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摄政而王

小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摄政王这个职务,摄政王即是代表皇帝执政,除了不是名义上的帝国元首,确是实际上地拥有一个皇帝的所有统治权力,真可以说是仅在一人之下,而位于万人之上,或许也不仅仅是这样,很难说清楚一个拥有帝国最高权力的人是否还是一人之下。在中国历史上,摄政的人不算少,摄政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曾拿到了只属于皇帝的权力,代表皇帝进行统治,下面就来盘点一些大名鼎鼎中国历史上的摄政王。

首位著名的摄政王是周公姬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他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建立周朝不过两年时间,便操劳国事过度而病时身亡,而他的儿子姬诵还是十分幼小。周武王强烈请求四弟即位,但是被周公拒绝。为了文王、武王的事业,周公坚持姬诵即位,便是周成王,由周公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平定了三监之乱,重新分封天下,完善了周礼制度,巩固了大周王朝。经过周公的东征,周朝再也不是凭据中原的国家了,而是一个东到大海的大邦国。周公并未称王,最高是公爵,所以不算严格的摄政王。

第二位著名的摄政王是西汉末期的王莽,这个人真的像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他所施行的措施具有现代社会的色彩和精神。王莽完全是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一步步走到了摄政的地位,他并没有运用任何的阴谋诡计,他的上位光明正大。王莽的偶像便是周公,他的一生都在模仿周公,各个方面都是在向周公致敬。他本来的愿望也是像周公那样成为一名摄政王,建立不世的功业。但整个天下都希望他成为皇帝,都逼着他成为皇帝,因为很多人都将从他成为皇帝中获取巨大的利益,加上他的理想主义,于是他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王莽并没有获得王爵,倒是曾经称为摄皇帝,这就不是王了。

第三位著名的摄政王是曹操,曹操威胁天子以命令诸侯。他是完全依靠一场场的战斗,在诸侯拼杀的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曹操的眼光长远,当他知道汉王朝气数未竞之时,便认识到皇帝是奇货可居,而且他也深信不可做出头之鸟,只有大着大义的名头,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各诸侯中,袁术抢先称帝,结果被天下诛伐,而他的兄长袁绍则白白放弃了皇帝,最后他的下场与袁术差不多,想当初他们两兄弟何等威风,只有曹操走到了最后,生前为魏王,死后为武帝。

第四位便是多尔衮,与其他的很多人不一样,在真正名义上,他没有其他的职务,他的职务就是摄政王,周公代行王政是为太宰,王莽取得权力是为太傅,曹操威胁天子是为丞相,只有多尔衮的“皇父摄政王”是名副其实的。努尔哈赤被称为成吉思汗之后最强的领袖,他的儿子们也不简单,皇太极和多尔衮便是著名的代表。皇太极建号大清,平灭了蒙古,多尔衮代顺治帝摄政,入主中原。多尔衮在死后还曾在短时间内被最赠为皇帝,所以不论是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他和事实上的皇帝没有区别了。

第五位便是著名的载沣,他一样也是名副其实的,不过还是有些差别的,他的职务全称是“监国摄政王”,监国是皇帝出巡代行权力,和摄政的意思差不多。但其实和“皇父摄政王”不同的是,他是真实的皇父,他的儿子就是溥仪。幼小的溥仪被选为皇帝,就是打算把载沣放到在那个位置上,并且大清朝廷颁布了明确的摄政王代行权力条款,明确的授予载沣皇帝的权力,这可比多尔衮正式多了,毕竟当初多尔衮也是角逐帝位的人选之一,而顺治帝却不是他的亲儿子,这中间的沟壑就太大了,所以多尔衮死后是极其悲惨的。

小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摄政人物还有很多,比如像伊尹、霍光、诸葛亮、张居正、鳌拜等,但名副其实的摄政王只有大清王朝一首一尾的两位,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爱新觉罗·载沣,至于其他的权臣也罢枭雄也好,都不是正式的摄政王。而真正论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位在皇帝之下的第一职位也许就是载沣的监国摄政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