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纪行:无穷花盛开的锦绣江山》:首尔、釜山和济州岛

韩国地处东北亚,和中国一样历史悠久。

这本《韩国纪行:无穷花盛开的锦绣江山》,介绍了作者在韩国的所见所闻,让我们可以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韩国首都首尔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

新朝自然要有新气象——李成桂认为高丽首都开京,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开城,“王气”已经消散殆尽,他决定选块“风水宝地”,建立新的都城。

选来选去,李成桂看中了汉江那块背靠北汉山,面朝汉水的“吉地”,在1394年迁都于此。

因为这里地处汉江之北,根据“水北为阳”的原则,朝鲜王朝新的都城,被命名为“汉阳”,又叫作“汉城”。

一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汉城都是朝鲜王朝的首都,它见证了李氏王族的兴衰荣辱。

二战后,汉城又成为韩国的首都,在2005年1月正式更名为“首尔”——这个名字在韩语当中,有“首都”的意思。

虽然二十世纪前五十三年,包括首尔在内的朝鲜半岛,饱经战乱,但韩国人的民族意识很强,首尔大部分的文物古迹,都奇迹般地、相当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包括王宫、古城门、王陵、古寺和旧宅等,我们在游览这些古建筑的时候,可以对韩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了解。

景福宫位于首尔中心,是朝鲜王朝的正宫。

它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中国的故宫——但它比故宫要修建的早一些。

1394年7月,李成桂迁都汉城以后,就开始兴建景福宫,到第二年9月才竣工。

两百年以后,日本丰臣秀吉一统天下以后,随即派大军入侵朝鲜,景福宫毁于战火。战争结束后,朝鲜王室移居昌德宫,景福宫被“冷落”了两百多年。

1865年,朝鲜高宗之父大院君为重振王朝雄风,花费了两千五百万两白银,重修景福宫,一直到1868年才完工,共有五百多栋建筑,非常壮观——景福宫迎来了姗姗来迟的“第二春”。

一部《釜山行》,让釜山在中国名声大噪。由于这座城市背后的大山的山形,形似一把斧头,所以韩国人叫它“釜山”。

釜山最早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港。高丽王朝末期,王室在釜山开港,和日本开展棉花贸易,这让釜山得到迅猛发展。

釜山现在已经成为韩国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海港,拥有四条地铁线和一条轻轨,交通非常便利。

釜山靠海,盛产海鲜——在当地南浦洞渔港有一个叫“小石市场”的地方,海鲜铺子鳞次栉(zhì)比,一眼望不到头。

热情的老板会当着买海鲜的人的面,当场将从船上直接卸下来的海鲜,加工成生鱼片或其他美食,再蘸上韩国人饮食形影不离的辣椒蘸,看着比吃着还要诱人!

小石市场的海鲜不仅新鲜,而且很便宜,所以当地很多人都经常光顾这里。

济州岛是韩国最大的岛屿,在古代叫作“耽罗国”,在一千多年前,它一直游离于朝鲜半岛本土政权之外。到了公元938年,高丽王朝正式将济州岛纳入中央政权管辖当中。

济州岛被誉为“三无之岛”、“三丽之岛”和“三多之岛”。

所谓“三无之岛”,是说济州岛民风淳朴,老百姓都很勤劳,没有偷盗这种不爽的事情发生。

当地居民的住宅,都没有院门;路上也没有乞丐;而社会上则没有小偷——这就叫“三无”。

那为什么又叫作“三丽之岛”呢?“丽”者,美丽也。

这第一个是说济州岛的居民的心灵很美;第二个是说济州岛的自然风光很美;第三个是说济州岛的水果很美,盛产韩国本土所没有的菠萝和橘子。

济州岛还被称为“三多之岛”。

这座岛屿中部的汉拿山,是韩国三大名山之一。由于汉拿山本身是一座大火山,所以它之前喷发的熔岩,遍布整个济州岛,这叫石头多。

济州岛身处茫茫太平洋,夏天台风侵袭较多,冬天则西北风肆虐,所以当地居民的房屋,都修建得非常低矮,这叫风多。

最有意思的是第三点——“女人多”。

当然咯,这并不是说济州岛男女比例失调,而是因为它远离韩国本土,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社会分工是“女主外,男主内”。

女人们在海里捕捞水产,男人们呢,则在家里料理家务。所以初来乍到的人。放眼望去,发现济州岛都是女人,难免产生此地女人多的印象。

韩国本土在这几十年,朝着现代化,大踏步前进。而风景优美的济州岛,几乎没有受到工业化浪潮的侵袭,成为茫茫大海中屹立的一方净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对邻国有更深的了解,才能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韩国的情况,不妨翻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