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武松武功高强,西门庆为何还敢得罪武松?

肋罔uvlZ8993


今天我们都知道了,武松武功高强。

古人有句话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制于人”。对西门庆来说,武松就是一个武艺高强的莽夫。如果连武松这样的人都害怕,那当一方富豪也太没意思了吧?

如果我们拆分《水浒传》里清河县发生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其实是武松一直在得罪人。

首先是打虎英雄成为捕快,看到自己的大哥。武大郎就表示:

前些年你打死了人,累得我吃了官司。

随后是潘金莲的事情,我们说叔嫂之间,嫂子勾引小叔子,尽管不伦,但潘金莲毕竟没有明着把事情挑开说。但是武松就说:

篱牢犬不入。

这引得潘金莲瞬间撒泼,各种骂武松。但问题来了,武松不会好好说话?

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容易被欺负的人,就是不长脑子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智力水平越高,越不容易被欺负,反之,智力水平低的,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不会太高。

对西门庆来说,就算一个人再能打,社会地位不高,可以调取的社会资源有限,在概率上,他就无法构成威胁。毕竟鲁智深已经很能打了,抓住他40~50人也就够了。

那武松?至少在清河县,真正怕武松的人,只有类似何九叔这样的人。

没想到武松是个怪物。

这就好比从天而降的陨石,或者一招传说中从天而降的掌法。

撞上了自认倒霉。

但大概率上,武松这种无法有效调动社会资源的人,是不足为惧的。


酒骑风


西门庆本身就是个淫棍,淫欲上来了还管你什么武松不武松的,自从偶遇了潘金莲之后,西门庆就恋上了这个有夫之妇。正所谓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所以西门庆就没有把武松放在心上,再说了当时西门庆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自己还学了一身武艺。一般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官场黑道上几乎都有人,喊一声那个不给点面子。所以对于区区一个都头武松,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西门庆根本不屑一顾。



武松也就打了一只老虎,有点名声,因此被阳谷县县令看中,给了一个都头的差事当,说官不算官,权利也不大,手底下三五个人,跟西门庆比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再说了西门庆与潘金莲接触并非西门庆一人之错,潘金莲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一对奸夫淫妇那是彼此臭味相投。因此越走越近,最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东窗事发后,无奈才毒杀了武大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说西门庆当初也并没有料到会走到这一步。因此就不纯在西门庆怕不怕武松的问题。如果武大郎不死,武松也不会杀了嫂子潘金莲更不会斗杀西门庆,凡事都有因果的。

再说了武松与西门庆从未谋面,他哪里知道武松有多厉害,另外还有一点,也许他当初可能还真不清楚武松和武大郎是亲哥俩。所以当色鬼遇到荡妇时,他们考虑的只是那种冲动的快感,而从不去想对方是谁的老婆谁的老公。



所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今天,只要奸夫淫妇勾搭在一起,最终都没有什么好结局。


任驰赢天下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1,西门庆财雄势大,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县太爷都要给他几分薄面,他自然不会把一个小小的都头放在眼里。2,西门庆本身也会武艺。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自己几斤几两,可能连他自己都已经找不到北了。上述两点,其实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狗仗人势胡作非为,到头来被修理的也不在少数。3,潘金莲非常人也,自有其吸引西门庆,让西门庆甘愿冒险一搏的地方。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美色之前,怂人也会雄起,更何况西门庆呢。






相知白首休言负


其实严格的来说,西门庆并不敢得罪武松,他之所以敢毒死武大郎,最主要的还是王婆的一番引诱,以及割舍不下潘金莲的美貌。我们先来看看西门庆初时听到武松这个名头的表现,以及一不做二不休的心理变化过程。

话说武大郎在床上躺了五天之后,非得作死的威胁潘金莲说武松会回来替他主持公道的事,其实如果他不说,暗暗的把身子养好,再过五天武松就回来了,而潘金莲一个妇道人家,天天跟着西门庆鬼混,也没想到还有武松这茬。

潘金莲听到武大郎说这事,才想起来武松是个大麻烦。当潘金莲把这事同王婆和西门庆说过后,西门庆是这么个表现:

那西门庆听了这话,却似提在冰窨子里,说道:“苦也!我须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如今这等说时,正是怎地好?却是苦也!”

