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本1.5TCRV机油增多,而1.5T的URV和1.5T的广本冠道却没问题呢?

木头123956106


机油增多问题不想再深究。因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2018年8月20,广本会召回全系列1.5T冠道,作机油增多问题。广本方面召回1.5T冠道之余还增加一个全系列刹车总泵召回。届时会有一系列的方案实施。

增多问题已经存在,而本田厂家也已经做了回应。现在车主们只能说去处理这个问题。而广本也很厚道。除了召回,延长发动机保修。还特别为这次问题提供1000元的额外费用给大家维修保养使用。已经很厚道了。

不得不说一下,没有车主们的反映。机油问题谁也不会知道。而本田作为一个这么多年服务车主的车企,遇到问题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正视自己的错误。理解广大用户的心情。

本田一直在中国都有诟病。一直有人喷,一直有人反对。我相信我现在写出来一些特别份子肯定说我充值了。我是不爱我国的。我就是叛徒。

其实大家都知道,车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想怎样想就怎样想。我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人,我说我该说的话。我觉得没毛病吧!总比一些某种车企好。知道当不知道?有问题就退缩。

最后请广大本田车主注意,及时去更换有问题的配件。也请本田车主放心。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才是对的。正确的做法。喷人没用。有问题你去找厂家。我不代表本田。也不代表任何机构。我代表我个人的想法和观点。


汽车小师兄


不止是CRV,思域,冠道,甚至飞度等车型都有一定的问题,只是CRV成了出头鸟。根本原因在于本田这款1.5T机器存在设计缺陷。下文详细解释 ——

之前有飞度车友咨询,说飞度安装油气分离器后,虽然积碳问题大为好转,但节气门污染的问题还是没有根除,而且奇怪的是节气门的正面都是油乎乎的。这个现象其实带出了本田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设计缺陷,不可否认本田的发动机技术是很厉害的,但发动机技术并非细化到发动机所有部件,本田擅长的的是动力,很显然曲轴箱通风的效率问题却被长期忽视,以至于最终遭遇滑铁卢,1.5T机油门爆发。

网上媒体一边倒的在说汽油湿壁作用导致机油增加,这种观点看似专业其实不动脑子也不调查研究,所以大部分的文章是抄袭观点无疑,毕竟真正研究发动机的并不多,蹭热度就只有抄。而日本人对于技术方面自视甚高,多年来一直处在技术输出端,顽固地坚持自己没有缺陷。其实工业设计有缺陷是正常的,谁也不能做到完美无缺。

汽油湿壁现象肯定是存在的,也不排除本田1.5T更加严重一点点,但气缸内可不是一直在喷油不燃烧的,湿壁现象只在点火初期存在,动点脑筋的话想想,喷油嘴喷出那么一点点汽油,渗入曲轴箱的还只是少数,要多久才能达到一升那么多?一升汽油和三升多机油混合会发生什么?机油会不会被溶解失效?这样的液体还能继续用不会拉缸?如果是汽油大量进入曲轴箱的话,应该十个车十个拉缸才对。事实上本田沉默不语,因为他们知道液位增高以后的液体构成,做个成份分析就明白了。本田真正的问题是曲轴箱通风效率太低,大量水蒸气无法及时排出产生了积累。

说了那么多,就是回到一个问题,曲轴箱通风缺陷在哪里?为什么本田其他车型这个现象就不太严重,是不是就没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本田目前曲轴箱通风的分离设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日系最常用的气门室盖迷宫分离,这种结构成熟可靠确实问题不多,一种是曲轴箱侧壁外挂直接分离,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后者,此处温度高且面积局促,使得油气分离变成两难,想要通风量大,分离效率就低,会烧机油,想要效率高就只有限制通风量。于是本田采用的是发动机上迄今为止我见到最小的通风口径,单向阀内径仅仅5毫米,通风管8毫米。

这么小的通风口径,不足以迅速排出曲轴箱废气和水蒸气,这就又回到了开篇的问题上。

曲轴箱通风一个系统两根管路,中低转速下PCV单向阀是主要油气通道,另一根通气管是气门室接到节气门前的进气波纹管上,两根管之间因为节气门前后的真空负压差,PCV阀一直出气,而这根通气管管中低转速时是起补充气压平衡的作用,中高转速开始窜气量增大曲轴箱内部转为正压,两根管都是往外出气。基于这个设计结构,PCV阀是单向气流,通气管是双向气流,严格来说PCV单向阀进行分离后并不能完全杜绝通气管的油气,只是正常情况下积碳比较轻微不造成影响,很显然本田1.5系列不是正常的了。

说到底根源是本田并未真正重视曲轴箱通风的合理设计,此次CRV1.5T的问题根源也是这个,曲轴箱废气水蒸气因为通道受限,无法顺畅排出,最后导致了机油增多,涉及到发动机设计根源,根本无法通过召回,通过更换改良局部零件来解决。pcv单向阀还可以扩孔攻丝加大单向阀,而进气歧管总成是一体注塑的,必须修改模具才能解决,最后本田不得已放弃整个车型。

