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干货不值钱,“入网”才是无价宝

1、丝绸之路-势能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途经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全长1.4万公里,走单趟完大约需要15个月。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丝绸之路

《伯凡日知录》中说到:

在罗马帝国,丝绸的价值比等重的黄金还高,正是有了这种超高的价值,才有了这条“不可能的路”。这是贸易史上的一条规律:一种商品只有在价值上具备“高电压”,才能克服巨大的“贸易电阻”,在“不良导体”上形成一条“电路”。

同理: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高势能的人,有爆发力的人,才能穿越这不确定的世界,成就自己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

热力学第二定律 是高中物理的课程

克劳修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是: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

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需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做面包的麦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

宇宙每个局部的熵减少,都必须以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

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一旦达到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就广泛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在宇宙封闭系统里,熵(无序程度)总是增大的,也就是说我们必然消亡。

同理:对照知识和信息,这混沌和无序也是我们自己的 “熵”。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熵增”更是一种宿命。要想让自己的头脑避免持续增加的混沌,不断增加头脑中的“点”,不仅无益,而且会让无序更加无序。

3、递弱代偿-代偿

王东岳对递弱代偿理论的描述是:

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类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类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

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

王东岳在混沌大学讲课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创业者只有具备创造新的产品实现代偿的能力才会胜出。然后,在更大尺度或不久的未来,又不可避免的走向递弱,而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变得越来越短。

4、有用的信息-入网

信息一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用的、一类无用的,那么如何判断有用还是无用呢?

如果我说是权威推荐、专家点评、机构评估的就是有用的,很多人一定会摇头。那么什么是有用的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主体:那就是“我”,只有对“我”有用才叫有用,也就是说,与“我”无关的知识,肯定是无用的

接下来要明确这个信息与“我”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每个人的大脑想象成一个复杂的公路系统,这个时候新发现了一座教堂,你想经常去这个教堂,因为它对你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你只有新增一条公路,经过它,并且这条新路要与其他的公路互通,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这条路要是一个最短路径或最优路径。

乔布斯“语录”

这个教堂就是新的“知识点”,这条路就是连点“入网”的线,最终通过连点将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系统,并提升了原有系统的能力。

5、结论

获取更多知识可以让我们成为高势能的人

信息的熵增,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日加无序,熵增不可逆

我们需要新的知识结构对抗熵增,并获取代偿优势

入网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内化为“有用”,升级认知

6、入网三步走:

刻意获取超出自己的认知边界(固有知识结构范围)的信息找出新的、有价值的知识点;将知识点关联到已经续存知识结构中,并优化原有结构。

综上,过去我们习惯听方法(套路)、技巧、案例这些干货,然而这些很可能只会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固有的、无关联的操作过程模板,而无法升级思维的路网,真正做到拓宽认知边界,实现能力升级。

本文为鄙人《大尺度产品观》系列之引言。以下为规划的完整目录,作为十几年的产品老兵,想将自己这些年来对互联网、对产品、对方法论的理解做个总体的梳理,如果您觉得感兴趣或值得一阅,请多多支持转发,感谢您的关注,以下为草拟的提纲,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力争不间断的完成全部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