名。一次饭局上,日本人向张大帅求字。张作霖写了一个“虎”字,落款“张作霖手黑”。大帅何等聪明,知道日本人以为自己字不咋地,想让自己难堪,他把“虎”字写得特别好,让日本人吃了一惊,又在落款上故意露出破绽,让日本人吃了更大的一惊。日本人面露不解,张作霖的秘书担心主子出丑,赶紧提醒说“黑”字下面少些了个“土”字。结果,秘书被大帅白了一眼:老子就是要对日本人“寸土不让”,你个不长眼的……


李雪健版张作霖(图注)

第三个错别字最严重,不仅导致了一场大仗的失败,甚至间接影响了中国的发展。1930年中原大战,冯大个和阎锡山开会研究,准备合兵一处,消灭河南蒋军。会师地点,选择在河南省北部的沁阳。到了约定的会师时间,阎锡山连冯大个一个兵的影子都看不到,那边厢冯大个也找不见阎锡山的人。什么情况?原来,冯大个的人走错地方,跑“泌阳”去了。“泌阳”在河南南部,“沁阳”在河南北部,两地相隔200多公里,阎锡山自然是望穿秋水也等不到。结果,说好的“联合作战”泡汤了,给人家各个击破。


冯大个(图注)

关于这事儿,很多人把责任归到冯大个的作战参谋头上,说人家粗心,事后作为罪人给毙了。不过,这事儿有些可疑,严重怀疑是冯大个自己的责任,他搞错了,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保护自己的权威,把参谋当了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