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漫河乡村史研究(3)

(三)西汉弓高侯国

弓高侯国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一千年左右。弓高县始置于西汉,据,《太平寰宇记》载:“弓高城在阜城县南二十七里。”今天的阜城县杨青高一带。《东光县志》载:“汉弓高故治在今阜城县西南二十余里,与隋异,而东光西偏则有弓高县地。”有载:“隋之弓高故址在今东光顺城乡,与汉弓高异治。”西汉初年位于阜城杨青高一带的弓高县,确实与“韩王”有关。韩王信被迫投靠匈奴的时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颓当城,生了一个儿子,因而取名叫颓当。韩太子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韩婴。到孝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韩颓当“以匈奴相国降,故韩王新孽子,侯,千二百三十七户,”是说韩颓当与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文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同时封韩婴为襄城侯。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弓高侯的军功超过其他将领,爵位由儿子传到孙子,他的孙子没有儿子,侯爵被取消。韩婴的孙子则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韩颓当有庶出的孙子韩嫣,地位尊贵,很受皇帝宠爱,声名和富贵都显于当世。他的弟弟韩说,再度被封侯,并多次受命为将军,最后封为案道侯。儿子继承爵位,一年多之后因犯法被处死。又过了一年多,韩说的孙子被封为龙额侯,继承了韩说的爵位。因此,说弓高城是韩王城就是这个渊源。此时的弓高县治在杨青高一带。

东汉初年,阜城县治迁至今冀州境内,其属地并入弓高,同时,龙额、候井两县也并入弓高。原蒲领属地则并入了景县。弓高县治迁至今阜城县崔庙乡的高城。弓高县治所在的高城在什么地方呢?光绪十四年《东光县志》载:“寰宇记弓高县在东光城西四十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弓高县,隋置,故治在今直隶东光县西四十里。”《谈史方舆纪要》:“弓高县城在景州东北四十里。”《阜城县志》:“东光县三十里抵东光弓高城界。”根据这几处提到的地理位置,就是崔庙乡高城。考察现在高城一带,确实是故城遗址,瓦砾遍地,且高出地面一米有余。

从西晋到隋,弓高县不存在了。隋开皇十六年,又复置弓高县,治所在后城子,隶属德州。刘句曰:“弓高城,汉平原郡鬲县地也。”鬲县在今德州德城区南境。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曾将观州置于弓高县城,不久,州治即废。唐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又将景州置于此,不久也废。在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弓高县为规模较大的县,经常作州、郡所在地,也是弓高县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撤销弓高县,并入东光县。后再未复置。算来弓高县自公元前201年置,到公元959年结束,共存在了1160年(西晋时期曾撤销)。弓高县治共历三个地方,西汉为阜城南杨青高一带,东汉为阜城东高城一带,隋唐为泊头境内的后城子村,县治在泊头境内后城子存在了263年。若是从杨青高直接迁到了后城子(也有前城子一说),那就是900多年。

据《阜城地名资料汇编》西汉时期的弓高县(侯国)大概的地理范围是今天漫河全乡,加降河流北部及温城东北一带,还是比较大的县,今天在杨青高村附近除了和降河流乡阎高相邻不到1000米外,周边相当广阔,是漫河乡最南边和景县降河流接壤之地。

杨青高村村名来历是明朝山西洪洞迁移时迁来杨氏一户人家,其有一子名庆儿,由于杨青高地势高台,由此得名杨庆高,俗称杨青高。这个地方也是传说秦始皇饮马芦苇之地,南水北调工程将原来村南一个大陂型的大坑整形,坑外有坑,笔者小时候还是记得有芦苇之地。

以西汉县治杨青高附近的弓高侯国,可以说是相当拉风的一个侯国,不但存在了一千多年,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虽然开始韩王信的后代传了没几代侯国除了,但是弓高国(县)的名字不断的在后世重建又除又重建,直到后周显德六年,永不复置。

从文化上弓高国是个什么样的特色呢?

弓高,一弓五尺,名弓高其实是地理上这一带低洼水漫,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蔚为壮观。弓高国之所以不断壮大底盘扩大到东光和泊头一带和弓高侯国的来历及文化特色有关。弓高国起源于韩王信,成于其子韩颓档。

韩王信是个什么角色呢?韩王信是个在汉高祖刘邦建国初期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军功并不是很多但运气相当好,为人喜欢故作深沉的人。在刘邦建国初期分封的异王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人。刘邦建国初稳后开始剪除异姓王,第一个遭到剪除的异姓王,就是韩王信,但是在排挤猜疑最后逼得韩王信投奔匈奴的时候,刘邦也遭遇了白登之围,这让刘邦在除掉韩王信后放慢了剪除异姓王的节奏,安静了四五年。但韩王信的儿子和他爹比要强,不但以匈奴相国的身份回到汉,得到了文帝以杨青高为中心的地域弓高候国,还建立了赫赫军功,这军功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这个军功就是后来的参加平定七国之乱。在周亚夫的策略和重用下韩退档军功“功冠诸军。这种老子儿子都有军功,儿子更好的矫正了老子缺陷的一个文化特色的弓高侯国,被后世盛世君王相当看中,不断恢复弓高国县,直到后周显得年间为止。这时候已经了五代十国时代了。

衡东景阜圈hd-j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