这时候足以见到,西门庆对于武松的惧怕了,以他的嚣张跋扈,平日里又被众人捧得高高在上,尊称一声“西门大官人”,如果不是真的畏惧武松,是不会发出这么一连串的感叹的。

而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王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情或许会因为惧怕武松而终止,虽然西门庆为了潘金莲愿意“便是要我的眼睛,也剜来与你”,但他还是更珍惜自己的小命,估计要与潘金莲拜拜了。

但阴险的王婆指点了西门庆一招,给武大郎下毒,把他给结果了,然后一把火烧个干净,用了斩草除根这一计,西门庆在美色之下,还是甘愿冒一次险,这才有了毒杀武大郎的事情。这个还有诗为证:

云情雨意两绸缪,恋色迷花不肯休。毕竟难逃天地眼,武松还砍二人头。

设想一下,如果西门庆不怕武松,那么在武松回来的时候,他正和潘金莲私通,就不会“惊得屁滚尿流,一直奔后门,从王婆家走了”这样了,而是像武大郎捉奸的时候,一脚踢中武大郎的心窝了。

很多人在狮子楼那个情节里,觉得西门庆能把武松的刀踢掉,就真以为他有多厉害了,实际上那只是在武松的暴怒状态下没有提防而已,等到武松端正心态来对付西门庆,一招就把所谓的大官人给秒了。

所以从这些细节来看,西门庆并不是不怕武松,而是实在是被王婆的引诱以及潘金莲的美色给蒙蔽了,他也自以为手眼通天,能够将事情解决的不留痕迹,才会大着胆子将武大郎除掉。如果他知道最终还会被武松得知情况,潘金莲再美他也不敢碰了啊!


魏青衣




武松与西门庆的恩怨故事,只有用可恶的社会制度去解释,在那样一个丧失人伦道德无法无天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也只有用生死才可解决恩怨是非。陆谦刺杀林冲时,说:“不杀了你,我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你杀不死我,我还要杀你”。其实,武松与西门庆的微妙关系,类似于林冲与陆谦。或许可以说,整个梁山与朝廷的对峙完全是如此,你死我活快意恩仇。晁盖劫蔡太师的生辰纲亦是如此,这生辰纲原本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这不义之财也昭示了一个道理,你朝廷吃饱我百姓就要挨饿。宋江与张文远的关系亦是,你宋江有才华,我张文远不陷你入狱,我也不会有好日子过。整个梁山与朝廷,或者说体制外的人与体制内的人,关系依然呈现你死我活,恩怨不断,是非永存。



西门庆毒死了武大郎,得到了潘金莲。杀兄之仇,不共戴天,武松暴烈如火的秉性怎么会咽下这口恶气。杀人偿命,自古便有的道理。西门庆为了自己的“好日子”竟然忘了这种因果循环的道理。


也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的浪荡公子哥。这种人也只配与死亡为伴,与糊涂为伍。其结局也只能是无法无天所导致的因果报应。


其实,反观武松与西门庆的整个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武松也该为此付出代价。哥哥武大郎身患侏儒症,身材矮小,被人常欺负,而其经年不回家。难免会出类似的事情。出了这种事,却性情刚烈地来报私仇,杀了王婆,刮了潘金莲,又手仞了西门庆,一命杀三条,武松朴实的性格下包裹的是嗜血成性的野心。其性子太偏,其心理太野,没有官府的打压,依然也会演变成无法无天的西门庆,或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西门庆与武松相比,也只是其升级版。西门庆与武松反映的关系,也是整部作品以快意恩仇的主旨。没有了快意恩仇类似武松西门庆的关系,也就不存在施耐庵的《水浒传》。可以说这种关系是一个贯穿整本书精彩的主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水浒传》都是不可或缺这种主旨的。因为这是《水浒传》这本书的需要,是施耐庵构思的一部分,同样是当时社会情况所存存的必然的常见的社会及人的关系。

以当下社会眼光来看,无论西门庆的奸淫,还是武松的快意恩仇,都是不允许存在的。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那么水浒的不良也就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快意恩仇,那么这个社会的体制不也就乱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水浒里的社会是混乱不堪的社会环境,是人善被欺,马善被人欺的环境。武松只是在哗哗啦啦的水流里击起一朵浪花,泛起一阵涟漪罢了。在武松与西门庆之间,令人拍手称道的怕还是武松,令世人唾骂所不耻的还是西门庆。以水浒来论道,可以明道,以武松来论道,可以明世道!



风行君带你从细微处解读不一样的文史,欢迎欣赏


解闷日记


西门庆勾引潘金莲时已经是淫念上脑、色胆包天。但是他听到武松的名字还是几乎尿了裤子。

西门庆被砸本来非常生气,但看见妖娆的潘金莲本尊时自己就酥软了半边, 内心十分欢喜,也不知道他是语无伦次还是强行谄媚,竟然问失手的潘金莲闪没闪到手,有拿木棍闪到手的吗?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和西门庆)

西门庆本来不认识潘金莲,王婆一顿撺掇,更勾起了西门庆的兴趣,一提是武大郎的老婆,西门庆十分欢喜,估计觉得武大郎是个老实人吧!于是西门庆成了“大官人”,王婆成了拉皮条的。

三人完成不可告人的勾当后被武大和郓哥发现,他们商量的时候西门庆说:“苦也!我须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如今这等说时,正是怎地好?却是苦也!”

