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相伴,一生深情,一代帝王的不忘初心

汉宣帝即位之初,朝政基本上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霍氏可谓是权倾朝野,而霍光又拥立宣帝有功,所以终霍光一生,宣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恭敬有加。然而在一件事情上,宣帝却很罕见地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没有受霍光的摆布,这件事就是册立皇后。

新皇帝一登基,册立皇后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当时众公卿都唯霍光之命是从,皆认为霍光之女霍成君是最理想的皇后人选,甚至还集体上书请立霍氏为皇后。

没想到此时皇帝却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诏求微时故剑(下诏寻找做平民时用过的一把旧宝剑)”,群臣体察圣意,明白这是皇帝想要立贫贱的发妻许平君为后啊!于是,他们又纷纷上书请立许平君为皇后。

至此,宣帝终于如愿以偿地接妻子许平君入宫,并立其为后。对此,霍光自然恨得牙根痒痒,但又无计可施。依照汉例,皇后的父亲都会被封为侯爵,但许皇后父亲受封一事,霍光却始终不允,直至后来许父才被封了个“昌成君”。

后来,人们感动于汉宣帝的不忘贫贱、一往情深,“故剑情深”的典故遂一直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许平君入宫为后只有三年,在这三年中,她始终端庄恭谨,恪守妇道,与以往的皇后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宫中人人都很喜欢这个出身微贱的许皇后。

自己的女儿无法当上皇后,霍光只能认命,可是有一个人却坐不住了,这个人就是霍光的继室、霍成君的生母霍显。在她心里,丈夫霍光为当朝权臣,又拥立有功,皇帝应该感激涕零地立自己的女儿为后,怎么会杀出来个卑微的许平君呢?怨毒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很快生根发芽,霍显日思夜想,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置许平君于死地。

本始三年(前71),许平君再度怀孕,霍显看到机会来了,便暗暗买通了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让她伺机害死许平君。后来,许平君诞下一女,淳于衍趁机在许平君所用的进补汤药中加入产妇禁用的生附子。许平君服用加了生附子的补药后不久就逝世了。宣帝得知皇后暴亡,立即前来询问死因。诸御医也觉得事有不妥,都不知所措。宣帝心中疑窦丛生,下令将所有御医及侍奉皇后的人都投入监狱,细细审问。看到淳于衍被抓,霍显害怕了,于是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了霍光。霍光听了又惊又怕,为了保全霍氏一族,他硬着头皮入宫劝解皇帝,希望皇帝不要太悲伤,一切应以国事为重,并提议让自己的女儿成君入宫,以慰皇帝思

念皇后之心。

皇帝听到这个提议,愈发怀疑皇后之死另有内情,但碍于霍氏一族的权势,不得不委曲求全,将众人释放,还下诏立霍成君为后。

对于许平君之死,汉宣帝当然非常悲痛,但也只能追封她为“恭哀皇后”,并将她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杜陵也是宣帝自己的埋葬地)。

许平君死后不久,霍成君就得偿所愿地当上了皇后。她为人蛮横骄矜,挥霍无度,这与许皇后的节俭自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宣帝对她也只能千般忍让。

地节二年(前68),霍光去世,宣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地节三年(前67),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并立自己与许平君在民间时所生的刘爽为太子。这些举动令霍显异常愤怒,甚至“愤怒不食,呕血”。她暗自授意霍成君找机会将太子刘爽毒死。但因为刘爽身边的侍从总是防范得紧,所以霍成君几次下手都失败了。

地节四年(前66)七月,被逼急了的霍氏发动政变未遂,被族灭,霍光之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同年八月,宣帝以霍成君密谋毒害太子为由,废其后位,命其迁居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也就是五凤四年(前54),宣帝又将霍成君迁往云林馆,后霍成君自杀。

当然,宣帝灭霍氏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但也不能说他没有动起过为发妻许平君报仇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