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猪吃老虎?这位皇帝行为荒谬,真实能力或强到引来杀身之祸

史家有戏言:朱家子孙个个都是人才,当皇帝没几个正常的,除了皇帝之外,各行各业出状元。话虽这么说,但从历史来看,朱元璋的子孙都要正儿八经地当皇帝,或许还真没几个差劲的。就拿争议最大的嘉靖帝朱厚熜来说,虽然早有“明亡于嘉靖”的说法,但登基初,嘉靖展现出来的政治才华依旧令人眼前一亮。

在明朝16位皇帝中,想要兢兢业业当皇帝的大多早逝,活得长的却又总是“不务正业”,加上明朝政治制度的空前发展,即便是前几任皇帝拼命地维护皇权,但到了明中期时,皇权依旧有衰微的迹象。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惨败引发兵变,土木堡之变被视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节点,文官集团实际上掌控了国家大权,此时,掌握在文官们手中的兵权甚至超过了皇帝和武将。

假若此言非虚,文官如此肆无忌惮地侵吞皇帝的权力,难道后者就没有反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皇帝们不傻,想方设法限制文官权力的明朝皇帝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赋予宦官极大的权力,企图以宦官来对抗文官集团。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明武宗朱厚照。

公元1520年8月,朱厚照游经清江浦,看到江上景色怡人,突发奇想扮成渔夫捕鱼,却不小心落入水中。虽然很快就被侍从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上受惊,朱厚照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次年正月十四日,身患恶疾的明武宗仍然硬撑主持大祀礼,当场口吐鲜血,倒地不起。三日后,明武宗于弥留之际对太监说: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明武宗驾崩时年仅31岁,这个在历史上争议极大的皇帝留下了数不清的谜团。从史料来看,明武宗真不算啥好皇帝。他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堪称皇帝中的极品,在位18年,展现出了极强的政治素养,驱逐奸佞,提拔贤臣,不近美色,励精图治,朝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若非驾崩得太早,朱佑樘甚至有机会跻身“千古一帝”的行列。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继任的明武宗朱厚照却令人大跌眼镜。他在位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微服私访”,借着体察民情的幌子跑出宫找乐子。这给他的职业生涯开了个头,可以说,朱厚照一辈子都在玩。武宗一朝,最有名的莫过于“武宗豹房”。豹房结构精巧复杂,机关密布,变化无穷,十分有趣。武宗在豹房中收纳美女,饲养大型猛兽,仅为供养几只花豹和白虎,他就专门安排了200多人。豹房被视为朱厚照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的证据之一。

除豹房外,明武宗也是角色扮演游戏的骨灰级粉丝。他曾在民间巡查时看到一条街市,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便下令在宫中修建了一条一模一样的。朱厚照亲自上阵,扮演酒楼老板、衣服商人、猪肉贩子等,让太监宫女和大臣到自己的店内光顾。明武宗甚至令宫女扮成歌妓,自己操刀卖猪肉,大失皇家体统。群臣对此十分头疼,怎奈皇帝高兴,谁都管不着。闲暇时,明武宗就一头扎进豹房,后来干脆躲在里面不出来,将朝政都交给太监掌握。如此看来,明武宗是一个玩物丧志的典型,明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比较一般。

那么,我们不妨问一下,明武宗是真傻吗?答案是否定的。明朝皇帝大多天生聪颖,朱厚照尤甚。文献记载,朱厚照看书,只需要读两遍便可以熟练背诵。只要朱厚照对某种东西展现出兴趣,他便很快就能对其达到精通的程度,这一点连以聪慧著称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都比不了。举个例子,朱厚照拿起屠刀扮演猪肉贩子没多久,他就掌握了一手绝活:只要说买多少猪肉,他一刀下去,肉的重量便刚刚好,几乎是分毫不差。

