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课堂:“pull拉式”生产

拉动式生产方式,是指将生产指令直接下至后工序,后工序向前工序使用“看板”传导取货指令和生产指令。每个工序只会在需要时收到物料,生产线物料员也只会从物料部门那儿收到该工序实际需求数量的物料。如果出现生产延迟,各自均应负延误生产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环环相扣,环环拉动的链,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进度的完成。

生产指令由后工序直接向前工序下达,与生产实施的时间差距很小。每一环节在向前序下达生产指令时,可根据本工序当前的在制品及进度情况进行调整,相当于将计划与控制两项功能合二为一,这也是将生产过程的在制品控制在最低水平的关键。在制品与进度的最佳控制保证了资金占用最小、交货最准时、企业信誉最佳,是“拉动式”计划机制的最大优越性之一。

“pull拉动”和“push推动”的区别

在推动式生产中,一个加工工序按照已制定好的生产计划和排序对某一种生产物料加工完后,该种物料被“推”向下一个工序,然后再按照此工序已制定好的生产计划和排序进行加工,如此类推,该种物料被一步步从上游工序“推”向下游工序。

在拉动式生产中,上游工序的生产只按照由下游工序通过“看板”传递来的生产量、生产种类和排序等指令进行生产,生产被下游工序“拉”动进行。

(1)推动式生产方式的指令被发送至与生产某种产品相关的各个生产工序,各生产工序只按照该工序的生产指令进行生产。而在拉动式生产中,生产指令只被发送至生产该种产品的最终工序。

(2)推动式生产方式是按照客户订单和需求预测被集中计划完成。而拉动式生产中的生产订单,除了对最终工序按照客户订单制定外,对其它工序则按照生产现场的信息工具(如:看板卡或andon)由下游工序的实际需求决定。

(3)推动式生产方式对在制品库存的控制水平采用中心计划方式,生产线不易平衡,所以经常产生较高的在制品库存量。而在拉动式生产中,上游工序只按照下游工序的需要进行生产,所以在制品库存较低。

(4)在实施的组织要求上“推动式”生产更适合应用于传统的层级式管理,生产计划的下达和协调会在层级式的组织管理中产生迅速而有效的作用,但相关人员在组织管理和决策中会缺乏参与感和积极性。“拉动式”生产则以团队管理的方式对生产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持续改进,相关人员会产生极高的参与意识。

(5)在适用范围上“推动式”生产适合应用在生产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系统中,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会增加“推动式”生产计划的复杂性和生产控制的难度。恰恰相反,因为“拉动式”生产系统具有很高的柔性,所以“拉动式”最适合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因为“拉动式”生产方式的应用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这种新型生产方式的引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