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毛泽东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 冯玉祥夸他是“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他就是 卢作孚,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从1926年一条小火轮开始,到1950年已拥有客货轮船140多艘,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岸个企业和附属设施。公司总资产达到8.437亿,净资产达到2.915亿元。涉及到发电、自来水、造船、仓库码头、铁路、煤炭、水泥、陶瓷、印刷、出版、钢铁、机械、纺织、印染、食品、建筑、贸易、银行、保险、等许多领域。开辟了数千公里的内河航线。拓展了港澳和东南亚航线,最远的还到过印度和非洲。他统一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使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卢作孚的最大功劳是指挥“宜昌大撤退”, 1938年秋宜昌沦陷前夕,他领导所创民生公司用自己的船只,经过40天的奋战,抢运了聚集在宜昌的人员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他的民生公司有16艘船只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117名员工壮烈牺牲,76名员工伤残。这次抢运被誉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其中抢运入川的学校有复旦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航空机械学校、中央陆军学校、国立戏剧学校等数十所。抢运军工以及其他工厂设备有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工厂、兵工署陕西厂、兵工署河南巩县分厂、兵工署河南汴州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宜昌、安庆、扬州航空站、上海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等等,这些工厂在重庆恢复生产,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基础,它们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军需物资,由民生船舶运往前线,大大地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有力地阻滞了日军的西进,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这样的撤退在中外战争史上只此一例。

民生公司的货船

宜昌大撤退后,民生公司的船仍在抢运物资,付出了极大牺牲。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的船只运送出川的军队共计270.5万人,武器弹药等30多万吨。卢作孚不顾危险,常常亲临现场。1939年以来,民生公司有9只轮船被炸沉、6只被炸坏,包括最大的“民元轮”。1939年,民生公司航业部分的损失高达400万元。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济部调查,这次抢运出的兵工厂和民营企业的机器设备,每月仅手榴弹就可以造30万枚,迫击炮弹7万枚,飞机炸弹6000枚,十字镐20多万把。 此外,政府征用阻塞水道5只,2028吨;自行凿沉和敌机炸毁等16只,11460吨;军公运输受损失5只,4188吨;被日寇劫持5只,2662吨,这还不含趸船和驳船,仅损失的轮船就有20338吨。 1949年开始,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国民党当局逃往台湾,准备将长江上的轮船全部破坏,海船全部开到台湾。卢作孚先生在重庆和上海周密部署了长江上的轮船躲避的办法。1949年6月10日,卢作孚先生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离开香港,返回内地,6月15日到达北京,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专门宴请了卢作孚先生和荣毅仁先生。在北京期间,卢作孚先生向周总理提出,通过“公私合营”的办法,将民生公司交给国家。11月3日,卢作孚先生到香港,为保护民生公司滞留在香港、台湾和在海上的21艘海船不遭到破坏。这期间,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代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也有代表直接接受周总理的指示。这期间,台湾也几次派要员到香港来找他,要他到台湾当“交通部长”。从1949年到1952年,在卢作孚先生的缜密安排下,民生公司滞留在海外的21艘江海船舶除一艘被炸毁,一艘被特务劫持到台湾外,全部开回到大陆。

1952年1月初,离京返渝时,正值“五反”运动高潮,他被指为“不法资本家”无情斗争,他不甘受辱,遂于1952年2月8日在重庆服用大量安眠药后辞世,终年59岁。他留给妻子的遗嘱全文为: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民生公司;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三、今后生活依靠儿女;四、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