这个问题原理上是可以通过更换更大口径的PCV单向阀以及两根加粗的通风管路解决的,同样道理,这样做了以后,通风管低速跑油的问题也解决了。但这工厂做的话要修改模具,发动机重新加工。所以,你懂的,车企不是慈善家。


枫桥聊车


谁说冠道、UR-V没问题的,本田这款1.5T改进之前都有问题,不止冠道、UR-V,包括思域、杰德上的1.5T都有机油增多现象。

东本的声明里,明确的说明把这款1.5T发动机的保修期延长至6年或20万公里,注意是这款发动机,不管CR-V、UR-V、还是杰德、思域,只要搭载了这款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就可以获得6年20万公里的发动机保修。厂家不是慈善家,这款发动机肯定是有问题的。

广本也逃不掉,看看机油增多爆发时候的投诉排行榜,冠道才卖了多少车,就排在第五位。广州本田新车型少,反而占了个便宜,东本因为新车CR-V、思域卖得多,结果被投诉的数量惊人。

而且这一次“机油液位升高”不仅限于中国,北美市场的本田也不能幸免。

真是应了那句话,步子大了扯到蛋,新车带着新技术上市,还真是得观望一下。当年大众的黄金动力坑了多少人,现在本田又带着宇宙神车坑了一批,再不能迷信什么日系、德系质量好了……


老胡评车


长文多图预警。全面解析本田机油增多问题的原因,并非完全的胡乱猜测,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两台思域1.5T发动机(希望大家都点赞留言支持,该答案只保留一周)。

先说分析的结果:油气分离器可能是导致机油增多的主要原因,天越冷机油增多越厉害,从本田并没有立刻采用刷ECU的策略来应对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这绝不是简单的“湿壁”问题。

言归正传,我的测试也是基于对同事两台思域的分析。同样的思域,不同的境遇……


说来也巧,2017年初,我的朋友洋洋和博士先后各提了一台本田1.5T思域,在CRV爆发机油增多事件后,他俩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机油量。结果发现,洋洋的思域机油量增多,但博士的机油量开始慢慢变多了。为啥会不一样?

我们都是做发动机分析的,平时讨论的时候就说到:洋洋家住得近,博士家住得远。洋洋家离公司只有5km,中间插着十几个红绿灯,速度根本开不起来。而博士每天要则要开60km左右,大部分都是高速工况,这让我们意识到了发动机运行工况引起了机油的变化。


速度慢的油变多,速度快的油基本没变。曲轴箱通风系统出问题可能性最大。 因为按照环保法规要求,曲轴箱通风系统必须时刻负压,以防止曲轴箱内的窜气+机油蒸汽泄漏到大气中。涡轮增压发动机一般分两个真空状态,在怠速时,和自然吸气发动机一样,油气分离器连通了进气歧管,那里的真空足够大。增压状态下,油气分离器联通空滤前或空滤后涡轮前的位置,因为吸入效应,此处的压力是略低于大气压力的。

在新思域1.5T身上,曲轴箱压力不太正常,机油盖处在发动机低速运行时突突往外冒气。


纸巾被吹跑了…… 这个情况说此时曲轴箱为正压,曲轴箱充满了废气,曲通系统工作不正常,曲轴箱里的废气被吸走的量小于进入的量,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油气分离器上面。

现在市面上主力车车型的油气分离器都大同小异: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尺寸大小可能悬殊,但原理和结构都差不多。


所以我们推断: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由于负压大小及油气分离器结构的原因,油气经过迷宫的时间太长,在迷宫入口处发生“气堵”现象,是曲轴箱废气越积越多。但迷宫内的油气分离效果又“太好”,冷凝的汽油大量的回到曲轴箱(本来部分应该随着气体进入缸内燃烧),这才是机油增多的真正原因。

这个原因正好和大众烧机油的原因完全相反,大众烧机油是因为分离效果太差而导致分离后进入缸内燃烧的气体油气含量高而烧机油。

至此,我们的结论很明显,本田系列机油增多与油气分离器设计有密切关系,绝不是简单的“湿壁”,湿壁现象更多与温度相关,但现在看来并不是。

希望能让我的回答能上热门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深蓝月华


不是这么回事哦!

