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的失败不在于外敌而在于他,因他三十多万军民惨遭屠戮

1937年12月,日军集结了20万兵力进攻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举国震动,蒋介石作为当时二战中国战区的总指挥调兵遣将准备将日军阻截在南京城以外,当时南京的总指挥是唐生智,国民政府和日本人打了12天,最终不敌撤走,造成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令所有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国民政府在这12天中不撤走城中百姓,留给日军一座空城?

百姓为何不撤退?

当时南京保卫战对外声称有十八万军队左右,如果依城而战,足以和日军的二十万部队打个平手,但是具唐生智所说,其实真实留下来的部队不过八万余人,而且三万人是新兵,剩下的则是在上海被打残的部队重新集结而成,毫无战斗力可言,与当时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无异于以卵击石。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的高层仍然无动于衷。

蒋介石在11月份撤走的时候问唐生智,能否抵抗日军的进攻,唐生智为了鼓舞士气,信誓旦旦的说可以,等到12月份战争打响,蒋介石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仅靠唐生智完全无法抵抗日军进攻,但是这个时候国民党的高层仍然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应该大撤退。

在前线的唐生智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因为早已经给蒋介石下了保证,一定能够固守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可是一面埋怨无法有嫡系部队的补充,靠着杂牌军难以和日本人抗衡,撤退的命令迟迟不能下达,时间就这么被一分一秒的浪费,直到国民政府回过神来,为时已晚。

到了12月11日,蒋介石终于按耐不住了,打电话告诉唐生智,如果无法抵抗,可以撤退,这才让唐生智松了一口气,不至于弃城而逃被蒋介石处罚,但是唐生智仍然想要奋力一搏,能够固守南京,所以一直没有下撤退命令,反而在观望局势的发展。

12月14日,这时候的南京已经被日军三面合围,只留下水路可以出逃,而日军开始集结兵力进攻中华门,唐生智终于觉得大限已到,没法抵抗了,开始下命令撤退,城中的军民困作一团,人人自危,而江面的船只因为唐生智下令固守早已遣散,所有人已经无路可逃,只能留在城中等待命运。

南京保卫战最可耻的一幕:中国军队为突围自相残杀

根据宋希濂将军回忆:在南京保卫战国军部队大溃退之时。包括八十八师,八十七师,教导总队,宪兵总队在内的国军精锐德械虎贲试图通过挹江门处往下关方向夺路而逃,而当时负责防御挹江门阵地的就是宋希濂指挥的三十六师。当败兵溃逃至挹江门时,三十六师部队以未接到撤退命令为名拒绝让城内的败兵通过挹江门逃跑出城,上述部队的败兵随即向三十六师官兵开火,结果双方在城门处展开激战,最后还动用了重机枪、迫击炮和坦克车。直到把防守城门的三十六师官兵击溃,以上各部队逃兵才从挹江门杀出一条血路,撤退至下关码头准备渡江。

惨绝人寰的下关大屠杀,就是日军在快速挺进穿过南京城之后,在下关码头附近截获俘虏国军官兵数万人后直接枪杀的。

而造成这一惨案的直接责任人就是战前主动请缨要求与“南京共存亡”的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

作为防守南京的最高军事长官,这厮明明知道,南京城内有十几万大军和近百万市民,而南京城当时已经三面被围,惟有长江一条退路。他却命令把南京江面所有渡船和渔船全部凿沉,将仅有的2艘轮渡调走。然后关闭通往江边的挹江门,封锁逃生通道,禁止人员进出,致使大量南京市民滞留城内无法疏散转移

更为不要脸的是,这厮为了展示“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意志”,在挹江门和长江北岸分别布置督战队,拦截擅自撤退的守军,格杀勿论。南京开战后不到3天,唐生智就意识到顶不住了,匆匆命令参谋部给各部队下达了一道含糊不清的撤退命令,就跳上自己事先私留的小火轮渡江逃跑,而在逃跑之前竟然没有通知挹江门和长江北岸的督战队。于是乎,当城内守军崩溃纷纷涌往挹江门逃命的时候,作为督战队的宋希濂三十六师竟然不知道部队已经奉命开始撤退,死命挡着不让溃军通过。溃军为了夺路逃生,动用本来准备用来打巷战的坦克、迫击炮和机枪进行强行突破,双方在挹江门展开“激战”。

当溃军终于杀散督战队打开一条通路夺路而逃时,地上的尸体已经不知堆了几层,后来被追晋为少将的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团长谢承瑞就是在挹江门突围时因为跌倒在地而被溃兵活活踩死的。

更可恶的是,唐生智这厮布置在江北做为督战队的炮兵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见众军在下关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纷纷往长江岸边奔逃。以为是城内守军擅自撤退,于是遵照长官命令,对着正在抢渡的溃军万炮齐鸣,狂轰烂炸。溃军在河上也为争抢渡船,展开激烈枪战和搏斗,不少人抓着一根树枝、木板等漂浮物企图游至对岸,结果江水冰冷,寒彻骨髓,冻死无数。等幸存的溃军游至对岸时,已不知冤死了了几多人于江中。

由于没有渡船,到13日凌晨的时候,仍有2/3的守军部队无法渡江,只有第74军组织较好,事先掌握了一条小火轮,得以过江5000人,其余部队只有小部分过江,大部滞留南岸,纷纷被追击而来的日军优势火力射杀,数万人葬身滔滔大江,鲜血浸透了江水,浮尸弊江,塞江而下,惨绝人寰

南京保卫战不是败在日军而是败于自己

南京城根本就不是被日军攻破的,而是守军将领临阵脱逃之后守军自行崩溃的状态下失守的,13日早晨日军偷偷登上南京城墙,才发现城墙上已空无一人,守城的中国军队早已不知去向,当日军进入南京城追踪逃散的国军部队时,还在诧异昨天还在和他们浴血死战的中国军队怎么突然之间就集体崩溃了。

南京保卫战打到12日的时候,城防还很坚固,日军不仅没有攻破城池,甚至连城外一半以上的地方都还没有占领,12日一天城外雨花台、紫金山两个制高点均还在激烈争夺之中,只是到了晚间,城南的雨花台失守,国军损失2旅兵力,但日军也遗尸数千。

当时,城内兵精粮足,武器弹药堆积如山,根本就不存在弹尽粮绝的状况,而且尚有大量预备队在手中,如果不是卫戍司令部突然下达了一道含糊不清的撤退命令,守军再支吾半月完全不成问题。

大战临近,黑云压城,竟然不知道疏散城内民众,还关闭城门,禁止通行,致使大量市民滞留城中,无法疏散,给日军留下了充足的可以进行大屠杀的人口,国府的统治,也真够可以的了。

城防战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城外各处高地正在激烈争夺之中,日军早前两天的进攻之中遭受极大伤亡,亦显疲惫之态。南京城不仅没有被攻破,而且城外一半以上的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紫金山、雨花台、乌龙山、栖霞山等各处高地要塞仍在牢牢控制之中,日军除了在光华门一带地势较低处接近城墙,其余各处都还在城墙守军有效射程之外,而且城内粮弹充足,井然有序,预备队足足有数万之众。

这种时候,蒋公一纸总撤退令,引发了南京城防的总崩溃,高级将领与会之后临阵脱逃,甚至不通知部队,致使各处守军苦战多时仍不知道长官们已经纷纷弃他们而去,直到看到很多段城墙已经无人守御,才明白事已不可为。

可以说,南京城根本就不是被日军攻破的,而是被国府军在高级将领纷纷临阵脱逃之后引发总崩溃而自行失守的,日军只不过是跟着国府溃军的屁股后边捡了个现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