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赵云死时已经六七十岁,早已是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对六出祁山的北伐军事行动影响不大,顶多是当年一起追随刘备打拼蜀汉江山的情怀牵动着一下诸葛亮的内心。而张苞的早逝,却在根本上反映出了蜀汉政权的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想当年,赤壁的一把大火下,刘备占据荆州四郡,以此为依托吞并刘璋益州地盘,进而拿下了汉中原张鲁领地。前来攻打的曹操不仅爱将夏侯渊被斩杀于定军山,而且本人也在与蜀军的对决中屡次落于下风。当时的蜀汉,文有诸葛亮、马良,武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配上魏延、刘封、孟达、关平等第二梯队武将,带甲几十万、战将千员,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势头强劲,真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蜀汉山河一片大红!!

可转瞬间,关羽大意失荆州,身死败亡不说,还害得蜀汉从此失去了东线对曹魏政权战略大包围的策应。紧接着,张飞又遭横死,刘备夷陵战败,蜀汉困守疲敝的益州一地四面楚歌。等到诸葛亮稳定政局,平定南方孟获,黄忠、马超又相继病亡,“五虎上将”仅剩垂垂老矣的赵云一人。可以说,短短几年,蜀汉能征善战的武将人才流失十分快速。



此后诸葛亮的北伐,魏延、关兴、张苞、王平等第二、三梯队武将人才开始填补为主力输出,但相对于“克复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目标来说,蜀汉的国力、兵力、文武人才储备还远远跟不上需求。可偏偏在如此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赵云、关兴、马谡还相继折损,魏延又不能托付信任,因此张苞成为了诸葛亮重点培养对象,是蜀汉新生代年轻将领的栋梁式人物。

张苞不仅是张飞的长子,在蜀汉根正苗红,是刘关张兄弟情谊的延续。而且他的两个姐妹先后相继成了后主刘禅的皇后,张苞在政治上是刘禅的内弟外戚,在军事上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如果由他主持蜀汉政局,万万不至于出现邓艾攻入蜀汉时,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的尴尬死局。



由此可知,诸葛亮对张苞倾注了很多心血、寄托了很大期许,但张苞的猝然离世,使得诸葛亮对蜀汉的政治、军事布局趋于瓦解。不仅出现了“蜀中无大将 廖化做先锋”的武将梯队青黄不接局面,而且诸葛亮离世后构建的“姜维——杨仪”权力格局,事实上证明也没能掌控蜀汉政权整体局势,像极了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的黄皓宦官干政,成了压死老刘家的重要因素。

与蜀汉相反,三足鼎立的其他两方却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曹魏司马懿、郭淮、郝昭、王双层出不穷,东吴陆逊家族也是青年才俊辈出。蜀汉不但国土狭小,人才也难以比拼魏吴,连皇帝也是差人家一大截,现在张苞又早死,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目标渐行渐远,如此局面怎能不让诸葛亮忧心如焚、痛哭流涕!!


竹山清溪涧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准备北伐。忽然一阵大风刮起,把庭前松树吹了。孔明一看,大事不好,就算了一卦,然后说:“看来要折损一员大将了!”大伙都不相信,正喝酒呢,正饮酒间,忽然有人来报赵云的两个儿子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把杯子扔在地上说:“完了,子龙没了!”二人进来,哭着说:“我父亲昨天晚上去世了。”孔明哭到:“子龙离去,我折损一个臂膀啊!”

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孔明兵发祁山,大败郭淮、孙礼 ,郭、孙二人弃马爬山逃走。张苞贪功,驱马赶来;不小心连人带马掉入沟中,摔得头破血流。孔明赶忙派人送回成都养病......孔明收得胜军马入寨,又欲起兵进取。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读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种疑问,要说感情,孔明和赵云的感情要比和张苞好多了吧。为什么赵云死了,他只是哭哭,而张苞一个晚辈死了,他却急得吐血,晕厥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诸葛亮为啥要三番五次急着北伐,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体每况愈下,等不了了。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有所作为,以报刘备知遇之恩也好,为了自己的私心也好,这仗他是非打不可了。所以也不顾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了,没条件也要强上。赵云和诸葛亮关系是好,但是赵云毕竟年迈多病,再不能打仗了。而张苞关兴之流,在蜀国五虎上将先后离去后,已成中坚,甚至是诸葛亮打仗取胜的必不可少的重器。