无论是CR-V、还是冠道;也无论是UR-V,还是思域,包括上市不久的雅阁,都必然存在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问题。

它们搭载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同属L15B系列,只是调校不同而已。根据车质网披露的数据,本田旗下CR-V、XR-V、UR-V、思域、冠道、缤智都存在同一问题。之所以题主会有疑问,原因在于冠道和UR-V的销量太低,社会反映不够强烈。

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刚刚上市的本田雅阁,也逃不过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毛病。

本田已经不是曾经让人无限信赖的本田了,在一些自主品牌的诱导、启发之下,放弃了尊严,学会了投机取巧。

任何不拿消费者当上帝的车企,只能风光一时,不会耀眼一世。


平门知事


其实并不仅仅是东本1.5T CRV机油增多,而是所有的装备1.5T发动机的车型都有这个问题,当然也包括URV和广本冠道。

至于机油增多的技术原因,网上早已经解读的铺天盖地,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东本厂家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也没有及时的技术补救措施,仅仅是在对这些车型给予了超长时间的保修。这说明这个机油增多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或者说涉及到了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实在是难以补救。如果仅仅是像网络上那些大神分析的那样,是由于曲轴箱通风不合理导致的,东本早就召回处理了。



为什么CRV成了这个事件的替罪羊呢?因为CRV的销量实在是太高了,比URV和广本冠道销量之和还要多几倍。另外,这次事件是在东北引起的,相对URV和广本冠道来说,CRV在东北的销量更高,而URV和广本冠道却很少。所以,人们就只关注CRV了,忽视了其它的车型。随后在其它的城市也发现了这种现象,比如深圳的思域机油增多,广州的冠道机油增多,等等。但最终都淹没在了对CRV的讨伐之中了。本田公司也是丢车保帅,舍弃CRV,保住其它车型,也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老侯解车


60秒懂车,回答你的汽车问题。

你的这种说法你并不客观,

因为冠道和urv,所采用的1.5t发动机和思域以及crv用的同一款发动机,只是调校略有不同。

所以说,也有机油增多的现象,唯一的不同在于,这两款车的销量比crv和思域小很多,所以呢,按百分比来讲的投诉的车主,绝对数量会少一些。



本田的这次的事件处理上的非常不专业,第一次呢,现在虽然微商,换的是机油尺,调教发动机效果不好,后来又吃屎了,没有拿出有效方案,最后造成crv的,停售。

最终,现在才开始又一次召回,而这次呢,本田冠道除了机油增多召回之外,

刹车泵的问题,又有潜在的,隐患,而且一开始并没有公开召回。


这是秘密召回,后来才在工商总局备案,开始大范围召回,所以本田这次危机公关做的确实是有问题,而且本田还在作死把这款发动机,又放在了新的,嗯,本田,雅阁上,所以对雅阁的销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现在的销量基地从月,入万台到一个月一千多台的销量。

所以来说本田,应该,早一点给车主解决问题,urv和冠道呢,也赶紧,召回处理。

小编想说一句话,现在自媒体和网络的发达,任何商家想欺骗消费者,都是一种自我找死的行为,应该对消费者负责,也就是对自己的品牌负责。


60秒懂车


虽然召回来得晚一些。但是,该来的总会来的。



车市论事


本田这款1.5T发动机没有机油不增多的,本田地球梦发动机积碳问题是烧机油造成的,在自然吸气发动机基础上压榨出40%的动力,燃烧室往曲轴箱泄漏废气量必然加大,自然吸气发动机活塞环开口磨损增加50%曲轴箱废气大会通过废气管往进气管窜机油,烧机油。增压发动机压榨40%的动力,废气量已经解决烧机油边缘,所以有的增压新发动机就会烧机油。

而本田发动机为了不出现烧机油降低了PVC阀的通风量,也就是降低了发动机曲轴箱通风了,汽油不能正常的挥发造成机油的增多。

本田是死不承认自己的发动机气缸内金属材料热涨冷缩系数大的问题,活塞环开口不能做的更小,燃烧室往曲轴箱泄露量大。本田、大众、奥迪、等烧机油的发动机,其实都搞不定这个问题。

活塞环开口的大小直接影响发动机各个工况。活塞环开口必须漏气满足把两道气环刮下的缸壁机油,吹送曲轴箱。标注开口漏气量50%足可以把活塞环中间下的吹送曲轴箱。

全球技术人员只有我能做到理想的活塞环开口间隙漏气量。在现在任何发动机活塞环开口间隙漏气量基础上降低50%直接提升动力与燃效,降低排放污染等。并且做到磨损不增加漏气量,没旧发动机工况。

本田机油增多,还有大众等发动机烧机油都是活塞环开口间隙漏气量大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发动机内废气量大,解决了活塞环开口间隙漏气量大的问题,达到正常通风量,问题才能全部解决。

本田与长安等发动机机油增多,没有解决不掉的,只是这些企业,没有技术能力。技术方案视频我早发到各大车主维权群,中央媒体,质检总局。消费者协会。我要是不能完美解决掉我可断腕。


乘风踏浪33


睁眼说瞎话!谁说冠道、UR-V没问题的?本田这款1.5T改进之前都有问题,不止冠道、UR-V,包括思域、杰德上的1.5T都有机油增多现象。目前为止,本田公司还没有拿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