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的“三姓皇后”,身为柔弱女子但名字很霸气,因争宠被废

古代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很浓厚,女子无论出身贵贱,绝大部分都是有姓无名,即使尊贵如皇后者亦是如此。女子就算是偶尔有姓有名者,所取名往往也以怪异、搞笑者居多,间或有看上去非常霸气者。比如东汉有位传奇皇后,明明是一个柔弱秀丽的女子,偏偏取了一个霸气无比的名字。这个人,便是汉桓帝的第二任皇后邓猛女。

邓猛女出身名门,是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玄孙女,和熹皇后邓绥的侄孙女,郎中邓香之女。邓猛女虽然家世显赫,可惜父亲死得早,寡母宣因为不堪忍受邓家叔伯、兄弟们的排挤,便带着邓猛女改嫁给梁纪。邓猛女进入梁家后,便跟了继父的姓,改名为梁猛女。

邓猛女跟随继父梁纪姓,改名梁猛女

梁纪的身份不一般,他是当朝大将军梁冀之妻孙寿的舅舅,而孙寿又是出名的悍妇,不仅把丈夫管得服服帖帖,还频频插手政事,提拔亲属做官,梁纪自然也备受照顾。孙寿很早就注意到梁猛女,见她国色天香、容貌绝艳,便觉得此女“奇货可居”,若献给皇帝,必能巩固丈夫的权位。

孙寿将想法告诉给梁冀,后者自然欣然从命。就这样,在桓帝永兴年间(153年-154年),梁猛女被送入掖庭,成为一名采女,此时的她,年纪应该在14-16岁之间。梁猛女入宫没多久,便深得桓帝宠幸,几乎达到专擅宫闱的程度。

桓帝邓皇后讳猛女,和熹皇后从兄子邓香之女也。母宣,初适香,生后。改嫁梁纪,纪者,大将军梁冀妻孙寿之舅也。后少孤,随母为居,因冒姓梁氏。冀妻见后貌美,永兴中进入掖庭,为采女,绝幸。《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梁冀专权擅政近20年,最终被桓帝铲除

梁冀执政近20年时间,上欺天子、下压群臣,凡与己不合者必除之,着实恶行累累。延熹二年(159年)七月,对梁冀专权早已不满的汉桓帝孤注一掷,和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个人密谋锄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诏废黜梁冀的职权,并派兵包围他的宅邸。梁冀、孙寿自知不能幸免,遂相约同时自杀而死。

梁冀倒台后,朝中党羽皆被清除,虽然梁猛女在实际上也属于梁党,但桓帝出于对她的宠爱,非但没有将她贬逐出宫,反而还册立她为皇后。不过,桓帝对梁家实在过于厌恶,便命皇后改姓薄(“及懿献后崩,梁冀诛,立后为皇后。帝恶梁氏,改姓为薄。”引文同上)。

汉桓帝先后下令梁猛女改姓为薄、邓

皇后改姓薄后4年,有司向皇帝上奏,认为皇后既然是邓香之女,那么应该恢复本姓,不宜改易他姓。桓帝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皇后改姓邓(“四年,有司奏后本郎中邓香之女,不宜改易它姓,于是复为邓氏。”引文同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竟然有三个姓,在皇后这个群体中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邓猛女担任皇后初期,所受宠遇不减,家族随之也跟着沾光,就连当年欺负他们孤女寡母的叔伯、兄弟们,也加官进爵、风光无限。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任何事物到达鼎盛期后,接下来必然是向低谷滑落,即使风光如帝后者,也逃不出这个铁律。就在邓猛女恢复本名没多久,她及她的家族便遭遇灭顶之灾。

郭贵人与邓猛女势如水火

原来桓帝在铲除梁冀一党后,自以为高枕无忧,便开始荒废政事,躲进后宫享受。桓帝在位中后期,内宠极多,尤其喜欢比皇后更年轻、更漂亮的郭贵人。邓皇后频频遭受冷落,心中愤恨不已,难免会借故找郭贵人的茬儿,皇后、贵人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某日,邓猛女在皇帝面前诬陷郭贵人,后者也不甘示弱,也反唇相讥。二人越吵越凶,渐渐地便让局面失控,若不是桓帝大声喝止,俩人肯定会扭打到一起。皇帝对邓猛女的表现很生气,联想起这两年来她骄横妒忌的种种事迹,更是怒不可遏,遂下诏废黜她的皇后之位,并送往暴室监禁,时在延熹八年(165年)二月。

后恃尊骄忌,与帝所幸郭贵人更相谮诉。八年,诏废后,送暴室,以忧死。立七年。葬于北邙。从父河南尹万世及会皆下狱死。统等亦系暴室,免官爵,归本郡,财物没入县官。引文同上。

邓猛女因争宠被废,不久便郁郁而终

邓猛女被废后心灰意冷,天天以泪洗面,没多过长时间,便在监所抑郁而终,享年也就30岁左右。邓猛女死后,因为她的关系而得到晋升的叔伯、兄弟们也全都遭了秧,或下狱而死,或罢官抄家,没一个能落得好下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古往今来,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