人在病体缠绵之时,每况愈下,一个小打击就会带来致命的后果。大家还记得陈仓城守将郝昭吧,此人相当了得,能文能武,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无计可施,只好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郝昭为列侯。只可惜郝昭一代名将,身患重病,被诸葛亮用计暗算,当时在病榻上一听城中大乱,立刻惊死。

诸葛亮听到赵云身死,心中必定悲伤,因为几十年的交情在那里,然而不至于悲伤过度,毕竟生老病死也是天道,再说此时赵云已不能披挂打仗了。而张苞不一样,年轻生猛,武艺精良,那可是关系到诸葛获胜的重要人物,在蜀国武将凋零的时候,张苞的死,无疑给诸葛亮兜头一棒,犹如发烧的病人头上浇一瓢凉水,你说诸葛亮能受得了吗?所以当场吐血,晕厥了。

魏蜀吴三国彼此争斗,互相消耗,司马氏暗暗蓄力,最终坐享其成。这是大势所趋,不是诸葛亮凭一人之力可以阻挡的。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诸葛丞相结果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算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图你看君


由于正史中对赵云的去世仅仅一笔带过“七年卒,追谥顺平侯”,而张苞则是早夭“(张飞)长子苞,早夭”,所以我们只能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演义中是这样描述诸葛亮对两人去世的反应的:

赵云之死见于第九十七回。赵云之子赵统和赵广前来报丧,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张苞之死见于第九十九回。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

诸葛亮对赵云之死是“跌足而哭”,对张苞之死则是吐血而哭晕过去,为何如此呢?

赵云虽然是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也是诸葛亮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但此时的赵云已经是年近70的老将了,诸葛亮对此早有准备,所以诸葛亮得知赵云的死讯固然伤心,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所以会“跌足而哭”。

但张苞则完全不同。一来,张苞是张飞的长子,是刘禅皇后的亲哥哥,不仅是蜀汉“官二代”的代表人物,也是蜀汉的外戚,地位十分特殊。而张苞就这样因为跟随自己征战而去世,这让诸葛亮背负了极大压力。

二来,张苞武艺高强能征善战,诸葛亮将他作为重点培养的青年将领之一,付出了很多心血,寄托了很大希望,是将来为蜀汉挑大梁的人物。但张苞就这么年纪轻轻的去世,这让诸葛亮猝不及防,难以接受,让他对蜀汉的前途产生了一丝担忧。再加上此时诸葛亮心力交瘁,身体不佳,所以在放声痛哭的时候会吐血晕厥过去。

诸葛亮对两人的去世会有不同的反应,并不代表诸葛亮对赵云的感情不深,只能说明他更担心蜀汉的前途和希望。


石头说历史


蜀国建兴六年,蜀国老将赵云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赵云去世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图谋北伐大业,赵云二子突然上门禀报赵云的死讯,诸葛亮痛哭流涕,久久不能释怀。

蜀国建兴七年,张飞之子张苞贪图功劳,为了活捉郭淮不顾一切,摔下马去重伤。诸葛亮把张苞急忙送回成都医治伤势。没过多久,张苞就因为伤势过重而死,死讯传到诸葛亮耳中,诸葛亮吐血晕倒。


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别,有几个原因。第一,赵云已经七十多岁了,这在当时已经是长寿了,再加上赵云是因病去世,所以诸葛亮心里早就有了准备。而张苞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诸葛亮本以为张苞好好养伤便可痊愈,结果突然听到张苞死讯,自然无法接受。

第二,蜀国北伐过程中,将领兵士都死伤无数,尤其是特别缺乏将领,像张苞这么强势的年轻将领是少之又少,所以诸葛亮痛惜阿,没了他们,北伐大业何时才能完成阿。

第三,诸葛亮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况且为了北伐心力交瘁。张苞的死就像是导火索,让诸葛亮一下子就病倒了。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答 | 江隐龙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哭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

