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重用大批汉官,满清贵族不同意,慈禧:要不你们去打太平军?

清朝从强盛到衰弱,后人归结了若干原因,有人说是皇帝的原因,从乾隆皇帝开始清朝就有衰退现象,还有人归结为太平天国运动给了清朝重重一击,还有人认为女人专权,等等。

其实清朝的皇帝比明朝皇帝要敬业,没有哪个皇帝在位时胡作非为。只不过国运不济,他们也不是神人。当然慈禧给世人印象太差,不过慈禧执政时,也做过一些事情,不能一锤子否定她。特别是太平天国席卷全国,快要把大清半壁江山打下时,慈禧用了一措施才挽救了清朝,但后来慈禧不用了。

这项措施就是重用汉人,让他们自行组织乡人练兵保家。因此,成就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特别是曾国藩靠着湘军,从屡战屡败到屡战屡胜,是一个很难受的过程,但如果没有曾国藩等人,很难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继续发展,但至少不会灭亡那样快。

慈禧重用汉官也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当时就受到满清贵族的阻挠。这些八旗贵族认为慈禧破坏了老规矩。因为清朝进关后,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使用汉臣但不重用。担心他们势力大了,把清朝推翻。

慈禧面对这些满清贵族的压力,力排众议,她问这些贵族:如果不用汉人,谁能平定太平军?这句话很管用,的确这些旗人战斗力已经全失,没有当初进关时的勇猛了。

实践证明,慈禧用的汉官基本都是晚清的中流砥柱。他们为清朝平定内乱,才得以为清朝续命。这一点慈禧看得很准。

但后来慈禧让曾国藩平定捻军起义时,曾国藩主动削减湘军实力。这一点让人很意外,为什么曾国藩实力这样强,他却自减实力呢?曾国藩此人比谁都奸,他看的也很准。从大清的寿命来看,曾国藩知道还不到灭亡之际,他如果继续保持庞大的军事实力,那就招灾了,性命也不保。

所以后来曾国藩干脆连兵权都不要了,并不是曾国藩是官场老油条,因为他太熟悉慈禧了,太熟悉清朝官场了。曾国藩最后能善终,也正是他抛弃自己曾经训练过的军队。

清朝末期,虽然慈禧同意李鸿章等人发展北洋新军,但这些脱胎于清军的部队与曾国藩等人所练的军队还有一定区别。

历史没有假如,甲午之战是一个决定大清命运之战,此时用上厉害的地方军队也不一定能打赢。但如果曾国藩所练的湘军再注入新式军队元素,会是什么情景呢?所以清朝继续延用慈禧的汉官政策,多给汉官权力,多相信汉官,或许清朝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更多精彩历史,请关注【泥腿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