(《水浒传》的武松)

连说两个苦字,可以说是表面妈妈咪,内心哭啼啼。也道出了西门庆的心理,那就是西门庆和潘金莲“情投意合”,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西门庆也知道武松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那也没办法了,木已成舟。

西门庆开始根本没预料到被捉奸这样的事,所以也谈不上去主动得罪武松。此时王婆为了点金银继续她的皮条勾当,怂恿二人去鸩杀武大郎。

(《水浒传》王思懿美女饰演的潘金莲)

可以说西门庆和王婆是各取所需、互为表里,为了掩盖罪行,进一步犯罪,没想到武松很聪明。

西门庆如此做还有个原因,他比较有钱,经常用钱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大眼大世界


武松都不敢得罪,西门大官人还当什么土豪。

首先武松只是一个县役,不是正式公务员。宋代的都头是军职,在禁军中设都头、副都头,其职位低于指挥使。“都”是一个军事单位。 在县一级,负责抓捕罪犯的称“衙役”。衙役人数不多,大概有十几人,分两个班,每个班的班长称“班头”。而武松那个所谓的都头,其实是老百姓对衙役的尊称,他实际地位和现在的城管差不多,只是县太爷手下的临时工。

有人说武松相当于刑警队长,这是真正的搞笑,武二爷只是个城管,真正的刑警队长,是西门大官人。小说里大官人用钱买通蔡京,又巴结高俅的管家翟谦,做到了山东提刑所的理刑副千户,这是个武官,负责管治安,上级管理机构是提刑所,提刑所的上级管理机构是刑部,基本上对应得是县公安局,省公安厅,公安部。

所以西门大官人对武松,相当于刑警大队长和城管临时工,财富对比就不用说了,武松在阳谷县连半毛钱私产都没有,在哥哥家蹭吃蹭喝。和西门大官人一比,就相当于开电瓶车的和开宝马的,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至于武松武功高强,那根本不是西门大官人考虑的事情,从古至今,社会地位和个人武力值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王思聪打架也打不过工地搬砖的,然后他看上搬砖的女朋友,还会害怕他力气比自己大吗?

所以西门大官人之所以翻船,只是自己操作失误而已,加上武松太愣了,做事情不顾后果。如果大官人知道武松是这种人,一开始就会先办他,找关系把他定个罪或者雇佣山大王宰他。但大官人疏忽了,弄成自己亲自操刀和武松对决,加上喝了酒脑子不好使,最后砍刀脱手,被武松反杀。

所以根本不存在敢不敢得罪武松的问题,纯粹就是小说情节需要。


咸鱼茶馆


从西门庆打了武大郎以后和西门庆的对话可知,西门庆是不知道武松与武大郎的关系的。

武松打虎以后,名气大涨,至少在清河县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很少有人将英武不凡,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的武松与一个买馒头的武大郎联系在一起。因为这哥俩的长相是南辕北辙,毫无一丝相似之处。

从潘金莲第一次见到武松时候的反应可知,武大郎在平日生活中对于武松也是所说甚少,一是因为兄弟二人路不同,武大郎属于弱势群体,属于小富即安的一类,武松的追求要相对高一点,武松一直有一种门客的心态,投柴进、鲁智深、宋江,都是这种门客心态。第二种可能就是武大郎为了保护武松,因为武松当时与人斗殴,出手太重,将人打晕,武松以为自己打死了人一直流落江湖。武大郎对人不说武松,也是为了保护武松。

还有一种可能是西门庆知晓武松的存在,毕竟有多嘴的王婆存在,但是西门庆知道了也不会在乎,一是因为西门庆红顶商人的身份,在整个县城,没有他惹不起的人。二是色胆包天,色心一起,早就将其它抛诸脑后。


言有章


西门庆之所以敢得罪武艺高强的武松,我觉得有一下几点: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色迷心窍。西门庆本是一个好色之徒,在他看了潘金莲的美貌之后被彻底的征服了。那时候,潘金莲就是他心里的女神,为了得到她,他可以践踏一切人间礼法,正是他的这种心思,他才会不顾一切的去勾引潘金莲。第二,西门庆财雄势大,黑白两道都有很深的根基,连知县老爷都惧他三分,而武松虽然厉害,却是在知县手下当差的,所以西门庆并不是很怕武松。第三,西门庆的性格骄傲狂妄,加上他自己也习武,他自认为就算真正动手,他也能抵挡武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精虫上脑的西门庆一步一步的自取灭亡了。


非洲雄狮H


看过水浒的都知道,西门庆在刚搞潘金莲时根本不知道她和武松有关係,只是在武大抓奸被踢伤以后才知道,这样才有了破锅破摔的念头毒死武大,为的是掩盖真像,瞒住武松,如果当时就知道这层关恐怕西门庆绝对不敢搞潘金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