诸葛亮听到赵云之死仅仅是放声大哭,而听到张苞死了却哭到吐血的情节并非史实,而出自《三国演义》。赵云之死是在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中,诸葛亮在议事时听说赵云病死,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张苞之死则是在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中,张苞负伤后被诸葛亮送回成都养伤,旋即而亡,诸葛亮“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

从两件事来看,一则赵云是病死,张苞是战争中负伤后医治无效而亡,带给诸葛亮的心理冲击力自然不同;二则赵云年迈,生老病死也是自然之理,而张苞正值壮年却英年早逝,自然更令人心痛。这一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也符合人之常情。

但以上两个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诸葛亮之所以更为张苞之死而痛心,是因为张苞之死的确牵引出了蜀汉最为脆弱的一面,那就是将相断代、后继无人。如果要问蜀汉为什么不能克服中原,其国小民贫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是便人才出现了断档。孙吴末期,丁奉、陆抗皆是国之栋梁;曹魏末期更是出现了“曹魏双璧”邓艾与钟会。而蜀汉呢?

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董允均主内政而非军政,且非一流人才,而北伐是蜀汉的立国之本,诸葛亮的北伐大计一定要有精通军法、能征善战的将领才能实现,而张苞等人无疑是新一代青年将领的翘楚,是蜀汉未来的希望。蜀汉是老子的,也是儿子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那帮孙子的,然而现在老子还没死,孙子先死了,这让人才原本匮乏的蜀汉更是雪上加霜。我们看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是怎么写的: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现在可好,寄以厚望的张苞先死了,诸葛亮怎能不肝肠寸断呢?


隐语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

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报丧。

再看张苞死后诸葛亮的反应:

却说孔明收得胜军马入寨,又欲起兵进取。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分付曰:“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汉中养病,再作良图。汝等切勿走泄:司马懿若知,必来攻击。”遂传号令,教当夜暗暗拔寨,皆回汉中。

可见,首先,赵云死了的时候,诸葛亮是哭了的,而且哭之前还有大惊,跌足。题主的描述并不对。

当然,张苞死时,诸葛亮的反应确实更大,不光是放声大哭,而且还哭得吐血、晕倒,甚至卧床不起,弄得自觉昏沉,不能理事。甚至因此导致了原本打得正好的第三次北伐半途而止。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对张苞和之死的反映不一样呢?

一个重要原因,赵云代表的是历史,张苞代表的是希望。

赵云是属于刘关张一辈的,按演义中明确记载的推论,甚至年龄可能比刘备还大(当然这算个小bug),至少也是和张飞差不多,比诸葛亮大二十岁左右。诸葛亮北伐时,赵云是前代遗留下来的老将。尽管两人过去并肩配合作战的不少,很默契,很有感情。然而岁月不饶人,谁都知道,年届七旬的赵云,早晚就要去世。诸葛亮对此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以大哭表示悲伤,然后就迅速派两个小子去成都报讯去了。

而张苞则不同。演义中并未记叙张苞的年龄,按历史,张苞的妈妈夏侯氏是在200年才被张飞强娶的,那么张苞在诸葛亮北伐时最多也就20多岁。演义中写张苞参加刘备东征,也明确说了是小将。换言之,张苞年龄比诸葛亮还小得多,基本可以算诸葛亮的儿子辈。他代表的是蜀汉未来的希望。

从演义的设定来说,诸葛亮开始北伐时,蜀中已经是人才凋零。虽然将领数量看起来不少,但真正算得上猛将的,也就只有赵云、魏延、关兴、张苞、姜维五人而已。其中赵云魏延都是老一辈将领,赵云年龄是诸葛亮的父亲辈,魏延至少是诸葛亮平辈或略年长,关兴、张苞、姜维则是诸葛亮的儿子辈。这种情况下,赵云已死,魏延寿命估计和诸葛亮差不多,又有反骨,那么蜀汉未来猛将只剩下关兴、张苞、姜维三人。现在折了一人,对诸葛亮打击是相当大的。

