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情弃江山的情种,也是一代帝王,如今他的传说非常凄美

今天我们讲述的是满清入关建立大清王朝的第一任皇帝与董鄂妃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流传的版本非常多,每个版本都把顺治描述成了一个为了爱情舍弃江山的情种。

顺治登基成为皇帝之时才刚刚六岁,正处在懵懂无知的年纪,是在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与叔叔皇太极的辅佐下,才在时局动荡,激烈的宫廷争斗中站稳脚跟,然而,这一路走来,他必须要听从叔叔的话,俨然成为了一个傀儡。大概也是这样的原因,他需要一个人能成为他心灵、感情上的寄托。

董鄂妃无疑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史书记载董鄂妃敏慧端良、端淑孝贤,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和文雅书卷气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女性美。

众里寻他千百度,饱读诗书的少年天子得遇知音,本身就带有极度浪漫的色彩。顺治十三年八月她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在清朝史上,这样的升迁速度实属罕见。可以说,顺治在董鄂妃身上倾注了他全部的感情,以致于很多时候打破规则,为册封她而大赦天下,要知道,在清朝历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董鄂妃对顺治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提醒顺治认真批阅奏章,为顺治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夜深之时依然可以展卷研磨,侍奉汤茶,很显然,顺治对董鄂妃形成了近乎依赖的习惯。同时,在处理后宫事务上,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

得此佳人,夫复何求,1657年,备受宠爱的董鄂妃诞下皇四子,这是顺治与董鄂妃爱情的结晶,顺治自然十分看重,为此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并有册封太子之意,顺治皇帝为册封董鄂妃与皇四子诞生大赦天下两次,可见顺治早已沉浸于与董鄂妃的爱情之中,无法自拔。

然而好景不长,皇四子生下来几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以最高的规格安葬了这位小阿哥,也正是因为皇四子的去世,使董鄂妃思儿心切,积劳成疾,病了三年,在顺治十七年,董鄂妃香消玉殒,顺治以最高的规格安葬了她,并追封她为孝献端敬皇后。那时候那个积极的少年黄帝也早已经跟随他的知音而去了。

接下来,流传的故事版本就比较多了, 史书记载,顺治在痛失爱子与爱人的双重打击下,身心遭受重创,在董鄂妃过世半年,顺治突染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1661年,顺治病逝于京城,寻他的知音而去。民间流传的版本是董鄂妃病逝之后,顺治心无寄托,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史料的说法,爱人没了,在哪都是一种熬煎。

无论怎样,董鄂妃的过世,的确给了顺治太多的心理创伤,在他心里,董鄂妃远比他的天下更重要,我们不能评判他是否是位合格的君王,他只是一位普通人,和我们一样追寻至美爱情,只不过他天生肩上的责任比我们重罢了,所以,富有天下却难抵红颜知己,更显得这段爱情凄美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