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中这四种“硬伤”,你中招了么?

所谓“硬伤”,就是指书稿中出现的知识性和技术性差错,这类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到书稿的质量。志书的“硬伤”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时间写错,特别是旧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上,常出现这类问题。如道光二十年,写成1841年(应为1840年)。志书中常常出现用年代推算而使公元纪年换算时少或者多出一年。另外,关于朝代的起止时间,也常常写错,如清朝,某些志书上注明1644年至1911年,实为1616年清入关前。朝代的起止时间,应以《现代汉语词典》附录“历代纪元表”为准。

▲关于旧纪年与公元纪年夹注,我们习惯的写法是“旧纪元+括号注公元纪年”,如“东汉建安元年(196年)”,这样夹注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写法举例如:

①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或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②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或贞观十年(636)。

二是专业术语书写错误。志书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较专业的术语,这类问题或因专业知识构成而书写错误。如pH值,往往写成PH值;SO2错写成SO2;考古学上的夹砂彩陶,写成“夹沙彩陶”;将器皿上的纹饰如篮纹写成蓝纹、兰纹等。此外,动植物名称常有写错的问题,如:蒜苔(薹)、兔(菟)丝子、君达(莙荙)菜、桂(鳜)鱼、木须和苜蓿(木犀)肉、沙其玛(萨其马)、棉蛉(铃)虫、春(蝽)象等。(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三是人名、地名书写错误。因为形近字的缘故,一些人名、地名会常常写错。如颍,作地名,有颍川、颍河、颍上,常写成颖(作人名)。编志书时应特别注意。

四是统计数字错误。在编辑方志图书中,常发现一些统计数字出现逻辑错误,比如表格中分列的数字与合计的数字对不上;前后记述同一事物数字不对应等。因此要格外注意统计数字的核实。

作者简介:王小方,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助理、地方文献编辑部主任,从事方志出版3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