另外,也和所处的时期有关。赵云死时,诸葛亮正准备趁着陆逊大破曹休,出兵第二次北伐。赵云虽死,但尚且来得及调整部署。而张苞死的时候,第三次北伐正打到胶着。诸葛亮虽然取得数次胜利,但面对狡猾的司马懿,也是殚尽竭虑。可以说,全靠一口气支持。这时候来个张苞去世的噩耗(而且还是在打赢了仗,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摔死),对诸葛亮可谓是乐极生悲,因此支撑不住也就很正常了。


巴山夜雨涮锅


《三国演义》里面的赵云实在年纪很大的时候去世的。在赵云去世之前,诸葛亮其实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虽然诸葛亮一直很倚重赵云,但是并不把未来蜀汉政权的命运与赵云联系在一起,毕竟年纪已经很大了,迟早会离世,即使不会很快离世也会因为年老体衰而退居二线,所以赵云再英勇已经不是当初蜀汉政权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了。在获悉赵云去世后,诸葛亮当即大哭。相反张苞是一员猛将,而且很年轻,有着无比广阔的发展前途,可是才出征没有几次就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坠下山涧,摔破了头,送回成都救治,结果不幸身亡。这件事对诸葛亮的打击很大,因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白发人送黑发人。再说像张苞这样的年轻有为的将军正是蜀汉正确急需紧缺的人才,刘备从镇压黄巾起义军开始,不断扩充实力,数十年间集中了一大批文臣武将,这是蜀汉政权得以建立的基础,也是诸葛亮安汉兴刘的资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臣武将纷纷衰老、死亡,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正在急需人才的时候张苞、关兴子承父业到军中效力,

这如同一场及时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蜀汉政权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且这些人都是蜀汉政权的老干部子女,政治上非常过硬,业务上又很精通,是难得的人才,所以诸葛亮十分倚重他们,指望着依靠这些年轻人打出一片新天地,甚至于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战争很残酷,张苞这员小将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依靠。所以他内心十分悲痛。其次,在诸葛亮这样的道家人物眼里,人的生死不仅是生命的开始和终结,更是上天对人类的暗示。张苞这样的蜀汉政权的老干部子女年纪轻轻就死去,说明上天不保佑蜀汉政权,这是蜀汉政权甚至整个汉王朝期数已尽的征兆。所以诸葛亮在得知张苞伤重不治之后,不仅极为悲痛,而且口吐鲜血。诸葛亮这个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政治家军事家,隐隐的感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了,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违背天意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

诸葛亮对宇宙人生的敏锐干汊河思考使他可以轻易地从一些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看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所以在常人看来张苞之死这样的事情是极为平常的,但在诸葛亮眼中这件事情包含的政治军事甚至是天命的意义就太广泛了太深刻了,所以他遭到了无比沉重的打击。这就是圣哲和凡夫的区别。


江南不缺水


按照正史来说的话,张苞此人是英年早逝的,张飞死的时候张苞都已经去世多时了,所以肯定不存在所谓的诸葛亮哭张苞一说。所以此处应是按《三国演义》来提问的。

演义中,赵云和张苞死的时候,诸葛亮都放声大哭过,并非只哭了一人。

对于赵云,其是蜀国老将,年轻时便纵横天下,年老也能力斩五将,毋庸置疑是蜀国的第一代栋梁。诸葛亮听说赵云去世,和当年庞统去世时的感受应该是一致的,蜀国又丧失了一个栋梁人物了。

而对于张苞,在演义里完全就是“小张飞”,骁勇善战,可以说是蜀国二代人物里面的佼佼者。他的丧世,是蜀国二代伐魏人才的湮没开端。诸葛亮想到第二代人战死沙场,尚不能克服中原,自然心中会无限懊恼。要知道孔明出山的时候,信心满满,还要其弟继续躬耕,等待自己功成身退的那一天。可是结果却是残酷的,二代人物张苞死的时候,复兴汉室却仍然只是空谈啊。所以无论是对于一员大将的损失,还是孔明心中的无奈,他都只得大哭一场。

