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杀功臣到底为了什么?

愤怒的小于


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原则,大略可以归纳为“五防一封”。五防即:防权臣,防女祸,防外戚、防宦官、防蒙古。一封即分封诸王。

大杀功臣,正式基于“防权臣”。

权臣即是功臣,而大多又是武臣。朱元璋既马上得天下,又非读书人,因此看不起知识分子。因而统一天下后,大多信任武将,但朱元璋对功臣猜忌心很强。

洪武五年六月,朱元璋已规定这些功臣九个不许:

其一,不许接受公侯金银、衣物、钱物;

其二,不私役官军;

其三,不许公侯之家强占官民山场、湖泊、茶园、芦荡及金银铜场、铁冶;

其四,不许内外各卫官军于非出征时,于公侯门首侍立听候;

其五,不许功臣之家管庄(田)人等,倚势在乡欺殴人民;

其六,不许功臣之家及亲属人等,倚势凌民,侵夺田产财物;

其七,不许功臣之家私役佃户,隐蔽差徭;

其八,不许公侯之家欺压良善,虚钱实契,侵夺人田地、房屋、牲畜;

其九,不许功臣之家私受人田土,接受投献等。

当朱元璋掀起“胡蓝之狱”以及“空印案”、“郭桓案”等案件,诛杀功臣时,他提出的罪名,则远远超出了九个“不许”了。胡惟庸的罪名,不仅是“通倭”、“通蒙”,恐怕连“奸臣”也是硬凑上的。实际上是相权过重,引起君主的猜忌,君主是不会把权交给异姓人的。他要掀起不停顿的种种案件,把异姓功臣统统杀掉,以保住朱姓江山。经过他十几年的清洗,“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武将更几乎被杀光了。

朱元璋清除异姓元老的步骤是先杀文臣,次杀武将。及至他的几个大儿子秦王、晋王、燕王均已长成,可以单独承担出征和守边的任务,几名与蒙古作战的大将,才最后一一处死。


邓海春


晚清学问大家钱名山有诗题名《读夏节愍公集》:“志士难运落日戈,大明碧血满山河。一朝忠孝刀碪尽,我恨高皇造孽多”。

这诗不只是感慨夏完淳忠烈的。是借题发挥,意谓朱元璋生性残暴、刻薄寡恩,对于功臣和文士动辄杀戮,视同草芥,但是当明王朝垂危之际,却有无数义士挺身而出,喋血刀碪,联想起朱家的寡恩惨酷,使人伤有余恨。

朱元璋之嗜杀,还能为了什么呢,脱掉那些为他层层装饰的底裤,说白了就是为了”家天下”的一己私利。

朱元璋是以“奴”视臣民的。他以布衣无赖为天子,仰功臣得天下,胸怀又无帝王之宽厚恢弘,内心的自卑又适足以助长他暴戾之本性,是以一旦功臣的工具性已利用完毕,径行杀戮毫不在意。蓝玉、胡惟庸、常遇春、徐达、李善长、李文忠,一一陷入魔窟,横遭屠戮,连死法都是千奇百怪,没有“人”的尊严,更别提“国之重臣”的体面了结。

他不但疑功臣,还疑可传达“意见”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对南方人。刘基、宋濂皆凶终隙末,高启、张羽均不得好死。连宫廷大画师盛著只是画壁没让他百分百满意,也格杀勿论(“后画天界寺影壁,以水母乘龙背,不合旨意,被杀”)。朱元璋那股威猛苛暴的杀气,杀得朝野内外只能唯唯诺诺,大臣家里都备有棺材,每天上朝前哭哭啼啼和家人作别,因为不知道此去是否还能回来吃饭。

朱元璋这个人,我的看法,从来没得曲辞,他杀功臣,目的自然是为了独菜;但是他的精神状况,说白了也是个独夫民贼中心理变态者。

我们谈中国历史,总认为到了近代,才落后于世界。

我自己浅薄的看法,从来不认同这种表面的印象式观察。实际上,自朱元璋建明,中国的政法文化早已彻底堕入专制毒菜的深渊,国家肌体的核心彻底扎根下了那些反异见、反人性、反理智、反社会、反道德的顽疾酷病,以至于最终会走向愚昧挨打的近代,实在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宿命。

即便是到了当下,优良政制的成立理想,百年来步履维艰,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种自朱元璋以来的传统沉珂在困扰着我们,阴魂不散;中国历史要走出三峡,路途还很长、很深、很曲折,里面有太多的暗礁险滩,何去何从,“音调未定”。

朱元璋从未死去。

2018,5,26,午前闲敲

感谢关注、点赞,更欢迎留言交流与批评!