另外,明武宗天生喜欢打仗,醉心于军事,无奈当时天下太平,战事不多,明武宗的军事才华很难得到施展。其实,明武宗所谓的“军事才能”,不过是在豹房中搞了几次主题为打仗的游戏,我们姑且将它们视为军事演练,然而就靠这点基础,明武宗就在正德十二年10月击退了鞑靼部落小王子的4万精锐。值得一提的是,群臣最初是阻止明武宗御驾亲征的,但武宗自己给自己造了个“朱寿”的身份,偷偷跑到前线,还亲手斩杀了一名敌军士兵。从上述有关明武宗朱厚照的事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儿戏皇帝其实非常聪明,也有一定的才华,那么他为何要表现出这样一副纨绔子弟的德性呢?

史家通常认为,朱厚照的性格中带有很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追求人人平等,对社会下层百姓的生活充满好奇。武宗平易近人,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在封建社会可谓是一股清流。然而,如果对一些问题深入研究,我们便会发现这样一种可能:明武宗的贪玩除了性格使然,也很有可能是故意表现出来的。《明史》记载:朱厚照不上朝时,常常让太监替自己传旨,命内阁执行。虽然经常宅在豹房中一下就是几天,他总是不准大臣靠近,却下令奏章要一份不少地交到他手上。

透过这个细节,我们再放眼那段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朱厚照玩归玩,无论如何玩,权力似乎从未从他的手中滑落。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号称“八虎之首”的宦官刘瑾长期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权势熏天。1510年4月,武宗派人平定安化王叛乱。太监张永利用献俘的机会一连列了刘瑾17条大罪,武宗闻之大惊,表面却不动声色。次日,武宗就亲自带人抄了刘瑾的家,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不由大怒,最终判刘瑾凌迟。一位手眼通天、党羽遍布朝廷的权臣,竟然连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可见明武宗的政治手段之强。

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刘瑾的权力完全是武宗给的,目的就是让宦官能够代替自己与文官集团抗衡。我们之前提到过,土木堡之变后皇权旁落,皇帝手中的兵权甚至还没有文官集团大。虽然这种情况在孝宗一朝有所缓解,但皇权衰微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兵法有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武宗想用表面装糊涂的方式暗中培养的自己的势力,以从文官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除了有意识地扶持宦官外,武宗主要还做了如下两点:其一,他多次召集武将带兵到豹房中导演战争游戏,表面上是贪玩,实际上是在培养自己在军中的心腹。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无论是在豹房还是在边镇,只要远离朝堂,他便会下旨不让大臣靠近。其二,武宗大力鼓励佛教发展,甚至自己当起了“代言人”,积极投身佛教文化研究。在他的努力下,佛教曾在明朝风靡一时,十分鼎盛。有观点认为,朱厚照想借此举冲击文官集团儒教理论的绝对正统地位,为恢复皇权铺路。

在这个过程中,朱厚照可以说是十分谨慎,他展现出的政治手段也堪称高明。然而,明朝的局势实在是太过复杂压抑,也许是一着不慎,或是武宗的举措已见成效,他遭到了文官集团的猜忌和防备。趁着清江浦之行的机会,文官们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即将摆脱文官集团束缚、大展拳脚并彻底脱去“纨绔子弟”伪装的明武宗,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也许真实的明武宗根本就没有这么不堪,但为了防止后世的皇帝效仿,掌握舆论风向的文官们刻意丑化了他的形象,夸大了武宗贪玩的事迹,以警告后来的皇帝千万不要尝试,要从文官集团手中夺权,想也别想。

当然,上述观点如今也只是建立在条条线索上的假设,明武宗朱厚照究竟有多大本事,这谁也说不清了;他或许当真就是个贪玩的皇帝,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天赋,这也说不定。毋庸置疑的是,武宗时代结束后,明朝皇帝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此后皇权彻底被文官集团的权力压制,到了明思宗一朝,明朝快灭亡那会儿,皇帝说话压根都不算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