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法的不传之秘:什么是调整阴和阳?

调整阴阳,使之恢复平衡,促进阴平阳秘,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一、损其有余

是对阴邪或阳邪过盛有余病证的治法。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治热以寒”,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以清泻其阳热;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则应“治寒以热”,即用“寒者热之”的方法,以温散其阴寒。

二、补其不足

是对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病证的治法,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应滋阴以制阳,唐代的王冰则称之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王冰则称之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三、阴阳并补

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使用上述治法的同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即阴阳两虚病证应用阴阳双补之法治疗,在治疗时亦应分清主次。

四、回阳救阴

针对阴阳亡失病证的治疗原则。即亡阳者,当回阳以固脱。亡阴者,当救阴以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