刘愚愚


众所周知,历史上最疼爱子孙的皇帝怕不是就属朱元璋了,这位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自己子孙的安宁,在位时把权贵刺头全部杀得干干净净,留下的都是听命的软蛋。他对他的子孙却是无比的疼爱:大明刚刚建立,还没封功臣,就先把自己的子孙加官加爵,一个个都封了王;并且要求法律和官府对皇族没有约束力;在俸禄上也是远远高于前朝,皇室成员10岁就可以拿到俸禄,结婚甚至还有巨额的赏赐;宗室不用工作,仅仅享受皇上给他们创造的幸福即可。对于皇室的优待可以说是创历史新高,难怪明人皆叹“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明太祖武皇帝朱元璋)

然而好景不长,宗室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建文帝看这宗室都膨胀了,自己的皇位都可能不保,于是开始搞削藩。结果燕王朱棣爷在燕京振臂一呼,名曰“靖难”,一举攻下南京,自己当了皇帝。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女人依靠跳脱衣舞上位,那她上位以后第一就是禁止别的女人再跳脱衣舞。”成祖爷就是如此,他怎么上位的他也知道。于是就开始严密的限制王府的行动。皇室成员的日常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成为了高级囚徒。王爷们又不能干别的,只能靠生孩子赚钱,因为多一个孩子国家就会多发一些赏赐和俸禄。利之所在,人争取之。于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育竞赛就开始了。各地的王爷们为了生孩子很多都不择手段,招纳妻妾、强抢民女,排班临幸、提高效率……

就这样,最强的晋王府的庆成王生了一百多个孩子;他的子孙也成功继承了他的生育功能:他的孙子高达160位;他的曾孙更是有510位……创下了明朝皇室的生育记录。别的王爷也不甘示弱:第二位的周王府到了万历年间加起来总共有32000多人。

皇室人口的爆炸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家财政出问题了。随着宗室越来越多,俸禄也是越发越多,国家的财政一直陷入困境,按照国初规定的俸禄来算,虽然国初官员的俸禄低得很,可是宗室的俸禄高的很;宗室的俸禄差不多是官员的7倍,甚至放到明朝后期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宗人府和礼部的官员也是因此十分困扰,自己的工资都发不下来,宗室们还经常跑来讨说法,自己也说不清怎么办,只能干受气。

(明代藩王使用的奢华用具)

上面所说的一方面,皇室虽然一直在向国家讨钱,可是他们自己也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自己也间接地经营着很多买卖。最后被做“福禄宴”的福王,占据了洛阳以及周边的大片良田,河南省一半以上的良田归各个王府所有;景王、潞王占据了湖广的大片领土;还不仅仅只有皇室,最著名的孔家也可以算是和皇室并驾齐驱了,山东良田也是多半归孔家所有。皇室占据大量的良田,可是这些地都是不收税的。宗室越是占据良田,国家越穷;国家越穷,越拿不出养宗室的俸禄,宗室越把矛盾倾泻到今上和政府身上。最惨的就是那几个皇族爆炸增长的省份了,山西晋王府国初每年只需要一万石,嘉靖年间到了八十七万;河南的周王府从一万石到了六十九万。

南方的省份还好,北方的省份的百姓就是水深火热。连年的天灾、政府的苛捐杂税、皇室的压榨,已经让百姓难以生活下去。晋、豫两个省份的税收全部用于王府开销都不够;在地大物博的中国,竟然出现了全国之力养一家一姓都不够的奇葩事情。有远见的大臣们纷纷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却毫无办法。