在演义里,张苞死,诸葛亮是吐出了血的,这一点似乎比哭赵云更为严重。其实我觉得这是作者的一个伏笔,借哭张苞吐血来使诸葛亮染病,为最后病逝五丈原埋下伏笔。所以这两处哭孰轻孰重,难说。

总结一下,赵云的死,诸葛亮是哭第一代大将;张苞的死,诸葛亮是哭第二代大将。其实都是诸葛亮为不能克复中原流下的泪水。

(我是蜉蝣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关注一起交流)


蜉蝣尘埃笑谈天下


透过现象看本质,孔明这么聪明的人,听到张苞身死的消息吐血,肯定是想到了比赵云下世更多不利于北伐的地方。

1张苞他姐可是皇后,刘婵的枕边人,弟弟打仗死了,姐姐能不恨诸葛亮吗?这样一来,皇后时不时在刘婵耳边吹吹风,后院不稳前方怎么安心,黄皓在电视剧里被塑造成小人阻碍北伐,一个宦官怎么能有这么大本事,留守的大臣蒋琬费祎向宠等等都不是傻子,怎么不管管呢?那是黄皓有张皇后撑腰,大臣再厉害皇上的家事也不能说的。

2张苞确实勇武非凡,蜀国里他这一代最能打的就是张苞,本来诸葛亮想的是让姜维专门修炼智力的,张苞修炼武力,一文一武,张苞一死,姜维武力智力都要练,结果智力值就被邓艾,钟会超过了,要不评姜维的潜力智力练到97不成问题,还有一点武力智力,就和内功,外功一样,练一会外功,练一会内功,等于都没练两个互相抵消了,所以后期姜维武力智力,都不如刚和蜀汉交锋时数值高了。

3诸葛向来能掐会算,一有大将身亡就倒大旗,掉流星,互煞范克什么的,可张苞死时他提前没算出来,一听到张苞亡故的消息时,就马上预料到自己不会算了,这可坏了,以前靠预知能力,隔三差五说说过几天能发生什么事,手下人那是相当臣服,现在完了这以后不会算了没人信了。

诸葛那脑子转的一般人比不了,他一听说张苞身死的消息肯定想到更多对北伐不利的地方,所以吐血。

上班中,想的不全面随手写写,搞笑勿喷。


小伙子1983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的中生代将军凋零殆尽;只剩下关兴、张苞寥寥几个;在中生代将军中,能够独立领兵出战的也只有张苞和关兴了!

赵云老将军虽然英勇,是蜀汉的第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寿终正寝,诸葛亮只是唏嘘不已,在意料之中,而张苞是蜀汉的未来力量,他也是蜀汉为数不多的能够媲美老一代关羽、张飞、赵云的中生代将领。诸葛亮都不忍心用赵云做先锋,因为赵云比他年龄还大,一眼就能看到人生的尽头!

张苞的死,诸葛亮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中心酸苦楚不言而喻。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尤其是武将更稀缺;到了后期诸葛亮出征,廖化来做先锋。张苞是张飞的儿子,是新一代的人才,更是一员猛将有头脑的听指挥的武将;张苞武力可以媲美他老爸张飞。这么年轻的人,是诸葛亮伐魏的得力干将,也是蜀国军中难得的人才,他的死去,让诸葛亮的军事行动以及战略安排大打折扣。尤其是北伐事业中,缺少武将。三国后期,不仅仅蜀国,魏国吴国同样缺乏武将,老一辈名将一个个凋零,大家都要拼新生代。诸葛亮一个人独挑蜀国大局,需要帮手,得力的帮手,尤其是猛将名将。失去张苞,所以诸葛亮痛哭中仅仅是个人感情,还有个人的压力,蜀国的未来。

此外,张苞的姐姐是皇后——刘禅的皇后!张苞的死让诸葛亮在政治上断了一条臂膀!张苞作为刘备器重的中生代将军,其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张苞外能攻魏,内能震慑朝堂,在张苞时期刘禅身边太监敢推荐美女蛊惑刘禅,早就被张苞劈了!(爬山去了,未完待鱼)

一个人最孤独的是无人能用,国家后继无人,无人能够理解你!如果张苞不死,诸葛亮北伐的先锋肯定是张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