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靪鞋哩

靪鞋哩:这是洛阳话吗?应该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谁说过“修鞋匠”或“靪鞋匠”,似乎在洛阳修鞋的人连“匠人”都排不上,今天我要告诉大家:钉鞋的写法不对,是:靪鞋,人家有专用字。

靪dīng:补鞋底。靪,补履下也。--《说文》。徐锴系传:“今履底以线为结谓之钉底是也。”段玉裁注:“今俗谓补缀曰打补钉。”看来,我们在写钉鞋时,真的写错了,但已经不好改变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上世纪的60--70十年代,洛阳街头很少能见到修鞋师傅,公私合营后,街面上见不到啥小生意人啦,小巷子偶尔来一个卖红薯、大绿豆、柿子、小鸡娃儿的基本都来自乡下,城里的可能就有两个人:一是卖桂花糖的老潘,另一个是卖红色“刀糖”的老八儿,那个声音洪亮吆喝着卖油茶的老太太,有一段时间也消失啦。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温州修鞋匠人来到洛阳老城,起初就在北大街、十字街摆摊,后来遍布洛阳各个角落,老洛阳人好奇怪:这营生能挣钱?可人家利用带来的手摇机器,靪鞋底、缝鞋帮儿,修拉锁啥的,竟然都能养活一家人。后来听说这帮温州人不干了,开始在洛阳开店销售皮鞋,当老板都发财了。

也就是温州人丢弃的这个行当,被我家小姨捡起来啦,憧憬城里生活的她,未想到嫁到城里就赶上了“下岗潮”,一家人生活无望。也不知她怎么想的,找到我妈妈请她给办个执照。这事儿对我母亲来讲不算难,几天就给办下来了。谁能想到,小姨和旭升进城的三个姐妹就把摊位摆在民主街岗楼下,呵呵,还真的赚钱啦。因做工精道,在老城区名气还很大。就因干这个“修鞋营生”,小姨养活了一家四口人,盖了两套房子,还培养了两个大学生。

看着我曾坐过的小推车被小姨当成了“运输工具”,看到她手上裂的口子,再看看她“靪鞋”的质量,我信啦,因为她很忙,周边的人都认识她,人缘好的难以想象.....她就是利用勤劳的双手,干了“靪鞋”这个行当并和其他城里人一样,也过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