(明代晋王府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不仅仅是土地,皇室甚至把手伸进采矿业、贸易和手工业,他们和商贾勾结,对朝廷的矿产巧取豪夺,又由于他们包庇黑恶势力,成为地方黑社会的保护伞,官府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在宁化王府还出现了王府管家殴打布政使的荒唐事情。甚至王府公然抢劫,勾结土匪,地方官员为了活命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抢夺良田、勾结富商、对国家资源巧取豪夺、包庇黑恶势力,皇室仍然不满足自己的贪欲,怎么办?跑到皇帝那里哭穷。皇帝只能把各个地方的税务权力给他的这些好亲戚们:周王拥有开封的课税权、平遥王说自己家里人太多,穷的揭不开锅,皇帝把黎城县的一年商税给了他……

皇室王爷们上蹿下跳,在地方纵横霸道,在天子面前哭穷,终于获得巨额财富。其中富甲天下的福王,金钱百万,“朱玉货赂山积”,这仅仅是明朝众多王爷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可以想象这些大小王爷和宗室们加起来,就像大明王朝体内一只巨大的寄生虫在吞噬着它的身体。

不过,两百多年的欢乐,宗室们最终还是要还的。当了这么久活神仙,有人终于想着把他们拽下来了。明末起义军揭竿而起,明王朝顷刻土崩瓦解,这个朝代的身子骨早就被各种蛀虫吞噬的七七八八。自然,这些吃的最肥的蛀虫也成为了农民军最喜欢的猎物。生得多,自然也杀的多,山西皇族数量庞大,在农民军攻克山西全境以后,杀宗室就像杀羊羔,仅仅在山西境内,就有一万多宗室被杀。福王朱常洵貌似还被煮了做成了“福禄宴”,如今这个天下巨富的王府就仅仅剩下一座石狮子,静静地躺在洛阳民俗博物馆里。这还仅仅是李自成这个“不噬杀”的人干的。

(闯王怒斥朱常洵)

那些碰到张献忠的王爷们就更惨了,杀王爷的方法玩出了花,有把头剁了挂城楼的;还有扔湖底种荷花的,林林总总;最后再把王府财产付之一炬。

就这样,朱元璋子孙两百多年造的孽,终于在农民军的屠刀下和熊熊大火中给那些贫苦的老百姓还了债。可是谁能想到,当年朱元璋起义高举的就是“打倒蒙古贵族特权”这面大旗呢?真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资料:《明代宗室藩王综述》、《明史》

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系列文章。


战争史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为了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全和统治。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哪朝哪代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么明朝也一样不例外。在与元朝、张士诚、陈友谅等敌人几十年的铁血战争中,朱元璋成长为了一代英明伟大、杀伐果断的开国皇帝,但同时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人也因为在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而成为开国元勋,威望极高,朱元璋同他们在战场上一起厮杀,可谓是同生共死,也因此他们打心里服朱元璋,也只有朱元璋可以驾驭得了他们。

朱元璋是个眼光长远的君王,杀功臣也是为了后代的长治久安。不像他自己那么严厉残酷,他的儿子朱标宽厚仁爱,同时也是马皇后所生,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但是一旦自己死了,朱标即位后,以他的性格和能力未必能镇得住那群功勋显著的开国元老,到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功高震主或者爆发叛乱的危险。

在电视剧《朱元璋》里面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片段,太子朱标对朱元璋说“陛下过于杀戮,恐有伤和气”,朱元璋便找来一根布满刺的荆棘让朱标拿起来,朱标不敢,这时,朱元璋说“你不敢拿,那就让我来帮你把这些刺都拿掉”,说完就捡起来用手捋掉刺,顿时鲜血直流。然后,朱元璋说到“我帮你杀掉的那些人都是危险的小人,他们就像这些刺一样让你扎手,只有除掉这些刺你才拿得住拿得稳”,太子恍然大悟。


所以,我相信朱元璋并不是对这些功臣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一起出生入死,早已是感情深厚的好兄弟。可是为了朱家天下的统治,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爷观影


朱元璋大杀功臣,形式上有两种,一是叛逆,二是贪污,但核心只有一个——维护自家的皇权!


朱重八是穷孩子出身,一步一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内心对未来即充满希望的,但也是担忧的,于是时常各种怀疑。


来看一组朱元璋时间点:

1328年 朱元璋出生

1356年 朱元璋称吴国公 28岁

1362年 胡大海死

1368年 朱元璋称帝 年号洪武 40岁

1369年 常遇春病死

1375年 刘伯温病死

1377年 邓愈病死

1379年 杀汪广洋!!

