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长生不死,秦皇汉武曾求助于炼丹方士

秦皇汉武不仅热衷于“求仙”,还曾痴迷于“炼丹”,想求得长生不死的一种仙药。

我国炼丹术萌芽于秦代,初步形成于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服食过丹药。明代的光宗皇帝的“红丸案”至今争论不断,而明世宗朱厚熜还曾亲身炼过丹药。

炼丹术是药物化学的开端,近代化学的前驱,历史上又称之为金丹术。简单地说,它是企图用金石及其它药液炼化出长生不老的方术。炼出的丹药名为金液丹。金液丹用的金,起初是黄金(真金)也有人使用药金(贱金属)。燕齐方士对始皇所说“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的金,是药金。黄金入水百炼不销,埋之土中不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还成丹砂。炼丹方士由此得出结论:服食金丹人体自然就移入了黄金永固性和水银升华作用,也就可以长生不死羽化飞升了。这番理论是依照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五行的阴阳取象比类的规律(自然中有阴阳,人身中有阴阳,自然中有五行,人身中有五行)引申出来的。秦皇汉武因为都非常迷信阴阳五行学说,自然愿意奉行由此而引申出来的仙丹理论。

武帝听了少君关于仙丹的说教后,就诚心诚意地拜起炉神来了。炉神是一位美丽的红衣仙女,主管炼制金丹和厨下炊事,所以开炉前必须先祭祀这位仙人。

秦始皇骊山陵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而汹涌澎湃在天地间的百川江河大海本是水银。水银在炼丹方士看来,是极为奇妙的东西,它们是最心爱的宝贝之一。水银是金属,呈液体状态,如水、似银,能流动,跟水一样具有挥发性。它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尘埃。另一方面,它又跟水不一样,水银的比重是水的十三点五倍,不能沾湿一般的容器和木、陶、铁制品,因而在取用水银时稍不小心它就会溅出器皿之外,流转到地面上。这样看来,汹涌澎湃在骊山陵宫里的水银汇成的百川江河大海,负有非同小可的神圣使命:让始皇的灵魂飞升(尸解)。骊山陵宫早在始皇即位时就已建成了,可见他的成神求仙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难怪始皇一再上当受骗不觉醒,死到临头了仍在想望神山仙药,在当时的条件下,取用如此多的水银谈何容易,所以他特为经管丹砂的豪富巴寡妇清修筑“女怀清台”,并誉之为“贞妇”,实在是深有其因的。

养生寿老起码是文明人类的一个普遍愿望,秦皇汉武求助于炼丹方士,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愿望异乎寻常的强烈。实际上,这种愿望强烈到异乎寻常地步的帝王并非是秦皇汉武两个。但是,金丹一类的开炼药,其重坠、毒性非一般人的肠胃、体质所能承受得了的。自汉以后,服食中毒而死者,史不绝书。西晋贾皇后饮金屑酒而死,北魏道武帝因服食王石散精神失常而死。有唐一代,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这六位皇帝皆因服食丹药中毒而致死。臣下如杜伏威,太学博士也是如此而致死的。五代时,梁太祖服食金丹后,眉发立堕,头背生痛,及至弥留之际,被人杀死。南唐烈祖服食金石药,患癕致死。

秦皇汉武对求仙炼丹的追求和痴迷,已经到了不能自拔,至死不觉的地步。秦始皇巡狩山川,本与他的求仙活动密切相关,它带给秦代社会的灾难无疑是极其深重的。透过秦始皇所追求的的海市蜃楼,让人仿佛听到“伐无道,诛暴秦”的讨伐之声。而汉武帝的求仙运动,给汉代社会带来的灾难,也不逊于始皇。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