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个无“名君、名将、名士”的三无朝代?这个真无法忍了

某位文娱明星说:明朝是个最不好意思说的朝代,总结起来就是无“名君、名将、名士”的三无朝代,也是中国初步走下坡路的朝代。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明粉忍不住要站起来反驳。明朝真的是个“三无朝代”,中国在这里走了下坡路吗?



明朝大概是最不讨文人喜欢的朝代了。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朱棣父子铁血治国,以严刑峻法镇压贪官污吏,文人们无不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掉了脑袋。好不容易等到两位杀神归天,文官们才松了一口气,隐隐与皇权有分庭抗礼之势。谁知继任的仁、宣两位皇帝也不是善茬,为了制约外廷,以司礼监为首的内廷势力水涨船高,到了英宗时期,宦官们已经能与文官集团们掰手腕了。

对于这样一个宦官专权的王朝,文人们的反感也在情理之中;加上满清入主中原后,清朝皇帝为了显示其正统性,大肆抹黑明朝君主,因此我们看到的明朝皇帝的形象大多是扭曲的。但无论如何,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弘治都是难得一见的贤明之君,除了天启、崇祯两位皇帝实在不像话,明朝皇帝从总体上看素质还是挺高的。



“无名将”一说更是无稽之谈。开国之初的三十四位功臣就不说了,哪个王朝没有几个开国元勋呢?就说明朝中后期的事吧。永乐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剿匪无数,威震大明海域;戚继光组建戚家军抗倭,一举清除威胁大明百年的倭患;秦良玉是正史中唯一有记载的女元帅;郑成功收复台湾,抵御外侮。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能臣悍将,何来“无名将”一说,莫非是对“名将”的概念有什么误解?



“无名士”更是大大的打脸了。明朝推行“八股取士”,虽然贻害无穷,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积极进步作用的,直到清朝末年,“八股文”才成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尽管如此,明朝还是诞生了一大批大思想家,如宋濂、解缙、王守仁、李贽、顾炎武等。其中,王守仁开创了心学,在儒家地位上与孔子、孟子、朱熹等身,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立德、立言、立功”的集大成者。



对于“中国在明朝时期走了下坡路”这种说法,在下一万个不认同。从明朝开始,统治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封建统治的巅峰是在清朝年间,明朝不应为其背锅。而且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倘若加以时日,未必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爆发一次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政治体制。

“明朝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中国在这个时期走了下坡路”的说法不攻自破。恰恰是中华文明的西传,促成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启,这才是明朝对世界史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