1380年 杀胡惟庸!!大案之一

做《昭示奸党录》三卷

——1382年 马皇后病死


1384年 李文忠病死

1385年 徐达病死

1390年 杀李善长!!这位开国第一公已经七十岁了,还是被满门诛杀。

——1392年 朱标病死,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2年 沐英病死

1395年 杀冯胜!!

1395年 杀蓝玉!!大案之二

此案做《逆臣录》,有一公十三候二伯:开国公常升,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兴、支平侯韩勋、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

1395年 汤和病死

1398年 朱元璋病卒 71岁

这些列出的都是大干部,实际上还有很多人被杀,一个“杀”字背后,基本都是灭族,而且各种株连。这些反叛罪名是否成立呢?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


几苇渡


朱元璋杀功臣是为了什么?


朱元璋杀人大概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官员贪腐。明朝建立初期,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朱元璋诛杀贪官最大的两起案件是空印案和郭桓案,诛杀的人有七、八万人。这种人该杀!

另一种是有不满情绪,这种人是对自己所得到的利益不满,威胁到朱元璋的统治或是领导权威。如邵荣、赵继祖、朱文正及廖永忠等人。这种人也该杀!
第三种情况是以后可能对明王朝有威胁的人。太子朱标,性格懦弱,朱元璋担心朱标以后执政不能驾驭这些功臣,于是就炮制了胡惟庸案,诛杀了一批功臣。在朱标病逝后,继承人变成了皇太孙朱允炆,他的性格更加懦弱,也让朱元璋更多了一份担心,就又炮制蓝玉案,这两个案件就杀掉了四万余人,功臣也所剩无几了。这种情况该不该杀,还是由你自己来判断吧。


蕾姆西瓜


朱元璋大杀功臣,是为了巩固政权、惩治腐败,还有就是为子孙翦除权臣。

1、巩固政权;

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布衣天子,得天下后都同样大杀功臣。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巩固政权。


朱元璋的起点是极低的,所以,他和一起打江山的大将们的起点都一样,从无到有,一起血拼出来。

得天下后,朱元璋当上皇帝,而当年出于情义、或出于敬佩,投身他旗下的大将权臣们难免会成为骄兵悍将。毕竟,当年要不是他们,哪有朱元璋?

出于这层面的考虑,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威信和政权,才会大杀功臣。


2、惩治腐败;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另一个要因,就是严惩腐败。清朝文人抹黑朱元璋时,将这一点刻意淡化或者抹去了。

其实,朱元璋本来也可以借鉴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但是,对贪腐深恶痛绝的朱元璋,是绝对不会像赵匡胤那样姑息养奸的。


事实上,很多被朱元璋处死的功臣宿将,其自身确实有罪,他们确实结党营私而非欲加之罪。像汤和、徐达和耿炳文这些懂得进退,遵守律令的大臣,其实都得以善终。

3、为子孙翦除权臣;

不管是朱标还是朱允文,他们都过于宽仁了。朱元璋生怕自己走后,自己的子孙管不住这些权臣,皇权会被架空。


因此,朱元璋一方面大杀功臣,另一方面将多个儿子封去边疆统兵,也是有为子孙后代政权巩固的考虑。

可惜他没想到自己死后,居然会祸起萧墙!


这些历史要读


中国历朝历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权良都是这么一个历史规律。明朝朱元璋也不例外,给他打天下的,常遇春,徐达,李善长,李文忠,刘伯温全是治世之能臣,社会稳定后朱元璋琢磨,他们能帮我打天下就能造反,如果他们要造反的话,能耐大了,我也收拾不住他,有人说,你这么杀功臣不对,你得分辨谁是忠,谁是奸,谁有可能谋反谁是衷心耿耿的,但忠奸难分,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只要你有能耐全部处死,朱元璋就采取了这种方式以次巩固江山。


其实这个规律还体现什么呢?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当你处在比较低的位置的时候你需要肯定一些跟你差不多的人,你肯定他就是肯定你,当你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就要否定原来那个,因为你否定他就是肯定现在的你,我在的高度是比你高的,我只有否定你才能肯定我的位置高,原先咱俩一个高度,我肯定你,也是肯定自己,所以从哲学上讲,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我们学过的辩证唯物主义,这其实也是历史王朝的更替,所以朱元璋开始倚重明教的弟兄,后来又屠杀明教,屠杀功臣,这是中国历史万世不替循环的一个真理,就只要你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朝代,只要你是个人权力占据巅峰的朝代就一定会沿着这条路往前走。


所以我们再看,如果我们好好研究《倚天屠龙记》中的朱元璋的话,可能你会对历史看的更剔透!

