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疑案,仅因为一个细微的疏漏,变成了一点就破的纸灯笼

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北宋名相张昇的一次断案。古人断案多有灵光一闪之举,这个井中尸身案就是一个典型。

张昇在润州当知州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案子。

一个女子的丈夫出门很多天都没有回家,于是满世界去找。正在这时候,有人说菜园里的水井中有个死人,于是这个女人也去查看。一看之下,女子大哭起来,“这是我的丈夫啊。”于是到府衙鸣冤。

有人喊冤张昇这个知州就要审理。他亲自来到井边,在周围邻里的围观之下,命令下属查看尸体。下属官吏趴在井口拼命向下看,然后回报:“下面确实有个尸体,但井太深,光线又暗,穿的什么衣服,高矮胖瘦,甚至是男是女都看不清楚。”

张昇说:“这就奇怪了,你们都看不清楚,可这个妇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他丈夫,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昇立刻严审那女子。女子很快招供,女子与别人有奸情,为了长相厮守,二人将其丈夫杀死并抛尸井中。待尸身被人发觉,女子到井边哭泣好,结果演的急了,变成欲盖弥彰,被张昇一眼识破。

看来演员这个行业着实不易,这一旦演砸了就是性命之忧。

不过在古代,这种案件被蒙混过关的可能还是很大的。只有像张昇这样敏锐的聪明人才有可能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事实上这个张昇可不是一般人,他在大中祥符年间以进士及第。一路以敢于直言闻名。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被张昇点了名,基本都好不到哪去。

张昇一路做到了宰相,而且有拥立太子的功劳。到太子宋英宗继位后,希望将更多的权利交给他,可是张昇却一直高呼病老不堪重用,希望回乡养老。

最后,这个挂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五十几年的官,当中还有十几年是当朝宰相的老人,在归乡后竟然生计都不太够,搭了个草房子,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的清廉可见一斑。