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柴”不遇!柴油车为啥总是受伤那一个?

进入2018年,空气质量与蓝天保卫战成为了网上最火的两个词。从年初到如今2018年已度过三分之二,无论是在相关会议还是相关文件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都成为了首要议题。而在这一系列讨论整治活动中,柴油车都成为了众矢之的。开展老旧柴油货车尾气检查,划定柴油车重点治理区域以及大力推广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都让柴油车主心中纳闷:为啥受伤的总是我?

其实,柴油车在我国遇冷并非首次,实际上除了运输行业外,柴油车一直很难在我国得到普及。据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超3.6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2亿人。由此可见,柴油车怀"柴"不遇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让柴油车如此遭受冷遇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柴油车由于先天因素,在尾气排放与保护环境方面相较于汽油车有着天然的劣势。由于柴油质地粘稠,在发动机做功过程中碳链颗粒未充分燃烧,最后以碳颗粒物的形式从排气筒排出,因此车辆会冒出大量黑烟,这也是路面上柴油车所到之处黑烟滚滚,飞沙走石的根本原因。

正是由于柴油车运作时尾气排放黑烟大,污染严重,又进一步加剧了柴油车与当前中国整个社会的格格不入。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来,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一直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大气污染治理也成为了重中之重。2017年4月,有关部门出台了"国十条"。在关于机动车尾气治理方面要求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同时为配合"国十条",又划定了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以此作为治理柴油车尾气排放的重点城市。而在今年7月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对重型柴油货车的治理计划。由此可见柴油车在当今主抓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综合来看,柴油车普及受阻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尾气排放。因此,想要改善柴油车现状也只能针对这个根本原因来下手。除了从技术层面提高发动机技术,改进造车工艺以外,就只能通过安装尾气减排设备对尾气进行二次处理来降低排放了。目前国内较成熟的尾气减排技术主要为尾气前处理技术,其针对黑烟产生的特点,通过运用车载电能将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注入发动机的进气道,与混合气同时燃烧,加快柴油的燃烧速度,使柴油得以充分燃烧。由于柴油燃烧的充分,促使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减少,从源头上减少碳颗粒物的生成,从根本上解决冒黑烟的问题。而不能充分燃烧的燃料也重新变成了车辆的动能,直接降低了燃油成本,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依托其技术生产的水助动机等新型减排设备也已投放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析的柴油车怀"柴"不遇的原因,大家觉得还因为什么导致柴油车总是受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