以上就是我对朱元璋杀功臣的看法,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感谢支持!!!


头條框羽


历史上帝王杀臣,一部分是随心所欲的结果,一部分是臣子“倾权”。开国皇帝,一般来说,较守成帝王贤明得多,但这里也成了功臣集团的“重灾区”。而以程度来论,朱元璋当政,简直就是功臣的末世。

很多人都认为,刘邦与朱元璋是差不多的“功臣杀手”,据《史记》载,“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昌十六,丁复十七,蛊逢十八。史记与汉表同。而楚汉春秋则不同者,陆贾记事在高祖、惠帝时。汉书是后定功臣等列,及陈平受吕后命而定,或已改邑号,故人名亦别。且高祖初定唯十八侯,吕后令陈平终竟以下列侯第录,凡一百四十三人也”,也就是说刘邦在时,汉初功臣还是很逍遥的。刘邦充其量在默许的情况下让吕后动手干掉了韩信。

当然,此举对功臣集团是拥有着相当的威慑力的。

范蠡在公元前就说了,“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然,知易行难,这世上少有人能如范蠡一般急流勇退,大度一些的帝王还好,遇上朱元璋这样的,难免自投死路。


朱元璋为什么对功臣这么大的杀性?多认为他出身底层社会,少了些包容之心。当然,仅仅如此看朱元璋,难免有些似是而非。


《明史》载,“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朱元璋以一介平民之身打天下,养成了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很多人就把杀功臣与平民崛起归为一类,认为他在认知和接纳上有着非常的局限——局限是有,却不至于如此。


底层社会犹如丛林,在这里,到处都演绎着达尔文的理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换到朱元璋的时代,就更是如此,他因此养成“被害妄想症”,实属正常。古来帝王对功臣下手,其目的就是杀权、杀威——又缘于其幼年的经历,朱元璋在这一点上会做得更彻底、更残忍、更冷酷。


“晚岁忧民益切”,朱元璋会如此,也是不奇怪的,因为他曾经是受到官僚剥削的一员,自然对官吏没什么好感,也由此,明朝,至少是朱元璋时代的官吏,处境绝对不是很舒适,动辄便得咎。相较于文臣,武将是他更为警惕的人物,终明一朝,武将动辄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这也奠定了明末时武将系统的大反叛,清军轻易入关,李自成不可一世,与此不无关系。


由上,朱元璋杀功臣,一是缘于其自身局限性,二是其感情更倾向于贫苦大众,其目的与史上那此杀臣的皇帝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他做的更血腥、更冷酷而已。


煮酒君


勾践灭吴,后杀文种,于是有了“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这样的话。后边汉朝刘邦杀彭越、韩信。似乎是每个朝代开始,便有这么一个规律,开国皇帝杀功臣。朱元璋也不例外。

暂且不做结论,先说一个道理。

一个新朝代的建立者,无非两类人,一类人是为了百姓,救人于水火,一类人是为了自己,阿Q似的革命。于前者,百姓为本,法度平等,这是最终理想,因此这类人是开国皇帝,于后者,自己为本,荣华富贵,法度之外,这是最终理想。因此,这两类人在推翻旧王朝时可以站在统一战线,建立新王朝时确实矛盾突出,前者要使社会有规矩,后者却在破坏规矩,前者以百姓为本,后者却似前朝般压迫百姓享受特权。

深究被杀的原因,大抵都是这个矛盾造成的。不妨去看看,胡惟庸、蓝玉等都干了些什么事,抛开功劳,这些人的行为怎么评价?

我想或许说远了可能感受不真切,那么说近了,建国后的那些二代们不照样凭借祖上的功劳,也在无法无天吗?难道这些人就该法度之外吗?

因此,杀功臣这件事,有皇帝的自己的主动行为,但也有他们自己的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