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僧道之间发生过争夺太清宫地产的事件吗?有何依据?

手机用户100067664131


确有此事。

据记载,在明朝隆庆年间至万历初年,崂山太清宫因主持无方,衰败不堪。崂山僧道之间曾发生争夺太清宫地产的事件。

明万历十ー年(1583年)高僧憨山自五台山来崂山寻访那罗延佛出世圣地,初在崂山东麓那罗延窟(今华严寺后山)修行,后移至太清宫前结庐修禅。万历十四年(1586年),慈圣皇太后敕颁藏经一部,送来崂山交由憨山安放。憨山遂以供奉藏经为由,购得原属道教的太清宫基址,改建佛寺。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印寺建成,慈圣皇太后亲赐寺额曰“海印”。万历十七年(1589年),太清宫道土耿义兰控告憨山霸占地产,结果败诉,被判有罪。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耿义兰到北京作“秦庭之哭”,控告憨山勾通内侍、私冒皇亲、诈称敕旨、结党谋逆、霸占道产、殴毙人命、涂炭百姓、结交官府、私回粮草等罪状。万历御批查办,憨山被捕解京,酷刑严讯之后,以私创寺院罪名遣戍雷州。万历亲谕拆毁耗金逾万的海印寺,拨巨金在原址重建太清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太清宫复建告成。至此崂山僧道争夺太清宫地产案以僧败道胜而宣告结束。

另外,再多说一点,崂山道教这么厉害,也是因为全真金山派的创立。

孙玄清在上清宫和明霞洞共修行50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计数”。他创立了道教全真金山派,并以明霞洞为金山派的祖庭。明霞洞左侧刻有《孙真人紫阳疏),成篇石刻,又称《海岳修真记》,该刻石占明霞洞巨石之大半,字尚可扪读,疏中述孙玄

清事迹甚祥。


半岛都市报


传说,崂山太清宫,是汉景帝时期上大夫张廉夫始创。金元时期,太清宫达到香火鼎盛。到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地区大灾之年,民众饥荒,太清宫年久失修,几近坍塌,无力供养诸道,于是遣散宫中道人,仅留一二人看守庙产。这个情节像极了陈凯歌导演、王宝强主演的《道士下山》。

当时,南京大报恩寺的高僧憨山和尚,在研读《华严经》时,意外发现经中载"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于是东来崂山,寻找传说中的那罗延窟。憨山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因在五台山设无遮道场为皇家祈嗣,得到圣慈太后的宠信。

这位大师按照经书的记载,真的找到了那罗延窟,憨山和尚高兴之余,在此搭建了一处茅庐修行。得到消息的皇太后赐憨山和尚白银三千两,助他修建寺院,弘扬佛法。据说,慈悲为怀的憨山大师没有用它建筑寺院,而是将御赐银两用来赈济灾民。

后来,万历皇帝颁布了《大藏经》给天下寺院和名山道场,为了让憨山和尚能够收藏经书,太后又拨了一笔款项,帮助憨山修建道场。憨山恰巧遇到太清宫的道士在变卖庙产,于是,就购买了太清宫的产业。万历十三年,憨山将太清宫前的一片场地,建成了一座恢弘的佛教庙宇,就是"海印寺"。

太清宫的道士耿义兰对憨山和尚的建寺行为极为不满,四处奔走,到官府控告憨山霸占太清产业,结果各级官府因憨山的深厚背景,都不敢为太清宫做主,反而耿义兰以诬告治罪被官府杖脊。耿义兰不服,多次到京城,历时十年之久没有消息,不得已之下,通过道教祖庭白云观找到郑贵妃,向万历皇帝告御状。又经过五年的案辩,终于胜诉。

直到万历二十八年,十六年的佛道之争终告段落。万历皇帝颁下谕旨,将憨山抓捕问罪,以“私创寺院”罪名发配雷州,批示重修恢复太清宫,敕封耿义兰为"护教真人",并颁赐《道藏》五千余卷及御制法器、冠袍永镇山门。

太清宫一时名声远播,繁荣胜于往昔。海印寺与太清宫的争执,实质上是崇道的万历皇帝与崇佛的皇太后之间的权力争斗,憨山和尚成了两派政治势力相互倾轧的牺牲品。

这位高僧大德获释后,结庵庐山五乳峰下,四年后又到广东曹溪宝林寺,見祖庭冷落,丛林衰颓,乃发愿重修,历经八年未了其愿,直到天启三年病逝于曹溪,享年78岁。如今的太清宫香火繁盛,仍然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和宏大规模。

这就是传说中的崂山海印寺争夺战——万历朝那场延续了十六年的“佛道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